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美军第一款制式手枪,未能阻挡白宫陷落

今天我们来看个老东西,M1799诺斯与切尼燧发手枪(North & Cheney Model 1799)——美军第一种制式手枪。

500

▲现存于美国历史博物馆的M1799燧发手枪,序列号为138

以我们的观点,美国是个枪械文化极为繁盛的国家,在其建立以后诞生了诸如塞缪尔·柯尔特(康奈提克州哈特福德人)、约翰·摩西·勃朗宁(犹他地区奥格登人——犹他地区后改名为犹他州)、尤金·斯通纳(印第安纳州戈斯波特人)等声名煊赫的轻武器设计师。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一个后发国家的必由之路,就是从“抄”开始

这个“抄”,抄的是法国M1777手枪。毕竟为了给英国添堵,法国对美国的建立,可谓出了大力、帮了大忙。

500

▲美国M1799与其原型法国M1777燧发手枪的对比——这个非弧线扳机,可以说是法国味极重的体现

当然,美国政府指明要抄M1777时,也是有要求的,比如要求枪管比法国原型长1英寸(25.4mm),具体细节上,得说是美国人重新搞过,并不是完全照搬——比如黄铜机匣的安装方式不同,如下2图。

500

500

▲上为美国M1799手枪,下为法国M1777手枪,至于螺丝多寡能否展现技术水平高低,我是不敢张口就来的

500

▲法国M1777还有个腰带扣(红色箭头),美国M1799没有

500

▲还有就是火门簧片是向后弯折的,是法国M1777与美国M1799特有的情况,大部分燧发手枪都是簧片向前弯折——图为英国重龙骑兵燧发手枪

这种手枪总计2000支,第一批订单500支,美国政府非常喜欢,立刻追加第二批订单1500支。M1799是.69口径(17.526mm)滑膛手枪,黄铜机匣、黄铜扳机护圈、黄铜尾盖,胡桃木握把,铁质脊框,无前护木,钢质枪管与通条。

500

▲其序列号位于枪管下方,机匣上方,红色箭头所指附近,不分解是看不到的,铭文为S.North & E.Cheney Berlin(新罕布什尔州的柏林)

500

▲制式手枪,还是要标US的

燧发发火装置,是人类古早时期的一种火器发火方式,是火绳、转轮(wheellock)之后的一种发火方式。

500

▲燧发装置工作示意图

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在当年看来,燧发系统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500

▲实景拍摄的燧发装置工作过程

一如后来的发火装置,燧发装置不仅仅运用在轻武器上,有不少当时较为先进的前膛重火器也使用了燧发装置。

500

▲法国海军火炮上的燧发装置——无非是扳机的工作交给了炮绳

这一总计2000支的手枪合同,在1802年9月交付完成,但是后世留存不多,不超过20支,有未经证实的说法是1810年库房失火,大量M1799手枪被烧毁——美国轻武器库房着火也是挺……常见的事情。当然这事儿就跟厂家没什么关系了,在向美国政府提供该国第一种制式手枪后,诺斯与切尼已经挖到了第一桶金,成为了之后历史上相当著名的轻武器厂商。

500

▲所以现存于世的M1799那都价格不菲

燧发枪的故事本身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手枪背后的历史,仍然很值得玩味。自1776年的“独立日”到1799年装备这种燧发手枪,这二十多年的美利坚,那也是在战云密布下混过来的。

首先我们要强调,在“屠龙勇士自己变成恶龙”之前,北美独立战争与美国的建立确实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这是美军历史上第一场应用“全民战争”模式的战争,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的殖民地解放战争。

500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划时代的战争

尽管刚刚在战火中诞生的美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战争威胁,然而即使实力还远不如后来那样强大,但此时美国的“傻大胆”本色已经显现出来了,往好听说就是其自称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其中一种翻译叫“命定扩张论”,认为美利坚开疆拓土理所应当,并且应该将英帝国势力彻底从北美驱逐,转由美国控制。

尽管在1783年的巴黎条约中,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同时,还向美国做出多项让步,但由于英国并未彻底遵守条约,特别是没有放弃在美国领土上的驻军,使得双方仍然没有建立信任。此后美英经常在海上相互劫掠对方商船,几乎使得战争提前爆发;直到1794年杰伊条约的签订,以美国默许英国在北美大陆内河的航行自由、以及在西印度群岛贸易中的让步等为代价,才使得战争被推迟了。

此时建国还不到20年的美国明白,与英国迟早还有一战,遂开始着手扩充武装,国会还曾通过法案禁止武器出口、对武器进口进行无关税鼓励。美国还由此在斯普林菲尔德设立了后来鼎鼎大名的国营春田兵工厂(斯普林菲尔德)。不过其建厂初期也不是很顺利,产能始终提不起来,其主要关注点自然也是步兵制式武器:燧发步枪。

500

▲斯普林菲尔德的仓库设备“步枪管风琴”,图中有647支步枪,装满时可以储存1100支步枪

所以在这次大规模军备扩充过程中,美国国会拨款80万美元巨款(当年的币值),将合同授予私人公司生产燧发步枪、燧发手枪、刀剑等武器,M1799手枪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甭管M1799“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原因是啥,就算2000把手枪都能全须全尾地活到那场战争,也未必就能影响战局。1812年6月18日,全面倒向拿破仑的美国主动对英国宣战,攻击英属加拿大,这场历时2年8个月的无果战争,史称“1812战争”,又称第二次独立战争。

500

▲尽管在与皇家海军的单舰战斗中,年轻的美国海军并不落下风,但仍然无法打破总体被封锁的局面,图为战争时期的名舰——至今仍在美海军象征性服役的“宪法”号风帆护卫舰

在战争期间英国一度攻占美国缅因州,兵锋还直指美国首都华盛顿。在击溃了乌合之众般的美国民兵后,占据兵力优势的英军面前只剩下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尽管后者恪尽职守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仍然无法阻挡英军进占华盛顿并四处放火——作为美军火烧多伦多的报复,并且实打实地把白宫也给烧了。

依靠战争后期美国陆军渐入佳境的表现,最终美国还是保住了开战前的疆土,但这场确实没占到什么便宜的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更多是长远性的,如刺激了制造业发展,加速美军向职业化正规化现代化转型——当然,为巴尔的摩保卫战而创作的,后来成为美国国歌的《星条旗》,仍然是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记忆的缩影。

500

▲当然,在我等吃瓜群众看来,1812战争就是装那啥失败反被那啥的典范

就像那场战争一样,无论是作为美国第一种制式手枪,还是因为它命运坎坷、现今存世稀少,M1799燧发手枪在美国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诸多英语资料的描述中,往往不称其为武器,而是“一段美国历史的切片”(A piece of American history)。

一个后发国家通过艰苦卓绝的战争,谋求从殖民地状态中解放,这听起来很熟悉;在建国后仍然面临着战争阴云,促使其武器装备迅速开始统一化、制式化,力求从“万国牌”走向“国产化”,这听起来也很熟悉。

500

500

▲从M1799到M17,当今美国轻武器文化之繁盛已经无需多言

美国第一种制式手枪是抄的,而且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并不妨碍后来的他们拥有繁盛的轻武器文化(尤其是手枪文化);推此及彼,苏/俄轻武器也曾被彻底的鄙视与否定,如今也拥有思维独到的完整体系产品(尽管被吐槽细节仍是日常);进一步联想,曾几何时,日本产品曾经被视为廉价、低技术含量和质量差的代名词,现在又被夸大到飞上天......

这些“历史的切片”,依旧值得今天的我们回味。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