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弱点的普通人的尊严——对王晶晶被欺凌事件的看法
图中这个名叫王胜男的姑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长得有一半像图三中的Hongkong女星陈松龄:
另一半,像图四中的郭蔼明:
而且她接受采访时,神情自然,谈吐流畅,甚至可以说真的有些“明星范儿”。
而事实上,她是连续十年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最初的起因只是她的一只杯子被男同学打闹时不小心碰碎,男生拿200元要赔她,她不要。
而这件事被人以“神女声称自己杯子价值300万”为题发文到了学校贴吧,引起了长达十年遍及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对她的嘲笑、谩骂、侮辱、孤立和无端殴打。
那时她叫王晶晶,在这场欺凌开始时,是浙江温岭中学的一名高中学生。
从她接受《和陌生人说话》栏目采访时所叙述的经历来看,王晶晶很符合我在10月22日、10月23日谈到崔雪莉事件时所指出的那一类网络欺凌事件受害者(当然不是所有受害者都这样)的特点:
1.
有优秀或出色之点:崔雪莉是著名艺人;王晶晶是成绩可以排进重点高中班级前五的优秀学生;2.
有比较突出的个性:崔雪莉是打破自己的“清纯人设”想要当真正的自己;王晶晶自己承认自己“为人比较心高气傲”;3.
社会地位比较弱势:崔雪莉是被娱乐公司控制摆布的艺人;王晶晶自述家境不好,在暴发户成群的温岭,很容易被同学们另眼相看;4.
内心单纯柔弱:崔雪莉多次恳求网民和记者放过自己;王晶晶在遭受群众性的狂欢式欺凌过程中,几次把对她表示“关心”的个别网民当作救命稻草,向他(她)们倾吐一切,结果上了当,甚至被其中一位男生骗去了不太合适的照片在网上发布,遭到更严重的羞辱;5.
有点虚荣:据披露,韩国娱乐圈本身是个浊流滚滚的名利场,但崔雪莉本人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清楚;而王晶晶则承认她在与欺凌她的网民互“怼”过程中,曾经谎称自己家境很好,结果引来了别人对自己“穿十几二十块的地摊衣服”、“用的是诺基亚老人手机”的“揭发”和更为猛烈的“围观”、“群嘲”。
王晶晶患上了抑郁症,也和崔雪莉一样曾经数次选择自杀,幸运的是她没有成功。遭受欺凌十年之后,她在丈夫支持下,将主要加害者之一温岭中学贴吧管理员蒋某告上法庭,后者被以诽谤罪判处拘役三个月。
从这一事件(当然不止这一事件)中,我们当然可以吸取很多教训,而我感触最深的是:
1.家庭经济状况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各种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王晶晶遭到如此恶劣的欺辱,一个重要原因是针对那个“杯子事件”的传言,使她被涂抹成了“穷鬼一个还要出来装”的形象。她一进学校就感到了家庭条件悬殊的学生之间一望便知对方底细,彼此无话可谈的隔阂,以致人家打碎了她的杯子要赔她钱,她的第一反应却是把自己的校服紧一紧,不要让人家看到自己里边穿的是几十块钱的“地摊货”。主持人问她“当别人在网上嘲笑你家境不好时,你就老实承认,不行吗?”王晶晶说,她当时觉得就是不能承认。然而,这就更加引起大家要“爆料”、“打脸”,让她“谎言破产”,“现出原形”的“正义感”——这些人看起来像是“审判”一个“说谎者”,其实说到底,不就是尽情侮辱一个家境一般而感到无奈,而想着法儿要大家尊重自己一点儿的农家女孩吗?
2.同病往往并不相怜:撕咬她最刻毒,最肆无忌惮的管理员蒋某,后来据她丈夫的了解,也是一个农家子弟,家境比王晶晶还差,“父母一看就是很淳朴的劳动人民,完全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做这样的事情,一个劲道歉”。这样一个人,按道理说,应该更能体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学妹吧。然而恰恰相反,蒋某自己发表以及允许在贴吧发表的攻击王晶晶的帖子长达100余页,可以说就是这场针对王晶晶的猎杀的主要组织者。主要原因可能正如王晶晶所推测的,这样侮辱王晶晶这样的同学,一方面让他感到自己能够一呼百应,操纵别人命运,另一方面,这样狠狠鞭笞王晶晶这样痴心妄想的“虚荣女”,让他感到自己无形中更能被那家境好的,让他觉得高高在上的群体所欣赏,所接纳。
3.“道德娱乐化”确实让很多人的行为和语言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扭曲:有些欺凌王晶晶的人,一边这样做,一边假装关心她,和她接触,发现她对人其实很真诚,很友善,并不是坏人。她们(这些人大多是女生)甚至说“如果不是这事,我不反对和她做个一般朋友”。然而,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坏人,却并没有让她们嘴下或手下留情,骂的还是骂,打的还是打,孤立她的还是孤立,曝光她隐私的还是曝光。这是为什么?据说,就因为觉得“神族(就是某些表达过对王晶晶这个“神女”的支持的人)太恶心了”。其实,支持王晶晶的所谓“神族”究竟是否存在,我认为是要画个问号的——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坚决维护她的一“族”,大概王晶晶也不至于受到那么大伤害,也不至于感到那样孤立无援,寒意彻骨,以至于听到一点点貌似关心自己的话就当做难得的温暖,全心相信而最终总是上当受骗。“神族”很可能只是“反神族”制造出来的一个符号,用来作为加剧对王晶晶的攻击的一个借口:看哪,我们并不是欺负孤身一人的王晶晶,她背后是有一个“族”的啊,这个族很邪恶啊,我们是进行着维护道德的正义战争啊,我们要坚决打到底,歼灭这些魔兽啊!——大家仔细想想:这不是把道德批判当成了打网络游戏了吗?这就是我在《从刘慈欣事件看当代的道德困惑》一文中指出的“道德娱乐化”的典型表现。明明知道别人没有什么不对,但非要虚拟一个邪恶的对象、邪恶的群体扣到对方头上,好让自己在这种游戏中的“正义勇士”、“道德战队”人设继续下去,把这个游戏玩下去——“道德”在很多人那里只不过是这样一种游戏模式而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其实,当很多人嘲笑“socialism”、“communism”只是空想,人生唯一的要义就是让自己爬上有钱人的阶层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预感到:这并不仅仅是针对着某种和我们无关的空洞理论,而是开始了针对平民或者说不够富裕的普通人的越来越公开、露骨的歧视;
其实,当很多一心爬上那个rich men阶层的人并获得成功的人被追捧为“人生楷模”的时候,我们就该预感到:大多数爬不上去的人怎么办呢?他们的价值感何在呢?他们是不是只能靠更加恶毒攻击、嘲笑自己的同类,形成所谓的“鄙视链”来平衡自己的自尊,来献媚于他们心向往之又不得其门而入的那个阶层呢?
其实,当网上流行用极其恶毒轻佻的方式诋毁我们的chairman Mao和其他heroes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预感到:这种所谓的“道德审判”,看起来是针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的,但实际上呢?如果这些great men 都能够被挑出一个个莫须有甚至空穴来风的“错误”来深文周纳,锻炼成罪,全盘抹黑、否定,那我们这些平凡人被抓住几个实实在在的毛病(比如自卑、虚荣)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成为某些人一高兴了就进行狂欢性剿杀的对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我在课堂上讲过一个故事: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当年就是从这里参加革命的李德生带着他的参谋一起到自己的叔叔家探望。
叔叔家很穷,还是捧出面条招待他们。吃饭的时候,参谋费了很大劲,才把面条上那块发黑发硬的鸡肉嚼烂吞了下去。出门后很久,李德生忽然盯着参谋说:
“穷人家,要面子,饭上面放块肉来待客。懂事的客人都不会吃的,知道人家下次还要用。你现在把肉吃掉了,下次他家再来了客人,怎么办?!”
参谋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是的,曾经有过那样的时候:
那时,我们的将军不怕让部属知道自己有这样穷的叔叔;
那时,我们的年轻参谋面对穷人那一点点卑微的甚至有点可笑的“要面子”的虚荣心,感到的不是鄙夷、嘲讽,而是难过,是惭愧,是责任,是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一定要把国家建设好,一定要让大家都过上又富裕又有尊严的好日子的坚定决心和紧迫感。
这就是我们的前辈。
我们的国家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建立起来,一个个平常百姓用沾满黄土的双手呵护长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应该让每一个劳动人民和他们的子女——每一个有这样那样弱点的普通人——受到尊重,看到希望,感到温暖的国家。
这个国家已经七十岁了。
我们的党也正在全力以赴地来实现前辈们的理想。
但是,同学们,我们自己呢?
有时,我们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
有时,我们是不是忘记了,自己在这样的社会里,作为劳动人民的平等一员,应该有我们的坚强自尊,也应该互相尊重,应该鼓励、支持、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人,应该全力以赴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富裕、公正、和谐、美好,而不是互相鄙视,互相伤害乃至互相仇恨?
有时,我们是不是忘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不是用来说着好玩儿,更不是用来“诛杀异端”,围攻弱势群体,以快己意,以逞威风,而是为了真正激浊扬清,塑造一种既富于正义感,具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又团结、友善,愿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新的人类?
如果忘记了这些,或者你感觉可能会忘记这些,那我就在这儿提醒一下——当然,这更是提醒我自己,还是那八个字: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现在的舆论感觉有点矫枉过正,一边喊着高压教育喊着唯分数论,一边又对三观未成的青少年喊打喊杀,这是有失公允的。不过回过头来,也确实没有办法解决缺位的三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在我读书的年代,思品课和政治课都已经变成划重点课了,现在还指望什么呢。
还不如干脆剔除掉人的社交属性拉倒,想这么多有的没的干啥233
但是不管怎样,消极悲观无所作为是不行的。至少要知道:我们的敌人,想要把青少年引上他们那条道儿,他们感到的困难比我们要大得多,所以天天转弯抹角,抹黑造谣,外带哀嚎不已,一副倒霉相,哭丧样,因为这种困难是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不可克服的。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和耐心,还要有在自己的阵地上坚持住的毅力,外加一点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自己受点挫折、尴尬,并不等于我们就失败了。
现在的舆论感觉有点矫枉过正,一边喊着高压教育喊着唯分数论,一边又对三观未成的青少年喊打喊杀,这是有失公允的。不过回过头来,也确实没有办法解决缺位的三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在我读书的年代,思品课和政治课都已经变成划重点课了,现在还指望什么呢。
还不如干脆剔除掉人的社交属性拉倒,想这么多有的没的干啥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