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家政工人对工作充满热情
编者按
2019年6月25日至8月4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刘林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家政工人雇佣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8ASH007)课题组在南京、无锡、广州和佛山四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被访者驱动抽样方法,共回收问卷1029份,其中有效问卷1007份,有效问卷率为97.86%。根据问卷数据,本文从九个方面将家政工人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内容摘要
2019年6月25日至8月4日,“互联网时代家政工人雇佣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南京、无锡、广州和佛山四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
第一,基本情况。1.家政工人以女性为主,他们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平均年龄比普通农民工高出近1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者比例比农民工高于1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比农民工低13%。2.家政工人来源以省内劳动力转移为主。3.家政工人的普通话水平相对较好,工作城市方言一般,绝大多数不会讲英语。4.家政工人从事家政工作的平均年限约为8.5年,他们中88%的人为转行而来。
第二,工资水平。1.家政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水平接近4900元,但内部工资水平差异明显,月嫂收入最高,平均10311元,养老护理员的收入最低,仅有3835元,为月嫂收入的37%。2.家政工人工资水平并不低。不论是月工资还是小时工资,四城市家政工人的工资水平均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南京和无锡的月平均工资达到5160元和5604元,超过当地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水平。
第三,劳动时间。1.家政工人普遍面临超长的工作时间,其中月嫂尤其突出。工人平均日工时为12小时,周工时为74小时。住家工人的日工时最长,平均超过15小时。不论日工时或周工时,月嫂达到惊人的18小时/天和124小时/周。2.家政工人中有四成能够每周休息,13%的人没有固定休息日,14%的人平时没有休息日。不到1/3的工人在法定节假日享有带薪休假。
第四,社会保险。1.有2/3的家政工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参与职工险、灵活就业人员险或居民险其一),有将近3/4的家政工人购买了保险,包括家政意外险及其他商业险。
第五,工作认知。1.近九成的家政工人对工作充满热情,超过六成的家政工人对雇主关系、职业地位感到满意,有较强的工作安全感和幸福感。2.有近10%的人觉得家政工作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近1/2的人对工作收入不满意。
第六,身心健康。1.约85%的家政工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计算BMI指数,约40%的家政工人属于偏胖或肥胖。2.超过八成的家政工人曾在工作期间生病,其中需自己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又超过八成。家政工人中,约五成患有慢性病,其中颈椎、腰椎疾病最多;约一成受过伤并对工作和生活有影响。3.近三成家政工一周内超过三天会睡不好觉,约一成有抑郁倾向。养老护理员的抑郁倾向最高,近16%,月嫂、育儿嫂的抑郁倾向超过8%。
第七,生活休闲。1.1007名家政工人中有11人声称不能吃饱;2.15人表示对雇主家的饭菜不满意;3.12人住在雇主家客厅/过道、车库或阳台等区域。家政工人的休闲活动不丰富,甚至三成人员在休息时还做家务。
第八,技能培训。1.约六成家政工人接受过至少一种家政技能培训,但工种之间的职业技能化程度高低不齐。月嫂或育儿嫂接受过母婴护理、育婴师等照料培训的比例约五成;家务员或保洁员参加过家庭保洁等家务培训的比例约四成;养老护理员参加护理培训的比例不到三成。2.培训特点表现为“一专非多能”是主要的培训特点:(1)以接受一种类型的培训为主,参加多种培训类型的比例较少,不到三成。(2)以家政公司或培训学校主导的专项能力培训为主,国家职业资格的考取比例不高,约两成。(3)以基础性技能培训为主,进阶培训或特色培训的参加比例偏低。如高级育婴师资格的比例不到三成;参加产康等特色培训的比例约两成。(4)以工种直接相关的培训为主,较少接触跨工种培训。如非护理类工种参加养老护理培训的比例、非母婴照料类工种参加照料培训的比例约一成。3.近六成家政工人希望参加公费(政府、企业、雇主出资)培训,也有约两成的愿意接受完全自费。家政工人对补贴政策的知晓度不高,仅有不到两成工人了解相关政策。
第九,数字化。1.94%的家政工人拥有智能手机,90%的家政工人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与家人朋友联系,约50%的工人会使用电话接单,近42%的工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接单。2.通过家政公司APP端或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接单的家政工人有86人(8.5%),其中超过50%的家政工人认为这种接单方式有助于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沟通成本,但工资水平、订单数量并没有得到显著增加。3.约52%的家政公司为家政工人提供互联网渠道派单服务,微信群/QQ群是家政公司的主要数字化派单类型(77%),58%的家政公司通过电话,在线评价,以及微信等方式与顾客反馈。
1
个人基本情况
(一)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获得的有效样本1007位家政工人的基本特征可以总结为下表。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总体上,家政工人以女性、汉族、农业户口为主,大多数人无宗教信仰,且年龄普遍偏大,平均超过50岁,比普通农民工的平均年龄(40.2岁)高出近10岁;家政工人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0年,约6%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农民工1.2%),30%只接受过小学教育(农民工15.5%),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15%(农民工27.5%)。家政工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农民工。55%的家政工人来自省内,将近两成来自本市。
(二)语言能力
下表描述了对家政工人语言能力测量的结果。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六成的家政工人能较好地使用普通话,约50%的家政工人还能用工作所在城市方言较好地进行交流。能使用英语交流的家政工人很少,只有2%的家政工人的英语水平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
总之,调查发现:1.家政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家政工人的平均年龄比普通农民工高出近1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者比例比农民工高于1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比农民工低13%。2.家政工人来源以省内劳动力转移为主。3.家政工人的普通话水平相对较好,工作城市方言一般,绝大多数不会讲英语。
2
工作经历、类型与职责
(一)工作年限
本次问卷调查对于工作总年限与家政工作年限的测量分别指的是受访者第一次参加工作和第一次从事家政工作的时间至2019年6月的时间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调查发现,116名受访者(11.52%)初次参加工作就进入家政行业,891名受访者(88.48%)转行从事家政工作。从表3可见,家政工人的工作总年限平均为23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54年。他们从事家政工作的平均年限约为8.5年。
(二)家政工人类型
我们对家政工人进行类型划分,有两种标准:
其一,根据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月嫂、育儿嫂、养老护理员、家务员和保洁员。在1007位家政工人中,家务员291人(28.9%),育儿嫂267人(26.51%),养老护理员254人(25.22%),保洁员102人(10.13%),月嫂93人(9.24%)。
其二,根据工作时间可以划分为住家型、白班型和小时制。其中,住家型540人(53.62%),小时制300人(29.79%),白班型167人(16.58%)。
下表报告了家政工人从事不同工种的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表4显示,目前从事月嫂工作的家政工大部分从事过2种家政工作类型;其他工种的家政工大部分一直从事1种类型的工作,少部分也换过工种。
(三)换雇主次数
除去月嫂(工种)、小时制(工作性质)和非试用期的情况以外,611名家政工人中有385人(63.01%)过去一年没有换过雇主;在其余226名换过雇主的群体中,有123人(54.42%)只换过1次雇主,平均换雇主次数为2次,最多换8次雇主。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家政工人从事家政工作的平均年限约为8.5年,他们中88%的人为转行而来。
(四)工作任务
调查发现,家政工人日常工作职责多种多样,下表报告了具体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如上表所示,照料类工作,如照料老人、婴幼儿等,占比不足三成;家务类工作,如打扫卫生、做饭、洗涤衣物等,占比超过六成。一方面说明目前家庭所需的家政服务中,家务服务居多;另一方面相比于照料类工作,家务工作较为基础,技能门槛较低,因此较多人员具备这项服务能力,即使以照料工作为主,也可能涉及家务服务工作。
总之,家政工人的类型划分可以依据主要工作职责,也可以按照工作时间安排。不同工种家政工人的工作安排有明显差异。家政工人日常工作职责多种多样,其中从事家务类工作的比例大大超过照料类工作。
3
雇佣状况
(一)工作途径与协议
下表描述了家政工人获得工作的途径和签订协议的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表6显示,近60%的家政工人通过家政服务机构获得工作信息。并且,家政机构明显推动了市场的正规化程度,通过正式组织介绍的家政工(604人)中,有515人(85%)签订书面协议。然而,大部分机构仍难以承担雇主责任,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1%,这与政策倡导的家政行业员工制发展模式相违背。
88%的家政工人被家政服务机构收取过服务费,超过70%的人是按单扣取服务费。工人常常抱怨服务费收取过多。按服务费扣取的比例来看,月嫂平均每单扣取收入的21%,时薪保洁员平均每小时扣取15%,有些大型家庭保洁公司的保洁员甚至每小时扣取35%至40%。
(二)工资与工作时间
下表总结了家政工人的工资收入和工作时间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总体上,家政工人的月工资水平接近4900元。但内部工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月嫂收入最高,平均10311元,养老护理员的收入最低,仅有3835元,为月嫂收入的37%。同时,家政工人的工资水平还受工作时间安排、雇佣模式和地域的影响:
(1)传统的住家型工人虽然月收入水平最高(5468元),但小时工资(14元)最低;小时制工人拥有最高的小时工资率(30元),是住家工人的一倍有余;
(2)整体来看,正式组织雇佣提高了工人的工资待遇水平,但也需细分工种作进一步探讨。例如,组织提升了家务/保洁员的价值,其月收入上涨了56%,小时工资率上涨了23%,却降低了月嫂的价值,其月收入降低了32%,小时工资率降低了27%。这与组织推动的专业化分工和更为严苛的劳动控制有关,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工人的技术水平;
(3)各地家政工人的工资水平均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不论是月工资还是小时工资。南京和无锡两地的月平均工资达到5160元和5604元,甚至超过当地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水平。家政工人在各地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表现出严重的低收入现象。
家政工人普遍面临超长的工作时间和灵活的休息日安排。工人平均日工时为12小时,周工时为74小时。住家工人的日工时最长,平均超过15小时。不论日工时或周工时,月嫂都面临超长的工作时间,达到惊人的18小时/天和124小时/周。超长的工时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工人的健康状况。
下表总结了家政工人休息休假的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有四成工人能够每周休息,13%的人没有固定休息日,14%的人平时没有休息日。不到1/3的工人在法定节假日享有带薪休假。有的家务员服务多个雇主,从早到晚将所有时间安排满档;有的月嫂会在上下单间隙接医院陪护的短单。家政工人在市场上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灵活的休假安排反映了家政市场巨大的工作弹性和较强的去标准化程度。
(三)社会保险
下表描述了家政工人社会保险的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是否参与社会保险是衡量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指标。有2/3的家政工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参与职工险、灵活就业人员险或居民险其一),有将近3/4的家政工人购买了保险,包括家政意外险及其他商业险。受访者的参保率虽然不低,但几乎完全由个人承担成本,或是退休后再就业。即使那些受雇于组织的工人,由机构购买职工险的比例也仅为10%,但购买家政意外险的比例超过60%。
(四)雇主信任
是否安装摄像头以及是否将钥匙给家政工人,都可以体现雇主对家政工人的信任度。下表描述了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表可知,有四分之一的雇主家安装了摄像头,近三成的雇主不会将钥匙给家政工人。
对雇主安装摄像头,近六成的家政工人表示可以接受,仅5%多一点的家政工人表示很难接受或不太接受。将家政工人对雇主安装摄像头的看法进行赋分(很难接受为1分,不太接受2分,无所谓3分,可以接受为4分,非常接受或支持5分),平均得分为3.73。总体而言,家政工人对雇主家安装摄像头的看法是正向积极的,表明家政工人的观念比较开放。
由上述数据,我们发现:其一,家政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水平接近4900元。但内部工资水平差异明显,月嫂收入最高,平均10311元,养老护理员的收入最低,仅有3835元,为月嫂收入的37%。其二,家政工人工资水平并不低。不论是月工资还是小时工资,四城市家政工人的工资水平均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南京和无锡的月平均工资达到5160元和5604元,超过当地私营企业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水平。其三,家政工人普遍面临超长的工作时间,其中月嫂尤其突出。工人平均日工时为12小时,周工时为74小时。住家工人的日工时最长,平均超过15小时。不论日工时或周工时,月嫂达到惊人的18小时/天和124小时/周。其四,家政工人中有四成能够每周休息,13%的人没有固定休息日,14%的人平时没有休息日。不到1/3的工人在法定节假日享有带薪休假。其五,有2/3的家政工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参与职工险、灵活就业人员险或居民险其一),有将近3/4的家政工人购买了保险,包括家政意外险及其他商业险。其六,有四分之一的雇主家庭安装了摄像头,在这些家庭工作的家政工人中的近60%的人对此可以接受。
4
工作态度
(一)工作热情与工作认同
下表描述了家政工人工作热情的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由上表可见,近八成的人在工作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近九成的人对于工作充满热情,超过九成的人对工作很满意。
调查问卷询问了被访者是否认为家政工作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回答结果是:近85%的工人认为家政工作是一份正式工作,但是,仍然有近10%的工人觉得不是一份正式工作,有5%的工人表示说不清。
(二)工作满意度
下表描述了家政工人关于工作收入、雇主关系、职业地位、幸福感与安全感等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表12显示,超过60%的家政工人对雇主关系、职业地位感到满意,超过70%的家政工人认为在工作中有较强的安全感、幸福感,但仍有近47%的家政工人对自己的工作收入不满意。
由上述数据,我们发现:近九成的家政工人对工作充满热情,超过六成的家政工人对雇主关系、职业地位感到满意,有较强的工作安全感和幸福感,但仍有近10%的人觉得家政工作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近二分之一的人对工作收入不满意。
5
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
由于家政服务涉及到照料他人,该行业对家政工人的健康水平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次调查对其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询问。
(一)身体健康
下表总结了家政工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调查数据显示,家政工人的平均身高1.58米,平均体重59公斤。根据中国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参考标准,42%的家政工人偏胖或肥胖程度更高,重度肥胖者23人。超过八成家政工自评身体健康为较好或非常好,赋分计算的平均分为4.28。但仍有超过八成表示工作期间生过病;近五成患有慢性病,其中患有颈椎、腰椎疾病最多;约一成受过伤并对工作和生活有影响。
下表显示,848名工作期间生过病的家政工人中,自己承担看病费用的超过八成。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二)精神健康
本次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对家政工人的精神健康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总体上,27%的家政工一周内超过三天睡不好觉,约10%感到烦恼、孤单、郁闷,约6%感到吃力或没有精神。
我们对抑郁自评量表的各类条目进行赋分,总分在9分以内,说明心理健康状况正常,总分在10分及以上时,则说明有抑郁倾向。通过将心理健康状况划分为抑郁和不抑郁,考察了不同工种的精神健康状况,见下表。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上表显示,家政工人中有抑郁倾向的占比约11%。具体从工种来看,月嫂、育儿嫂等关系照料型服务人员,有抑郁倾向的约占一成。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养老护理员,抑郁占比最高,超过15%。
通过对家政工人的身心健康调查,我们发现:
其一,在自评健康中,约85%家政工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平均得分为4.28(最高5分)。但通过报告的身高体重计算出的BMI指数中,约40%属于偏胖或更胖。
其二,在患病方面,超过八成曾在工作期间生病,其中需自己承担看病费用的比例超过八成。具体来看,患有慢性病的约五成,患有颈椎、腰椎疾病最多;约一成受过伤并对工作和生活有影响。
其三,在精神健康方面,近三成家政工一周内超过三天会睡不好觉,约一成有抑郁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照顾类家政工人中,养老护理员的抑郁倾向最高,近16%,月嫂、育儿嫂的抑郁倾向超过8%。
6
用餐、居住与休闲
(一)用餐情况
下表描述了家政工人在雇主家里的用餐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家政工人在雇主家吃饭,其中超过95%家政工人表示吃得饱,但仍有11名家政工人表示不能吃饱。约88%的家政工人对饭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有15人表示不满意。
(二)居住状况
居住条件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相关情况总结为下表。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上表显示,超过一半的家政工人居住在雇主家,其中近三成有单独卧室,与雇主家庭成员同住的比例超过两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12人住在客厅/过道、车库或阳台等区域。
(三)休闲安排
在工作之余,家政工人主要从事哪些活动呢?下表总结了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表中显示,做家务、玩手机、在住所睡觉、看电视是家政工人工作之余最主要的活动;户外活动、学习培训、做手工等活动家政工人参与得较少。值得关注的是,家政工人的工作职责是做家务,而仍有三成家政工人在休息时还做家务。
总之,调查发现,家政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较为良好,但仍有一些情况值得关注:1007名家政工中有11人声称不能吃饱;15人表示对雇主家的饭菜不满意;12人住在客厅/过道、车库或阳台等区域。家政工人的休闲活动不丰富,甚至三成人员在休息时还做家务。
7
技能培训
家政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家政行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面,同时关乎家政服务提质扩容的发展目标。本次调查询问了家政工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
(一)培训现状
目前,家政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只有育婴师。保洁、母婴护理、产后康复、催乳、小儿推拿、养老护理、家庭烹饪等属于家政专项能力培训范畴。这类培训主要由市场驱动与主导。除此之外,保育、幼教、营养师、护士,甚至驾驶技能,也与家政服务相关。据此,本次调查将家政培训类型划分为“国家职业资格”“家政专项能力”“其他相关技能”三类,相关情况见下表。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上表显示,近六成家政工人参加过至少一类家政技能培训,但参加多类培训的比例不足三成;三类培训中,家政专项能力训练是最主要的培训类型,参加比例超过五成。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调查发现,家政工人倾向于接受基础性技能培训,如母婴护理、育婴师(初级)、家庭保洁等;高级专业培训或特色培训,如中高级育婴师、催乳产康等,参加比例较低。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上表显示,从事婴幼儿照料工作的家政工人,接受过母婴护理、育婴师等基础性职业培训的比例约五成;养老护理员参加过养老护理培训的比例约两成;从事家务服务工作的家政工人,接受过家庭保洁培训的约四成,但家庭烹饪培训的参加比例相对较少。可见,家政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不同工种之间的职业化程度参差不齐。
另外,依据不同的照料对象,家政工人最主要选择的是与工种直接相关的培训,跨工种参与培训的比例较低。这说明,家政工人重视“一专”而非“多能”。
(二)培训费用
调查中还询问了家政工人对于培训费用的看法,下表描述了相关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表23显示,在承担费用方面,有208人(20.66%)表示愿意自己承担,420人(41.71%)希望由政府承担,147人(14.60%)提出由家庭雇主、家政公司等承担。超过35%的家政工人表示不愿意接受培训。可见,非自费培训是家政工人的主要诉求。
在培训补贴方面,1007位家政工中约14%的工人了解相关政策。参加过培训的562名家政工人中近22%有所了解,445名未参加过培训者仅4.3%有所了解,420名希望政府承担培训费用的人员中17%了解补贴政策。可见,家政工人不太了解补贴政策。
总之,调查发现:
其一,约六成家政工人接受过至少一种家政技能培训,但工种之间的职业技能化程度高低不齐。月嫂或育儿嫂接受过母婴护理、育婴师等照料培训的比例约五成;家务员或保洁员参加过家庭保洁等家务培训的比例约四成;养老护理员参加护理培训的比例不到三成。由此可见,家政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其二,“一专非多能”是主要的培训特点,具体表现为:(1)以接受一种类型的培训为主,参加多种培训类型的比例较少,不到三成。(2)以家政公司或培训学校主导的专项能力培训为主,国家职业资格的考取比例不高,约两成。(3)以基础性技能培训为主,进阶培训或特色培训的参加比例偏低。如高级育婴师资格的比例不到三成;参加产康等特色培训的比例约两成。(4)以工种直接相关的培训为主,较少接触跨工种培训。如非护理类工种参加养老护理培训的比例、非母婴照料类工种参加照料培训的比例约一成。
其三,在培训费用方面,近六成家政工人希望非自费参加培训,但如果完全自费培训,也有约两成的接受比例。在培训补贴方面,家政工人对补贴政策的知晓度不高,总体上了解比例不到两成。
8
数字化
在家政行业,家政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开发APP、小程序等平台提高、优化公司的日常运作,家政工人在工作、休闲、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应用数字化技术满足日常需求。为了了解家政工人、家政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了相关问题,力图展示出家政工人、家政公司的数字化图景。
(一)数字化指数
我们根据5个方面共18项二级指标构建了家政工人数字化指数,下表报告了家政工人在不同方面的数字化程度。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表可知,在数字化基础方面,超过90%的家政工人拥有智能手机,安装微信社交软件,近32%的家政工人安装了支付宝软件。超过八成的家政工人加入了微信群,近两成的家政工人开通了芝麻信用功能。
在数字化工作方面,近50%的家政工人通过电话(数字语音)接单,互联网(数字平台)渠道接单的家政工人约42%,有3%的家政工人还通过短信(数字信息)方式接单。由于家政工人需要进入私人家庭领域内工作,工作性质较为特殊,约26%的家政工人报告他们的工作场所有电子监控。
在数字化工具使用方面,超过60%的家政工人对家用类、厨房类的数字化工具的掌握不好,70%左右的家政工人对浴厕类、保洁类的数字化工具使用较差,超80%的家政工人不会使用照护类工具。
在数字化支付方面,不到40%的家政工人会采用银行卡结算工资,采用微信、支付宝结算工资则更少,约29%。
在数字化社交方面,98%的家政工人会通过打电话与亲朋好友联系、近90%的家政工人还选择微信/QQ等联系渠道。
(二)APP/小程序接单
我们还具体分析了以APP端/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最新互联网数字技术应用平台对家政工人的接单、工资、工作竞争、工作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上表显示,通过家政公司APP端或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接单的家政工人有86人。其中,大多数的家政工人有拒绝平台订单的经历(71%),但拒单存在一定的惩罚措施(59%)。他们认为,通过APP端或微信小程序接单可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与公司管理人员的沟通效率,但其工资水平、订单数量没有得到显著增加,工作竞争和人身受限状况也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三)数字化服务
下表展示了家政公司对家政工人和雇主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情况。
(温馨提示:点击查看大图)
从上表可知,约52%的家政公司为家政工人提供互联网渠道派单服务,微信群/QQ群是家政公司的主要数字化派单类型(77%),APP端/微信小程序派单模式还未成为主流。此外,家政公司也为雇主提供了服务体验反馈渠道(58%),这些反馈渠道有电话回访(60%),在线评价(34%),以及微信告知(2.68%)等依托数字技术建立的反馈渠道。
通过分析家政工人、家政公司的数字化应用情况后,我们发现:
其一,家政工人拥有较好的数字化基础。超过90%的家政工人拥有智能手机,通过微信/QQ等方式与家人朋友联系,约50%的人会使用电话接单,近42%的人通过互联网渠道接单。
其二,家政工人对数字化工具的掌握程度不高。超过60%的家政工人对家用类、厨房类的数字化工具掌握不好,70%左右的家政工人对浴厕类、保洁类的数字化工具使用较差,超80%的家政工人不会使用照护类工具。
其三,以APP端或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互联网数字技术还未对家政工人的工作产生较为普遍、深刻的影响。超过50%的家政工人认为APP端或微信小程序的接单方式可以帮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沟通成本,但工资水平、订单数量并没有得到显著增加。
其四,家政公司提供的数字化服务还停留在浅层次阶段。约52%的家政公司为家政工人提供互联网渠道派单服务,微信群/QQ群是主要的派单类型(77%),58%家政公司通过电话,在线评价,以及微信等依托方式建立顾客反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