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到这份上了,你们夫妻俩不拿刀互砍还发微博?

500

我本来写了个“到底是投放假流量KOL划算还是投放赵忠祥老师念祝福词划算”,结果早上一刷朋友圈,妈呀,谁还有心思读干货。

都吃瓜去了。

李某和俞某,这对和当当网有关的知名夫妻,将持续已久的骂战升了级:你摔杯为号,我就抓破你的脸;你精神病,你才精神病;你同性恋,你当小三;你梅毒,你意淫……

别家企业老板的故事主要在财经号,这俩人可以覆盖各种号。甚至丁香医生都可以涉及。比如梅毒与抑郁症的治疗,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意淫,等等。

每个人都说“我和孩子忍了23年”,我要是孩子,我就说“我忍了你俩23年”。别的夫妻,就算离婚都要营造一个和睦的场景;你们倒有意思,撕得内裤都快烂了还坚决不离婚,天天致力于互相贬值。

我就搞不懂:都到这份上了,你们夫妻俩不拿刀互砍,还发微博发朋友圈干什么?微信居然还是好友不互删?

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双十一就要到了,我一度怀疑这俩人是给自己的产品导流。

但想想,若是这种撒泼互害式的导流,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也着实不值得。

你很难想象,在这种情绪支配下的两个人,该如何去管理一个公司,下属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品牌部或者公关部该有多么如履薄冰。

你更难想象,以他们的公关专业度和危机耐受力,居然能拥有一家上市公司。

有趣的是,在公关失控的过去几年,依然有媒体纷至沓来,试图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说他们“至情至性”,“来做个嘉宾传经送宝吧”——但失控与互害,和至情至性从来不是一回事。

媒体的目的,哪里是传经送宝,就是“开着门让大家看笑话”。一个20分钟的视频,给人印象的只有“摔杯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两个中年人成功地展示了“钝刀斩乱麻”的含义——明明对孩子产生了巨大伤害,但他们视而不见,都说“我们忍了你23年”;明明对企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他们充耳不闻,都说对方抢班夺权;明明挥舞的都是七伤拳,但还要一拳接一拳地打出去……

这都不离婚,只能证明利益的纠葛,远胜过一切。

用雷斯林的话说,这也许就是“大人物”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吧。

我记得以前有个词叫“企业家精神”。

但是,今天这瓜,已经隐隐透出“企业家精神病”的味道了。

一个背景声

“感觉欠了他们一张电影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