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的外围战:滇军血战禹王山
1938年4月上旬,徐州会战中的北线日军主力矶谷师团和坂垣师团分别在临沂和台儿庄遭到重创,残部分别退回莒县和峄县,据城死守,等待后续部队增援。在台儿庄大捷之后,第五战区长官部曾下令汤恩伯军团和五十九军分别追击,反攻莒县和峄县,意图收复这两个县城,全歼矶谷师团和坂垣师团残部,但五十九军赶到峄县时,日军已经占领主要制高点,进攻不利。汤恩伯在南口会战中和日军硬刚正面之后损失惨重,仍然心有余悸。后来在山西战场和八路军交流,听了八路军讲游击战和运动战,很是心动,所以这时候也拒绝攻坚,而是将部队一线摆开,和日军搞起了延翼竞争。
延翼竞争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在战斗中经常会出现的打法是,正面吸引敌人主要火力,派有力部队从侧翼迂回到敌人侧背攻击,可以前后夹击敌人。因此,在任何战斗中,保护侧翼安全不被敌人迂回偷袭,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淮海战役中的潘塘镇之战,就是解放军和国军都想从侧翼迂回,攻击对方侧背,结果放生了遭遇战。所以,在战场上每个指挥员都需要特别注重保证自己的侧翼安全,否则就会被敌人迂回偷袭,切断后路,让自己陷入被包围状态。
而汤恩伯这时候和日军延翼竞争也就意味着,日军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自然是防御姿态,要保护侧翼安全,而汤恩伯军团作为第五战区的主要机动打击兵团,此时本来应该采取强攻态势,正面突破日军正面防御,或者是分割包围日军,分别歼灭。但汤恩伯却不断的延伸自己战线的两翼,一开始还试图迂回攻击敌人侧背,日军也不断延伸自己的左右两翼战线,双方就变成了僵持局面,都在不断延伸侧翼,正面却不进攻。这样,汤恩伯军团就错失了围歼残余日军的机会。因为这个时间窗口很短,如果不能在增援日军到达之前就歼灭,等到增援的日军到达战场,汤恩伯军团就只能全线撤退了。
所以,汤恩伯的这个做法实际上就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最后,日军从华北陆续调派一零三师团和一零五师团,以及酒井兵团一部,增援山东战场,到达莒县和峄县附近。到四月中旬,日军在徐州会战的北线战场的兵力已经达到四个师团以及酒井兵团一部分,并且配属了刘桂堂伪军的七八千人,共计二十万人左右,各种炮火齐全,弹药储备充分。随即展开反攻,目标仍然是临沂和台儿庄。
临沂方向此时五十九军已经撤离,只有庞炳勋部队残余的六七千人在坚守,台儿庄方向则是孙连仲部在继续坚守,外围是汤恩伯军团的约十万人。因为之前日军进攻临沂和台儿庄时轻敌冒进,实际上是属于浪战,完全不把国军地方部队放在眼里,所以才遭到了失败。日军轻敌到了什么程度呢?五十九军到战场后,顾不上休息,连夜开始组织夜袭,结果发现日军这时候夜间连正常的岗哨都没有,只有很少的一些流动哨在往来巡逻,所以被五十九军一举偷袭得手,日军损失惨重。
因此,日军这次卷土重来,就没有再敢轻敌冒进了,而是小心翼翼的向前推进,以一部兵力正面进攻临沂和台儿庄,而将其主力放在台儿庄西北方向的禹王山一带,企图从这你迂回攻击,实际上是置台儿庄于不顾,一举渡过运河,直接威胁徐州,这样就让临沂和台儿庄的国军坚守部队成了孤军,而且失去了后方。因此,保护禹王山一带的安全,防止日军迂回偷袭,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刚才风尘仆仆的从云南一路赶到徐州会战战场的滇军六十军身上。
滇军虽然只是一个军的番号,在当时的徐州会战参战部队中,和其他的集团军、军团相比,这个番号不算很高,但部队人数却不少。当时的六十军下辖一八二、一八三和一八四四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所以全军总共有十二个步兵团,此外,军部还有警卫营、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卫生队、防毒队等技术部队,全军人数总计达到4.5万人,这差不多是徐州会战参战部队中人数最多的一个军级的作战单位了。要知道,此前的参战部队中,五十九军的3.4万人已经算是比较多了,六十军比五十九军还多出来一万人。
到战场之后,一八二师和一八三师参加了对日军的追击战,但很快就变成了日军的反攻,在蒲汪和辛庄都和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但当时滇军初到抗日前线,对日军的战术风格不甚了解,所以在战术上有些时候不够周全,导致阵地失守,最后被迫退守禹王山,在这里与日军进行了血战。在禹王山血战中,一八四师控制为预备队,一八三师和一八二师为第一线。日军到达战场后,仍然是传统的打法,先升起系留气球观测国军阵地,指引炮火进行炮击。在第一天,日军就以猛烈炮击对滇军部队造成了极大损失,有些团第一天就损失超过五百人。随后的几天,滇军也进行了几次阵地反突击,其中潘文英主动率部冲入敌阵,与敌军进行近距离肉搏战,最后全部牺牲。
滇军虽然凭借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火力不足以压制日军,而被日军重创。在一次进攻中,日军甚至用炮弹组成的弹幕对一个突出的部队进行遮断,后方部队增援不上去,导致这个突出的部队被日军重点打击,最后只有二三十人退下来,其余全部牺牲。滇军部队的装备在当时的参战部队中也算是比较好的,可能仅次于中央军汤恩伯部,比五十九军还好,也是如此,其他部队就更加可想而知了。不过,六十军在禹王山驻守期间,日军始终未能突破,一直到六十军奉命将阵地交给四十一军防守,才向徐州方向转进,掩护战区其余部队突围转进。
在退到徐州附近时,六十军军长卢汉对部队进行重新整编,整顿之后,一八二和一八三师各自只剩下了一个团,等于各自损失掉了三个团,一八四师情况稍微好一些,还剩下了三个团,等于只损失了一个团。在二十五天的战斗中,六十军仅团长一级的干部,损失就超过一半,潘文英、严家训等团长阵亡,潘朔端、杨炳麟等团长负伤,营连排干部损失超过五百人,部队阵亡四千余人,负伤九千余人。而在从禹王山阵地退出时,大量负伤的干部战士只能丢弃,来不及后送,最后都被日军残忍杀害,只有极个别人历经千辛万苦后归队。
滇军没有参加北伐,也没有参加北伐之后的历次军阀内战,但相对其他军阀而言,部队数量并不多,抗战军兴之后,各地军阀部队踊跃奔赴前线参战,云南部队也不甘人后,将地方保安团队等部队进行整编和补充之后,编组为六十军参战。禹王山血战是滇军部队第一次参加抗日战争,也是北伐以来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自己的面貌。虽然六十军同样损失惨重,并且在战斗中出现了一些因为经验缺乏而不应该有的失误,但六十军相对其他部队而言,装备精良,军容整齐,军纪严整,仍然给全国人民和参战各部队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