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为运10哭喊的民科每年出来烦不烦?

许多人拿两弹一星说事,问题是那是一次性的军用产品,国家困难时以伟人魄力集合力量与牺牲搞出来确实伟大并值得敬佩,但是跟保障运营与安全至上的民航工业是一回事么?

朝鲜也有自己的原子弹与洲际导弹,朝鲜能自己研发运营大运客机么?现在波音737E7一个攻角错误,死了两架飞机多少人,停飞了多少焦头烂额?知不知道彗星机直接就摧垮了英国民航工业?

500

一、运10试飞四年才飞了120小时,发现主要问题170项,而且西藏飞了试验之后,运十飞机最后一次执飞拉萨中,机体形变达到了骇人听闻的40cm(一般的机体形变都在十几cm),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了原本就不牢靠的机翼主梁弯曲出现裂纹(也就是传言的100小时崩大梁),如果再上天,极有可能解体。说明基础应力根本没做好,除非推倒重来,就算一切顺利,需要7年左右。事实上,日本最近的MRJ主翼强度问题,计划实际推后了近5年,更别说运10全身的强度问题了。

500

由于缺乏大型锻模机和水压机,运十在设计中明确要求的13个一体成型部件只有三个是当时的中国可以做出来的。至于大飞机极其重要的机翼主梁结构,甚至是多片焊接组装的。全身蒙皮,都是小块焊接的。

为什么在执飞170小时后就此打住而迫切需要03架接替试飞?事实上,无论是设计方自己的估算,还是北航专家组的复核,都证明最初的运10样机安全飞行寿命不超过200小时。

实际上,运10当时已经研发了接近20年。

二、运10是80年后唯一一款采用调整片气动助力操作的大型客机,而当时的国际主流是液压操纵系统。而且因为材料学的问题,当运10飞至10000米以上(运10理论升限是12000米)或者温度骤降时,其飞控钢索张力会降至0,而空行程更是会到达惊人的+-10度(这个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你的汽车方向盘左右各打半圈可汽车轮子一点没转)。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除非推倒重来。

500

500

三、运10原型机制造中所选择的主材基本都是当时国内可以得到的LC、YL类军用航材,适合民航机长航时、高强度使用要求的高强度铝合金等新型航材大都处于刚刚开始研制的阶段。就算维护与寿命达到西方水平,可是成本咋比?实际上运10维修保障要求在可预期的20年,比波音707大5倍。

四、运用大量军用航才,结果主梁结构,机身结构发现结构问题近43项。

五、发动机:上海汽车配件厂出品的配套发动机涡扇8(915发动机)吹的神乎其神,但是,自始至终都没安装在运十上。仅安装一台在波音707上的试飞。国家在这款发动机上面就花费了1.84亿。

汽车配件厂,生产涡扇发动机,这个足够吹一辈子的了。

中国第一台自行生产的涡扇发动机,是仿制斯贝202的秦岭,到2007年完全国产化,才装到飞豹上。涡扇5,涡扇6,涡扇8统统都是实验室里的玩意。

运10工程中任设计组组长的熊焰先生撰写的文章说了,原文道:“后来发现仅第一台(915发动机)总装时就有材质差错达448处,……(其中)材质情况不明的有342处”。材料用错了这么多处,其中近八成连咋错的都搞不清。还有更加触目惊心的一段:“第一台915发动机外函道叶片耗用了200台套的材料才挑出一套合格的叶片来,报废材料价格多达450万元。”

整个当时的航空工业,最强的军工当时都在航空产品大调整阶段,仅沈飞1980年代清查不合格飞机400多架(有说200),调整修理的更多,柳丁都打斜的都一堆堆,这是整个当时工业局面,更别说当时一点航空经验的上海了。

运十需要改动的地方太多了。多的不如扔了从新再造一架。

主体结构采用的LC4铝合金,国内根本拿不出与西方7075等牌号相同性能的产品,只能以国产LC4铝合金先将就。由于国产铝合金易裂、而且裂纹扩展快,抗腐蚀性差,而且不耐疲劳,因此运10制造和试飞过程中,部件出现裂纹极为频繁。加上当时运10连结构的疲劳寿命试验都没有做,因此只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估算出200小时的安全寿命,用于完成试飞大纲的基本科目试飞。

500

六、价格:很多人质疑,三千万都拿不出,买飞机的钱有,研制的钱却没有?

——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正式向中央财经小组请示,要求国家在1985年前为运十投资1.7亿元,拨流动资金1.6亿元,共计3.3亿。同时表示如果资金到位,运十飞机到1990年可交付16架。

1981年6月18日上海航办副主任蒋祖同汇报运十飞机的研制情况,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搞十几架,约需经费2.8亿元;二、搞8架,约需经费2.2亿元;三、搞到03架为止。

3000万不是结束。不是说给了这3000万,运十就成功了。是将第三架散件的飞机装出来,需资金3,000多万元。02号机已经完蛋了。没办法继续飞了。所以组装03号机。后面还有N个3000万。问题是,2号机已经发现如此重大缺陷,国家会钱多花3000万再组装一架?要么推翻再有10年继续试飞,要么,直接下马

要知道,在1980年,全国财政收入才1159.93亿。1970 年更可怜,只有662.90亿。另外,1980年的汇率是1.49。3000万人民币折合2000多万美元。

最值得注意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根本不是3000万的问题,实际到了2002年后,中国整个工业规模才解决了大型锻造加工技术以及人员培养,这其中国家与企业的投入几乎上千亿。没有这个能力,运10如何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七、如果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进与推倒重来,而且,每一项需要20年时间,折腾下来,还是运10么?

“1981年薄一波副总理也指示相关单位“自己搞的飞机不要,还要去国外买,这怎么行”“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自己不用,是一件痛心的事”,1982年耿飚副总理也说过“中央确定国内航线用国产飞机,这一条作为方针和国策决定下来”“用国产飞机先保证生存,再发展起来”。

真以为当时都是买办,走狗?

500

这种情况,民航能要?

------"由于能源危机引起油价上涨和85年国际民航组织将对超过噪音和烟雾标准的飞机实行限制,波音707飞机已属淘汰机种”,“因无订货已在1979年停产。”“我局有波音707客机十架,因利用率不高,还可用20年”。“民航去年1980年,年初十年规划设想中没有再添购此类飞机的打算。”

就算整合了,维护量是民航机的数倍,也只有军用那么几十架了,成本收的回来另谈,部队连图154都能接受,可是运10是美国发动机,部队能放心么?

每年都有运10神教出来喊两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