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说写手如何帮助小表弟完成NBA戒断的

NBA是一门生意——魔术师

NBA是一门丑陋的生意——麦迪

NBA是个生意场——库班

我知道这是NBA,这终究是一门生意——乐福

理解NBA是一门生意——哈特

我们明白这是生意——德安吉洛-拉塞尔

1.故事

作为一个写小说的,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穷小子的故事。

这就是哈登的漫长的“晦暗”时间,自进入火箭队后,他一年一个台阶终于爆发出璀璨的光芒,但那已是人所共知的故事。

这人出生在洛杉矶一个小镇,他出身时小名叫lucky,围绕着他的是帮派是毒品是喜欢在监狱里吃鹰嘴豆的父亲,他喜爱篮球但跑不快跳不高体型不佳基本上算一个小胖子,最糟糕的是他还有哮喘病。高一的定点投手。而高四那年他完成蜕变,中间的辛苦不足为人道。大学顺利加入亚利桑那州大,选秀第三位被嘘,在球队成为最佳第六人之后,被要求在一小时之内选择签不签续约合同,当时球队总经理翘着手认为自己可以省下这500万……

八年的陪伴,八年的情义,就在六天前被莫雷的一条推特给毁了。我是表错情了吗?我是被雷劈了吗?原来所谓情义不过是舔狗单方面的献祭?好在哈登站出来说我们道歉,但从10.5莫雷在东京发推特到10.6这二十四小时内,联盟毫无作为,事情早已过了最佳的解决时期,事态无法避免的朝灾难方向滑落,等待火箭球迷以及其他被波及的球队球迷的是更深刻的疑问——我们能抛弃仗义执言的哈登们?对球员的喜爱能撬动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立场吗?以及更宏大的问题——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极大概率,快了,就要面临和美国全方位的切割,在两大方舟即将相撞的此刻,作为一个大国公民到底应该保持怎样一个心态?

500

2.乱象

我有一个表弟,他是火箭球迷和杜兰特球迷,以下是我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对话:

表弟:哥,我们为什么要抵制NBA啊

表哥:因为莫雷发了条推特支持香港黄丝暴徒

表弟:但莫雷只代表他自己的立场,我们抵制他叫他辞职不就行了?

表哥:首先莫雷是一个球队经理人,他的一举一动向外界发送的消息都代表了球队官方的态度,尤其是他的身份特殊,因为火箭队与姚明与中国的渊源,所以他的发言影响巨大 ,远远不是一句“仅仅是他个人表态”就能把责任推卸的。所以接下来只要火箭队老板菲尔蒂塔表态,将莫雷辞退,重申火箭队的官方立场,就能把事情平息下去。你看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官方还没有下场。但火箭老板没这么做,并且表达了对莫雷的支持,这个时候就表明至少火箭的官方立场站在了莫雷的一边。

表弟:那我不看火箭看篮网可以吗?

表哥:本来可以,但是8号NBA总裁肖华以言论自由为莫雷开脱,并表示自己“理解行使言论自由会造成一些后果,但我们也必须接受这些后果”。态度表达的已经很完整了,有很多球迷提到被逼卖掉快船的斯特林,但中国的政治正确中国的主权完整根本不在美国人的接受范围。美国人有很强的内外之别,非我族类根本不在他们的政治正确的保护范围。这个时候其实你就应该感受到了美国人对于我们国家对于我们的恶意,而且冒犯了你他们还伸出双手觉得自己挺无辜。

表弟(虽然气愤):这么说,我以后都不能看NBA了?

表哥:九成的概率吧,因为美国媒体已经在执掌言论的鞭子敲打每一个就莫雷事件不表态或者略倾向于中国的NBA从业人员,比如威少和cj被骂,哈登改口,美国杨毅节目被插播广告。他们正在收紧言论自由的尺度,渐渐变得统一,一致对外,而我们国内现在还有一些犹疑的声音,所以显得乱纷纷的。

表弟:表哥,我和你说实话,我攒钱买了一张NBA季前赛的票(镜像问题:我买了NBA2k我买了球衣球鞋),那我要不要去看,我怕被人骂

表哥:其实对于这种突发的公共事件,涉及的面涉及的人群太广,所以事件各方总有一个反应的过程,就像再好的刹车片也不能瞬间把车锁死一样,我们球迷要完全摆脱NBA也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那些感情和金钱投入比较多的性格又偏感性的球迷朋友,要求这些人一下子戒断NBA不太现实。所以网上有很多声音略显偏激,明显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但是作为你这样的球迷,也不应该觉得委屈觉得舆论好像在打压你们,须知造成你的痛苦的元凶是莫雷以及之后表态的总裁亚当萧华,所以你表达愤怒的对象应该是莫雷肖华而不是你的同胞。同时你去观看比赛最好无声无息的去(同理日后偷偷看比赛,因为这也是心理戒断的一个过程),既不要po上网,更不必要因为逆反心理甚至表态自己想继续看NBA。因为你看比赛的这一行为其实就包含了对同胞的亏欠,他们在承受着损失(比如买了票不去看比如2k充钱浪费了等等)在积极地给予NBA压力,希望作为群体的中国人获得美国人的尊重,实际上你是受益者你是搭便车的人,所以默默去看比赛是你的最基本的礼仪,你必须自知理亏,知道自己确实做的不地道。当然那些理性的爱国者们也能理解要你完全抵制NBA需要一个缓冲过程,这样大家也都能心平气和,事后继续一致对外。

500

美国记者言论

表弟(看完比赛回来了,他很沮丧):表哥,我去看比赛了,全场好像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有好多人高呼MVP,但是我坐在座位上感到很伤心。

表哥:我看到了,我也看到了外媒的反应。我和你的感受一样,但是我要好一点。因为你哥我不幸是一个搞文学写小说的,这一行的崇洋媚外是非常惊人的,我早就见惯了那些跪伏在地的人,那些调转枪口朝内还洋洋自得的人,他们觉得自己最聪明,觉得自己有独立人格,然后他们去国外转一圈或者模仿一下外国流派的写作技巧就能获得追捧获得名望。我早就见惯了这种场面,精神亡国奴的沉痛,我比你有更多体会。但这几年已经好转很多,全靠市场全靠我们的普通读者普罗大众的努力,这些人终于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一呼百应。

表弟:哥,你看看这个视频。(狂热的球迷在哭着喊着他的、她的球员偶像,但偶像只是冷漠的走过)我搞不明白,这些人不觉得丢脸吗?如果十年之后他/她在回过来看到这一段影象该会有什么反应?表哥我想我很沮丧,我也很懊恼自己去看了这样一场比赛。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自己(他又放了一遍那些破音的视频)

表哥:你无需沮丧,有些人确实难以形容,但是这还只是中美两国不同价值观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而且也仅仅处于这次冲突的早期,你看美国不也有哈登威少不也有76人球馆驱逐球迷吗,当然我这么类比并不合适,但我要说的是在事件早期两个阵营还不能统一自己一方的言论这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你要记住这一次的沉痛,把这一次的经历当成一场公民教育,当日后更大的风暴来临时要抓稳甲板踩对立场。

表弟:表哥,这些道义我都明白了,但我还是有点想看NBA,怎么办?

表哥:好的,那我就给你说说人类社会深处的东西,帮你把这条瘾抽出来,让你看看这是多么平平无奇的东西


3.故事

到底我们作为球迷在恋恋不舍些什么?这是一个很适合我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有人会说我不舍得是因为看NBA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有人会说不舍得是因为球星因为情怀。这些都不错,但比较表象,我们在沉默的是故事——是那些曲折故事中编织的光辉人物,是那些我们能共情然后全情投入真金白银也投入的——故事。

NBA在干什么?是一堆肌肉发达的人把皮球放入一个铁框吗?是把冠军奖杯发到一个人手里吗?NBA和杰尼斯事务所所创造的AKB48偶像养成计划有分别吗?我们的球迷和那些饭圈粉丝有本质区别吗?

这些只是我随便一问,其中也有一些明知故问,但是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大家厘清一些困惑,可以提供后续讨论的素材。①如果仅仅是一帮肌肉男搞搬运我们是没有兴趣天天看的②冠军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可以抽象思考一下,如果73胜然后拿到冠军和73胜赛季失败然后下赛季才拿到冠军,到底那一个模式更迷人。③16年以前两者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在腾讯签了NCAA转播权之后,本质上镜头和我们的观众眼光已经能覆盖那些NBA球星选秀前后的表现,这个时候,NBA就打通了养成系偶像培养的模式④这时候NBA所吸引的粉丝就开始和AKB48粉丝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他们同样的把所有人生逆袭的期望寄托在偶像身上,同样的卑微,同样的只有立场没有讨论的余地。当然我可能过份乐观了,也许在16,17年之前我们的球迷就已经开始极端化。所以我们也能理解湖人篮网季前赛中部分粉丝的失控表现。而我一贯的性格就是,一旦搞明白某些错愕的行为背后的心里支撑之后,那就犯不着再为这些人使自己情绪波动,希望大家能学会这种心态。

我想告诉大家,进化决定了人类不会对那些波澜不惊的场景有兴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下去,都有一种刻入骨髓的焦虑心态(如果一个原始人不焦虑那么草原上随便一个危机就能把他的生命带走)在人类生存过程中危机四伏,大家必须团结在一起才能很好的生存,在这个过程中讲故事的人就出现了,最早他们以萨满的面目出现,他们恐吓自己的族人,用鬼神故事把人们凝聚在一起,他们也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自己的族人。后来他们又变成史学家变成评书艺人变成现在的小说家编剧等等,故事的用途变化了它可以纯粹是一种消遣,但故事的内核永远没变,它依然讲究的是冲突和悬念。

而NBA是一本很厚的故事书,这本书的故事讲得不错,竞技体育先天就具有《悬念》,赢的笑输的哭。然后《冲突》才是这本书最浓墨重彩的手笔,乔丹被坏孩子军团集体绞杀,科比和奥尼尔的决裂,詹姆斯的决定一二三,莱利的卸磨杀驴,西部的抗勇之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冲突,足够一代代球迷津津乐道。NBA水平很高,然后故事也讲得很棒,所以它能风靡中国。让我们简略分析组成这个联盟的所有环节,

选秀——充满悬念(乐透秀有没有看走眼,13号奇迹,能不能低顺位淘宝)冲突(嘘哈登嘘波尔津吉斯)

季前赛——甚至连球队那些第十四人都能大加讨论(林书豪的故事完美补充这薄弱的一环,我是说即使是这些边缘人物也可能有奇迹一般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发生)

常规赛——悬念够用(每几场来一次绝杀或者加时,谁是常规赛MVP)冲突偶发(比如球迷呛声对方球星等等)

季后赛——复仇,队友失误,肉搏,这是最精彩的舞台,总决赛MVP。甚至裁判哨也提供了足够的冲突

休赛期和转会期——每一次人员变动给球迷带来了新鲜感,也提供了悬念

当一项赛事能够提供如此多的冲突和悬念的时候,它很难不精彩,这种故事书想不畅销都难。所以我可以理解部分球迷会拒绝戒断,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那些狂热的粉丝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歇斯底里还是因为自身沉没成本(主要是心理上的)过高,高到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声带,控制不了自己的肢体。

简而言之,他们被故事控制住了。我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加以佐证,为什么很多球迷可以对波波维奇对利拉德等的言行百般解释曲意维护甚至直接无视,无他,被故事控制住了,哪怕有一丁点的外力想要把他推离这个故事,他都会立刻脑子空白脑浆轰掉,下意识地去紧紧抱住这个故事。连杨毅都忍不住说我们的球迷至于吗为了两个大洋彼岸的人在网上撕来撕去,他确实小瞧了故事的魔力,作为一个解说,其实他也是篮球联赛这一大故事的讲述者之一,我敢说他还是不够内行,他还需要继续修炼。故事本来就是用来“蛊惑人心”的(褒义),把人团结在故事的大旗下,历史中无数大事都需要这些人先打好底串联队伍。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继续赞叹一波——NBA的故事是讲得真好。那种分工那种面面俱到的细致,的确不是CBA这种略显僵硬的联赛能够比拟的。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冲突和悬念,NBA做到了;一个好的冲突却需要:

①值得追随的主角。1989年斯特恩首访央视手上带着一卷录像带,当时他手中的主角还是球风飘逸的乔丹,但中国球迷对乔丹广泛的喜爱和崇拜只是一种追认,事实就是在89年的当时,乔丹打球漂亮但无法引起广大中国人的共鸣。直到02年斯特恩找到姚明,这才是他手中最完美的主角,引爆中国市场。一般而言,要创造一个值得追随的主角,首先主角要具有讨喜的特质,比如幽默比如勤奋,其次小说讲究情感体验,所以主角必须在观众心里产生火花,让观众愿意对主角进行情感投资(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们小说家有多么毒辣,为什么有些球迷会产生戒断反应了吧),所有设置的困难都必须打击到主角的同时打击到观众,这个时候观众与主角患难与共就再也不愿和主角分离。

在后姚明时代,NBA在中国已经足够有名,球迷对大洋彼岸的球星已经能随时共情,这个时候球迷开始分流,开始自主选择自己愿意追随的主角,但火箭依然高居人气榜首。无论是坚持不摆烂的德州小强时代还是林书豪加盟还是哈登的飞速成长五年抗勇经历,以及我第一段所讲的哈登的成长故事,都算跌宕起伏,尤其是哈登与卡戴珊的攻防大战以及之后的浪子回头,都足够创造成千上万的死忠粉,因为这些冲突始终围绕着状态上升或下降能不能赢球发展,所以以故事角度来看哈登是“值得追随的”。当然还有其他球星比如库里的背后传球和香槟味欧文当老大的信念,总之他们都是值得追随的主角。

在主线之外,NBA庞大的记者群体也非常厉害,有一些边角料画面可以增加这些球星身上的可爱气质,例如气氛轻松的五大囧,例如一些球迷间流传的球星搞怪动图。这一部分负责补充条件一主角要有讨喜的特质。

②主角的生死攸关的目标。显而易见NBA生死攸关的就只有总冠军退而求其次MVP再退进入季后赛再退拿到顶薪以及伤病的恢复。要么想得到什么东西要么想摆脱什么。

有关冠军归属的讨论足够贯穿整个赛季,甚至赛季结束了还会有人发一些“如果”帖。MVP的归责也很是随意,能提供足够口水。然后某人到底配不配顶薪,某些球员性价比怎么样,伤病重不重能不能全然恢复等等,列出这么多话题的我都感到心惊,我们的CBA什么时候才能累计到这种规模。

③正面对抗。这时候就轮到英雄们等场了,就像一场戏里头总要有几个特写镜头,观众需要几场高潮戏释放情绪。对此NBA也早有准备,不说那些季后赛天王山什么的,圣诞赛绝对是很高明的策划(这点CBA学到了),焦点球队捉对厮杀。

在好莱坞的编剧手法里,这一节叫做主题叫做——对立面。这三个字的意思是一个强大的反派或者某一个势力。强大的反派,比如东部的抗詹故事系列,比如全联盟抗五星勇士。再比如故事讲疵了,成为反派的裁判,以及浮出水面的冷酷的资方。

④精彩的收尾。有内行曾经说过“第一章能让你的一部小说畅销,而最后一章才能保证下一部小说的畅销。”结尾是小说最具挑战性的部分。结尾需要迎合观众的心思,而且不能让观众预先知道,必须保证观众有欲知详情的迫切愿望。(这里插一句16-17赛季操作感过于明显,导致故事的冲突显得很刻意)

但NBA不是一本小说,它的规模更近似于系列小说。对这种小说而言最好的结局永远是“悬而未决”。所以休赛期的球员转会特别重要,这一环节必须紧扣悬而未决的宗旨,必须有打牌球员的离开和加盟。

在冲突如此精彩之下,悬念反而被弱化了,变得像彩票一样具有即时性,比赛48分钟内即刮即开。当然这里不是说悬念不重要了,悬念只是充当了整个故事的地基,保证它有基本的精彩程度。


4.我们该如何戒断以及厘清一些乱象

最好的戒断方法当然是把我第三节讲的故事脉络多看几遍,认清故事是一种模式,认清写故事的人具有煽动你的情绪的能力(其实我已经犯了忌讳,相当于魔术师把魔术手法当众展示出来)。当你了解到自己为之痴迷的东西不过是别人针对你卖的香水卖的幻象,醒悟过来的你自然就会觉得没意思。所以我们写小说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无趣的人。当你具有了小说家的思维,就会与现实生活隔了一层,冠军的荣耀美人的皮任何东西都挡不住你一通分析。

NBA的故事太庞大了,各工种之间只是靠经验摸索把故事讲到这种地步,它难免有很多瑕疵。球迷朋友们不妨把眼光从那些球星光环上滑落下来,看看联盟底下,不那么愉快的黑暗面,然后把眼光停留在这里,蹲下来,摸摸地上的沥青,闻一闻,你会反胃的。

怪现象:

1.资方和媒体打手调教下的精神资方:①某某球星不值这个身价,埋怨其把主队薪金空间锁死;季后赛开始火箭队小前锋豪斯宁愿被下放也不签约,球迷朋友们的辱骂;麦迪强行复出伤病加重,当时有鲜花有掌声,第二个赛季被嫌弃之后被交易;杜兰特伤情不定,勇士管理层如何通过舆论施压或者说用爱绑架驱动这些球员,差不多麦迪第二;被嫌弃的韦德,冷酷的莱利;口碑两极的伦纳德

2.饭圈撕逼,徒劳损害自己的精力,每天被气的不行。当人堕落到这种程度就变成了韭菜,什么东西都能溢价卖给他们

3.博彩公司的阴影

4.饱受质疑的裁判

5.绝大部分球迷球迷的本质是——赢球密。这句话相当于翻版的在座的都是辣鸡,对,我说的就是你们,全部,都是赢球密。湖人前几年年年乐透,你有多少比赛就是瞄一眼。所谓球星粉就更夸张了,你看看弱队球星像肯巴沃克这种有多少人粉。所以归根结底各位都是赢球密,不要说那些情怀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还割舍不掉,你就是想爽想痛快(符合前面说的小说创作规律)而已。

500

6.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天生的不可描述心理。如果不是这次冲突,你很难确定你粉的球星对中国人对你所属的群体是一种什么样的看法。现在已经表态的人,他们说的东西他们的立场却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插红黑榜)很多球迷想不到能保持中立或者略微倾向我们的人居然是平时自己黑得最多的,而那些平日里备受称赞的人反而瞧我们不起,像刚刚参加完世锦赛的字母歌像温文尔雅的史蒂文森,当然波波维奇是什么态度我们早就明白只是粉丝不愿明白自欺欺人。还有围绕着詹姆斯的几次争议事件。

当你对着这些人顶礼膜拜的时候,别人可能举着脚丫子在你头顶旋转,这是怎样一种恶心呢?但有些人因为太入戏(我所说的被故事控制),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看不到自己偶像的底色,居然甘之如饴问臭如兰!

正如我的题记中无数圈内人其实早就告诉你他们被伤得又多深。NBA是一门生意,他们说,其实我们早该明白。

5.篮球之外的世界

实际上中国的软实力非常弱小,中国的社科还处在一种小步跟随西方的状态,只有经济学的状况稍好。中国的媒体很容易就跟随西方制造的议题起舞。当话语权掌握在欧美手中,当本国媒体又不太醒目的情况下,我们这些单个的球迷在网上发声就变得重要,在话语权吃亏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更紧密的团结起来,此时面对一些奇形怪状一些诡辩,我们的态度收不去理睬,是根本不要理睬,看到有人吵起来,就赶紧去帖子下发别理他,因为网上鱼龙混杂,这种是机器人或者水军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反正就是不理他们,有人理就劝该人别理他,完了自己再发一帖痛骂莫雷或者肖华,强调他们才是罪魁祸首。要知道奇形怪状很罕见的,网络放大了你见到他们的几率。不要把自己搞的郁闷,这就是宗旨。吃好喝好,五到十年之后当中美两国实力发生死亡交叉,这中间可能还有无数的类似莫雷推特这样的事件,犯不着一下子就被引燃。

6.预演:如果好莱坞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人永远该有忧患意识,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如果好莱坞退出中国,请大家放心,我们这一代搞文学讲故事的人不会让大家面临故事荒。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