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精神
选编中国精神读本的目的在于重新回顾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为提炼出新的中国精神提供启示。这项工作的内涵如果借中国传统的说法来表达那就是重塑新的内圣外王之道,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为改造外部客观世界以及内部主观世界提供新的精神体系,为五四以来从理学的精神框架出走,进行精神长征的中国人民寻找到新的精神落脚点。
如此毛泽东与鲁迅仍然是绕不开的两座高峰。毛泽东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阳面,具有太阳的气质,温暖而自信。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阴面,具有月亮的气质,冷峻而深沉。毛泽东是外王的代表,侧重提供了改造外部世界的一整套思想方法。他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也就是提出群众路线的那篇文章,抓到了作为本源的“一”。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理一分殊”思想的体现。它“以一摄万”,把握住了大千世界,正所谓《易大传》说的“通天下之志,冒天下之道”。这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贯穿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过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如此,这种体现了“理一分殊”思想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的制度建设、制度完善的也会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鲁迅是内圣的体现,侧重展示了塑造新的内在精神气质的求索。如果把鲁迅简单看成只是批判国民性与劣根性,那是肤浅的,是根本没有抵达鲁迅真正的底蕴。严格说来,鲁迅是要努力实现从没落的士大夫德性-虚浮萎缩的文人德性到富有脚踏实地的进取心和奋斗精神的战士德性的转换,打通对世界的隔膜,切实把握住生活的实践。这一点如果联系瞿秋白的对鲁迅精神分析的《鲁迅杂感序言》,以及对自我剖析和批判的《多余的话》就更明了。
最后,现代中国的精神本质上是觉悟和解放的精神。鲁迅是觉悟的体现,毛泽东是解放的象征。“觉悟”与“解放”就是新的一阴一阳之道,内圣外王之道。附带提一句,对于新中国人来说,祖国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不是建立在狭隘的血缘关系上的民族主义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性质的国家概念。而是寄托着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仰,渗凝着浓烈的情感,建筑在人心之中的精神的共和国,是人心相通的一个伦理道德的共同体。新中国的内在精神到底是什么,可以去听听《红旗颂》,它生动演绎了新中国的精神,恢弘庄严,深情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