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这该死的职业荣誉感—《中国机长》

从三月到九月,距离我离开飞行工作岗位休孕产假已经七个月了,经历过孕早期的茫然慌乱,到孕中期猛然变胖的困扰到现在已经打起精神做好准备迎接宝宝的到来,这一年大概是我成长最迅速的一年,角色的变换,不能像是梦到漏飞醒来后的惊甫未定,拍拍胸口告诉自己,还好,这只是个梦而已。

那日益圆滚的肚皮和渐渐弯曲的脊梁都向全世界昭示着这里即将诞生一位婴儿以及一位新手母亲。

500

那是崭新的世界,一如六年前刚入行的自己,懵懂的理解职责按部就班的执行程序,偶尔面对外界的质疑在内心掀起的小情绪,也不足以有理有据反驳回去。

这六年来,我像每一个民航人一样,一边抱怨辛苦一边舍不得离开岗位,起早贪黑的吐槽也是一种口不对心的热爱,直到我真的开始休假,我开始怀念日常飞航班叽叽歪歪,日常驻外吃吃喝喝,日常闲聊意犹未尽。

直到真的来看了《中国机长》,我沉积许久的热血瞬间被点燃。这是一部深入生活,区别于以往民航题材的类纪录片,影片很多细节高度还原我们空乘工作日常,无论是航前准备会检查妆容,提问应急处置要点,再到直接准备阶段应急设备检查,后舱汇总报告,餐食汇报,面面俱到,几乎完整呈现了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

细节更是好评,为驾驶舱递送矿泉水,放在清洁袋里的机组毛巾,进驾驶舱前的监控画面,以至于乘务员在闲聊时擦护手霜的场景都让我倍感亲切。

迎客阶段疏通过道,整理行李,还有与误坐头等舱的旅客的沟通都是常用语言。甚至机务与驾驶舱交接飞机情况时说的一句“机长,飞机是好的”都让整部影片接足了地气,质感满满。

对真实民航工作的高度还原以及诚意满满的细节这是令我惊喜的第一点。另外,抛去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最让我体会深刻的一点就是影片将每个人物的职责表现的特别清晰。

机长有驾驶飞机保障整架飞机及人员安全的责任,乘务员乘务长有保障客舱内旅客安全的责任,即便是在最紧张最慌乱的时刻,看到驾驶舱打出两声颠簸信号,也要第一时间做好颠簸广播,不畏险情,镇定自若,也要有掌控局面的能力,几句话就能让情绪紧张甚至崩溃的旅客镇定下来,让旅客相信在那样紧急的关头,除了相信乘务员和机组,别无他法,眼前一个个瘦弱的小姑娘就是大家最强劲的支援。

当飞机穿过重重阴云,从厚重的雷雨中拼命的钻出来,当噼啪的雨点声骤然消失,当客舱的光线逐渐变亮,每一位乘务员都意识到是时候喊出那又熟悉又陌生的口令了。“弯腰低头,紧迫用力,bend over,brace”,那从初训开始便烂熟于心的几个字,终于不再冰冷的成为了一句朝向生命的指引,一个专业的最具实用性的救生指南。

口令喊出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哭了,甚至有点丢脸的哭出声来,也许在其他一起观影的观众看来,这是匪夷所思的哭点,但是我相信每一个经过专业训练,每年都按时复训的乘务员都懂得这哭声背后的委屈和控诉,是对平日里一句句服务员的讽刺,是有声的整齐的对端茶倒水四个字的反击。

那一刻,我这该死的职业自豪感,就在那一刻被填满,乘务组的敬业演绎感染了身上每一个不曾自信的细胞,让自己从内心坚定了自己,也更加认同了未来。

和老公手牵着手看完了整部电影,两个人的手心都紧张的出汗,释压时场景太过逼真,老公一度想提醒我系好安全带,巨大的轰鸣没有让肚子里的宝宝不安,她可能也懂得妈妈的紧张源于一种职业的敏感,是骄傲也是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每一个我们日复一日坚持的都是我们的信仰。

终于有一部好的民航题材电影,能在真实展现民航人工作的同时又给了民航人尊严,让每个为之奉献青春的生命不再黯淡。

感谢《中国机长》,让我拾起那掉落多年的职业荣誉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