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对待异质文明的传统
要想知道中华文明对待异质文明的传统,首先要弄清 什么是规定“中国”的内在精神。要弄清规定“中国”的内在精神,首先就要回答什么是“中”?
“中“是“中间”的意思吗?没有这么简单。要说明“中”,就要从中华文明的根基处“道”出发。 中华文明信仰的对象是道。我们把道和西方文明的核心“神”做一比较。如果说,神是静止不动而独一,道则流转而千变万化。道不可执一,执一非道。正因为“道”的这个特性,中国人的信仰,表面看,就很灵活,很庞杂,而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对象。但这不等于说,中国人就不讲原则。我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做千变万化不离其中,也就是说道不可执一,但要执中,中是道在千变万化,流转之时,要遵循的适当而又确切无疑的轨道、准则,这就叫中庸之道。因此,遵循中庸之道的国度,就叫中国。
道既然如水流,变无定形,自然就具有最大的灵活性、最大的包容性。从“道”这个角度看,一切形式的宗教和一切各具特性的民族和文明,都只是道的表达形式之一,只要他们遵循中道,都将在道的统摄下,并行而不害,不同而和,从而万流归海,天下一体。
简而言之。中道是贯穿天地之间的大道。中道精神就是天下万物普遍平等,在遵守根本文明秩序的前提下,各得其所,而达成天下一家。这其实也就是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