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号称搞“远距精准打击力”咋回事?
最近,台湾媒体称,伪国防部最近提交伪立法院的报告称,将在“109年度”(2020年)建立“远距精准打击力”。
此言一出,又开始出现一波关于岛内自行研制的“弹道飞弹”啊,“雄2E”啊之类的传闻。甚至,著名的胡说八道节目《关键时刻》还扯出了要把台湾变成”中程飞弹岛”的牛皮。
不过呢,其实这事情台军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合计了,所谓的“远距精准打击力”指的就是从美国购买ATACMS导弹。
说到这儿我们就得说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兰德公司关于台湾的报告,其中提出要在台湾部署“全域作战部队”,而其使用的武器是“用于击沉来袭登陆舰的LRPF导弹”。
这个LRPF导弹呢,实际上说的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 美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短程战术导弹,该导弹射程在300公里左右,尺寸现役MGM-140或者MGM-168小一圈,能够在一部M270发射车内装4枚,或者在HIMARS发射车内装2枚。
HIMARS发射ATACMS战术导弹
不过由于美国陆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之前强行要求在LRPF上采用“现役”反舰导弹引导头,结果当然根本不行,目前原计划的2021年测试,2023年服役的时间表就不知道要拖延多久了。
那台湾2020年就要采购,当然不可能是美国的LRPF(远程精确火力)导弹,估计最有可能采购的是MGM-168 Block IV A导弹,这种导弹以500磅的单个弹头取代了此前MGM-140系列的子母弹战斗部,相当于重量减轻了一半,由此射程也就从150公里增加到了接近300公里,但仍勉强符合MTCR出口原则。
不过问题在于其价格,根据美国2011年时向制造公司洛克希德马丁下订单的成本价,1.4亿美元买130枚——出口给韩国,这个价格和战斧导弹差不多了。当然,按照最后实际成交价算一下,每枚导弹实际花钱是190万美元……
对于韩国来说,购买ATACMS并不需购买它的发射车,因为可以直接在M270上发射。
而台湾就不同,台湾此前因为有“雷霆2000”,并未购买M270或者HIMARS,而这次要购买ATACMS,那势必就要购买一批配套的发射车了。
2014年,HIMARS的价格为510万美元一辆。
假如台军采购MGM-168导弹数量和韩国接近,130枚导弹和发射荚舱,50辆发射车。
嗯,这样算下来,发射车2.55亿美元,导弹和发射荚舱2.47亿美元,再加上训练培训,辅助设备,零备件,价格可能再翻一倍,那么价格就是10亿美元起。
当然,对于每年军费100多亿的台军来说,这个价格贵是很贵了,但也还算能承受。
只是——这其实没啥卵用啊。
由于反舰弹道导弹研制不靠谱,美国陆军正考虑购买NSM反舰巡航导弹
ATACMS导弹飞行速度也就三马赫多点,和“雄3”差不多,而且是典型弹道导弹,弹道容易预测,容易拦截。
根据苏联当年测试S-300PMU2的数据,双发齐射拦截“潘兴2”的概率有80%,而如果拦截ATACMS,那命中率就要理想很多了,因为导弹速度慢。
而且,ATACMS属于惯性+GPS制导,且不说战时台军还能不能用上GPS其实很难说,它只能攻击固定目标,虽然台军号称能用它攻击海上目标,实际上只能概略射击。
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效能可能还不如“雄风3”导弹呢……
HIMARS至少有一点好,就是生存率比庞大笨拙的陆基雄3还是要强不少
可能就是射程比雄3远点——如果雄3高空弹道飞行能打400公里,还比它远呢。
所以,台军花10亿美元,最后获得了一个突防性能还不如雄3的反舰攻击手段——当然它也可以跨海峡攻击福建省的目标。只是台军的战术侦察手段远远跟不上——因为台军可没本事建立美军计划中那种“全域作战营”水平的单位——这种单位是集电子侦察、无人机、网络作战手段和远程打击手段于一体的作战单位,而台军顶多能建立几个战术导弹营而已。
也就是说,对于解放军来说,战时多了一个需要优先用火箭炮或者战术导弹干掉的时间敏感目标,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