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两位新疆人能获得“人民英雄”“人民楷模”的国家荣誉称号?

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9月29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500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7日签署主席令,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500

其中,作为全国公安民警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公安局原副局长艾热提·马木提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而新疆妇女布茹玛汗·毛勒朵也获得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500

他们为什么能获此重量级殊荣?今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故事。

500

艾热提·马木提

500

500

艾热提·马木提

艾热提·马木提,1969年10月生于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并在这个乡担任过17年派出所所长,生前系皮山县公安局副局长。

2016年夏,在科克铁热克乡,他带队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人员、制爆团伙头目阿某时,遇自杀式爆炸袭击,倒在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上。

“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英雄气质,一种舍生忘死、时刻冲锋在前的战斗精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英雄。”张晓琴,皮山县公安局政委,作为获奖人员单位代表参加了颁授仪式,并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2015年,艾热提·马木提担任皮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的同时,张晓琴也被任命为皮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

“对敌人打得要狠,对人民群众爱得要真。”这是艾热提•马木提常说的话。

从警27年,艾热提·马木提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为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事事冲锋在前。

500

资料照片

忆及艾热提•马木提,张晓琴对他慷慨无私、视民如己的精神印象深刻。

“他将自己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人民群众。”张晓琴说,“‘人民英雄’荣誉至高无上,是对艾热提•马木提的褒奖,更是对全体艰苦奋斗公安民警的褒奖。我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带回去,把艾热提·马木提的荣誉带回去,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我们将继承艾热提•马木提同志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崇尚荣誉、珍惜荣誉,不断凝聚警心,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懈努力。”远在千里之外观看颁授仪式现场直播的皮山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肖湘晨表示。

“为什么别人上学都有父亲接,而我和姐姐要自己走回家?”

“为什么你总是不回家,妈妈要一个人承担家里所有的事?”

小时候,古丽其热曾在心里埋怨过父亲。

随着自己对父亲工作了解的不断深入,古丽其热越来越理解父亲、崇拜父亲。

4天前的9月25日,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妻子玛依努尔·尼扎木丁代表艾热提·马木提领取“最美奋斗者”荣誉。

500

右:艾热提•马木提的妻子玛依努尔·尼扎木丁   

左:艾热提•马木提的女儿古丽其热

“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让我十分激动,也更加懂得了爸爸奋斗的价值所在。”在主办方安排下,9月27日,古丽其热和妈妈玛依努尔·尼扎木丁“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9月28日,她们又来到鸟巢、水立方参观。

“我相信,这成就中有我爸爸的一份功劳,更有和我爸爸一样艰苦奋斗的公安民警的无私奉献。”古丽其热说,“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自豪!

科克铁热克派出所所长木塔力甫•买买提,入警后的第一位师父就是艾热提•马木提。

他佩服师父带队伍的严慈有度,深谙师父威信的来源、受尊重的原因。

“师父,你放心,你未完成的任务,我们来完成!”木塔力甫说。

“最美奋斗者”“人民英雄”——

看着这两份沉甸甸的荣誉,玛依努尔•尼扎木丁微笑着说:“我很高兴、很骄傲,很感谢国家给了这么高的荣誉。”

这几年,玛依努尔•尼扎木丁一有时间就会前往丈夫墓前看望他,“和他聊一聊、陪他待一会儿”。

“来北京之前,我去了他的墓前,告诉他我要去北京替他领奖。等回去之后,我要带着奖章和荣誉,再去看他、陪他说说话。”玛依努尔•尼扎木丁告诉记者。

布茹玛汗·毛勒朵

500

500

在祖国最西部的“最后一缕阳光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有一位柯尔克孜族护边员。她长期扎根于祖国边疆,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就是布茹玛汗·毛勒朵。

500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跨天山山脉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133公里,有大小250多处通外山口。

帕米尔高原深处的柯尔克孜民族,山是他们的父亲,水是他们的母亲。上世纪60年代,300多名柯尔克孜族边民成为边防线上不可或缺的护边员。当地柯尔克孜族牧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活着的界碑,才有了祖国边陲的安宁。

500

1942年出生在这里的布茹玛汗,受父亲守边情怀的影响,19岁就扛起了守边重任,进驻海拔超过4000米、山顶常年积雪的冬古拉玛山口,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边员。“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石头,就像熟悉我家抽屉里放的东西一样。她用重重叠叠的巡边脚印,把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刻在了心上。“父亲经常说,只有稳定,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宁;只有团结,我们才能战胜一切。”

布茹玛汗的父亲自幼是个孤儿,旧社会每日为巴依(富户)放牧,他对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充满感激之情。也正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布茹玛汗无论吃多少苦都要将拥军、戍边做到最好,守护着冬古拉玛从未离开。

  500

在每天巡边的路上,布茹玛汗刻下了不计其数的“中国”石。她说:“我想在冬古拉玛山口上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刻上‘中国’两字。”布茹玛汗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刻下“中国石”的场景:那天自己一个人在山上,雨势大得令人害怕,她就在石头上用柯尔克孜文刻下“中国”,以此消除心中的恐惧与不安。整整三天三夜,她高兴地抱着这块石头,连睡觉都没离开过它。

后来得知汉字更易于书写,布茹玛汗便开始向别人请教汉字的写法,然后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祖国边境线上刻写了无数块“中国石”。50多年来,她已不记得自己将“中国”二字刻在多少边境的石头上,但那些石头是她心中永远的界碑。“以前我骑毛驴,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边境线,现在交通便利,车路畅通,几十分钟就能到了。虽然人在一天天变老,但我刻过的石头依然坚硬,走过的那些路都能够证明我的存在。”

500

1986年7月的一个早晨,布茹玛汗发现有一块界碑向我国方向移动了25厘米左右。来不及多想,她第一时间骑马向乡政府报告,及时挽回了重大损失。半个多世纪以来,她在边境线上留下的足迹长达8万多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走了两圈。

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90米,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无常,有时一天之内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都能碰到。遇上恶劣天气,在这里驻守的官兵生活会极度艰苦,甚至还会遇到生命危险。

500

1999年,一名叫罗齐辉的战士因冻伤双脚而不能行走,布茹玛汗知道后,立刻宰杀养了7年的山羊,用羊血为战士暖脚;2004年7月,边防的7名战士因大雨冲断小路,无法前行,布茹玛汗步行15个小时将奶茶、食物送到战士手中。她给战士织毛衣、织毛袜、做被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于战士们,布茹玛汗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你们的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不能照顾你们。来到这里,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为教育更多的年轻人爱边护边,布茹玛汗把家里的一间房屋改造成了护边历史教育馆,后来被乌恰县评为党员教育基地,常有疆内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房间里的200多张图片及12件实物,详细记录了她半个多世纪的护边历程,她还时常给年轻一辈讲述自己的戍边故事,嘱咐他们身处和平年代也要时刻心怀祖国,做好祖国的守边人。

500

布茹玛汗全家都在冬古拉玛山口戍边,仅靠养牛羊为生,但布茹玛汗不觉得苦。她常对家人说:“我过去都是穿旧鞋子过日子,你们现在每月还能领到300元的戍边费,非常好了。就算国家不给这笔钱,作为边境的一员,就该保卫边境。”连她的小孙子也常说,长大后要做一名戍边的解放军。

50多年来,她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境线,一家人甘守清贫,始终把热爱祖国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如今,得了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她腿脚行动不方便,不能再为祖国守边关,但是她说要让子子孙孙都要把守边事业继承下去。

“现在,我老了,不能守边护边了,但我的子女都是护边员,我要让他们一代一代去接力守边。布茹玛汗坚定地说。

500

延伸阅读

新疆大地,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在上演!

朋友,你不必专门为我找清真餐厅

清华维吾尔族博士揭示“泛清真化”背后的阴谋

被迫假离婚13年后,这对维汉夫妻终于复婚了!

维吾尔族,也需要解放思想

重磅!《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发布


您的转发点赞,是对都护君最大的支持!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