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断崖”对潜艇的致命威胁,暴露了美军的一个秘密!
当一颗鸡蛋掉入海洋,海洋当中上面部分的密度小于下面部分时,鸡蛋可能会漂浮至海面或者掉落至海洋浅层位置;海洋上面部分的密度大于下面部分的密度时,鸡蛋如果穿过上面密度大的那部分,直接进入密度比较小的那部分,鸡蛋会急剧沉降并伴随着鸡蛋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破碎。高密度海域与垂直方向低密度海域的交汇处,便是海水断崖,而鸡蛋的急剧下降,就是“掉深”!现在我们把上文中的鸡蛋换成潜艇,即是海水断崖对于核潜艇的致命威胁所在,鸡蛋只是一个假设,为了方便大家能够看懂!
那潜艇遇到海水断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这就涉及到了阿基米德原理的一部分,海洋中潜艇所受到的浮力与海水的密度呈正相关,海水的密度越大,潜艇的浮力越大,反之,海水的密度越小,潜艇的浮力也就越小。密度大,意味着潜艇很容易漂浮至海面,像一些盐池,我们可以直接漂浮在上面,中国山西省运城市有中国死海之称,那里就可以漂浮;而密度低就如跳水运动员落水那样,直接进入水中。当潜艇下潜遇到海水断崖之后,浮力突然变小,潜艇内部工作人员来不及改变潜艇的密度,就会产生重力大于浮力的情况,从而导致潜艇急速坠入海底。如果在浮力突然变小的情况下,潜艇内部人员及时改变潜艇密度,减少重力,逃生就有可能。
不过由于距离短,坠降速度快,操作复杂,至今也只有中国的636M型372潜艇逃生成功,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当时全艇人员在指挥员的领导之下,用十秒钟,就让所有水柜进行供气排水,1分钟之内便将所有的阀门与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潜艇水密舱的密闭隔离,3分钟后,潜艇开始停止坠降,就像飞机坠降一半时,突然加速向上俯冲一样,潜艇开始上浮。他们仅用3分钟,创造了世界一大奇迹,让美俄等老牌军事强国都佩服之至!
上层海水密度大,下层海水密度小,会对潜艇产生致命威胁。但如果是上层海水密度小,下层海水密度大的情况下,对于潜艇又是一大助手!由于下层密度大,潜艇可以像坐在坚硬的海底上面那样,而上层密度小,浮力也小,潜艇便可以比较轻松的漂浮在“液体海底”上面进行任务的执行。由于此时的潜艇可以达到相对静止的状态,在海洋中巡航时不容易被发现,可以悄无声息般对敌人发动攻击后迅速脱离。同时敌方的反潜声纳在经过“液体海底”时,会形成不太规则的反射与折射,这就使得敌人很难发现,作战之后还能够安全逃离!
但不论是对于潜艇的致命威胁,还是对于潜艇作战的帮助,都需要水文环境数据的支持,否则潜艇进入海洋,那就是两眼一抹黑,并不知道哪里对于自己有利,哪里对自己有害,所以美军早已开始一项秘密计划。之前我们也看到过一些新闻,中国的近海中捞出了美国的潜航器。它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它的作用比一枚炮弹的作用还要大。潜航器的时速只有几公里而已,其内部装有控制自身浮力的设备,通过控制浮力就可以实现上浮、下沉产生动力。每次的上浮到达水面后,它就会自动通过卫星将下沉时检测到的数据进行传输。
这一数据就是美军为与中国在近海作战做支撑,不过被捞出之后,美国的秘密也随之曝光,美军竟然还要求我们归还,这个脸皮也是相当厚重了!要知道,水文环境的数据是极度保密的,它是作为海军武器研制的必备参数,同样也是海上战役必备的数据,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的水文环境数据,谁的胜算就越大。同时对于潜艇官兵来讲,也是他们能够在海底任意驰骋的保障!但是对于潜航器的投放,美军在世界各地已达到6千个,而我国只有3百多个,还需要加把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