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11分钟育儿cut看到想打人,看看你能坚持多久?

压抑、致郁、窒息

难过、无助、无话可说

气到肺炸、气到想打人

……

这些心情,全都是在网友看完日剧《坡道上的家》之后的心情。或者说,只是看了一段几分钟的cut,但看3分钟的cut就已经像是过了三个世纪。

500

整部剧的剧情是从女主被选为一件杀婴案做陪审员开始,一位母亲把8个月大的女儿丢到浴缸淹死,参与这件案件审理的女性来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身份,但每个人引申开来都面对着婚育的压力

500

剧里那么多残忍又真实的家庭画面,丈夫的撒手不管加埋怨、小孩的任性哇哇大哭... 让大家看到神经绷紧、几乎窒息。

这部剧还被网友标榜为:2019最佳恐婚恐育宣传片、育儿版《我们与恶的距离》

500

500

先别说整部剧了,大家先来感受一段11分钟的cut,看看你能坚持到几分钟!

500

对,这样的逐步致郁视频,从封面截图台词就开始让人窒息。

500

500

戳开视频之后,小孩的哭、丈夫的不理解不尊重... 明明感到自己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忍耐了!

500

但还是在看到7分钟左右的时候,实在不能坚持了!

妻子说丈夫晚回家为什么不提前打电话说一下,饭都白做了。丈夫回答说:哪家妻子会要求丈夫在喝酒前给妻子打电话报备的啊,你是有病吗丈夫居然还感到自己非常理所当然... 

11分钟半,能够一口气看完的女性一定是勇士!

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一男的也可以组建家庭、生儿育女?

明明他对家庭、对妻儿几乎没有责任心,什么都不做,动动嘴皮子就想要得到所有。

就像他骗妻子生孩子一样,说话当放屁,完了之后就是:“我以为你生了孩子就会改变想法”?

500

500

500

明白人很多,但有时候还是“何不食肉糜”啊。

在这部剧的弹幕里,还是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话语:

“女主跟神经病似的,看着就烦!” 

“真没用,蠢得要命,活该被欺负。” 

“人设神烦,自己态度窝囊,难怪没人信。”

 “女的也不是无辜的,自己就有问题!” 

500

丧偶式教育之下的新手妈妈自己受尽折磨,面对孩子也就没那么多的爱和耐心,孩子也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然后其他人看到孩子的问题,又会把这些问题归因到新手妈妈的身上,恶性循环不断往复。

500

而且在孩子和母亲之间,大家都只看得到孩子,却看不到母亲。

500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仿佛其他人也都站在了母亲的对立面上。而母亲,面对孩子、家庭和工作,整个就是孤立无援。

500

500

婆婆也只会觉得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男人就该赚钱、不该操心家务事和孩子,什么带孩子的辛苦导致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

500

这就像是某些已婚已育的“传统女性”在你受折磨的时候,轻飘飘来一句:别人都做得到啊。

500

妈妈和婆婆到底是不一样的。


​只有妈妈才心疼自己的女儿,但她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500

有网友看完整部剧之后说,如果她是女主,大概就要一瓶农药大家一起重新做人了。500

500

但更多的还是生气男人和小孩的可怕,难过女主的无助境遇,然后继续恐婚恐育。

500

500

500

剧里的绝望,还不是最绝望的绝望。

最绝望的是,这部剧恰恰是多少人的现实。

比如下面这位网友,看完之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能默默流泪。

500

就算是丈夫做的还算不错,新手妈妈也还是身心疲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

生孩子很痛苦,养孩子更难。这个中间的苦涩男人不会感同身受。我目前产后3个月,没有睡过一个整觉,半夜起来很多次,严重休息不足。但其实自己的老公做的很不错,担心我一个人带孩子辛苦,请了育儿嫂,下班回家也会帮忙。可是真正对孩子24小时不离开的人是我,这种累不仅是身体,更是心里累。我的宝宝很可爱,我很爱他,但有些时候也会有那种想法,要是没有生过孩子就好了。我是妈妈,是老婆,是儿媳妇,可我更想做我自己。

via豆瓣网友

在婚姻之后,

孩子也是一座「围城」吧。

500

这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可以凝成一句话:女子本弱 为母则刚 

via豆瓣网友

500

看这部剧的大多是女性,不知道在男性视角里,这部剧是怎样的存在。

是会觉得“啊!原来像剧里这样子表现也就行了,还挺正常的呀”?

500

还是会更多理解女性的不易,对自己的伴侣温柔耐心有加?

500

只能说看人吧。

虽说这部剧简直就是2019最佳恐婚恐育宣传片,但如果你想着放给爸妈看看,是不是就可以不被催婚了?那你就真的想错了!

500

就像女性和男性一样,小辈和长辈的视角也是完全不同的,有网友的妈妈看这部剧就看得非常共情,并没有本文开头那些网友的忿忿不平。

500

搞不好还会看着剧中小孩的「熊」,数落你自己小时候的各种「熊」!

500

所以如果你想当恐婚恐育宣传片放给父母看看什么的,还是歇歇吧

但,《坡道上的家》拍出来,把这些问题都这么赤裸裸地摊在大家的面前,

是呼吁整个社会对年轻妈妈的宽容和理解;

是呼唤父亲角色缺失的回归;

是祈愿一个健康的抚养孩子的环境吧。

500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