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和中国的“武侠小说”不同在哪里
文:杨宝宝
日本文学作品类型中有一种与“历史小说”相近的种类,被称为“时代小说”。与历史小说不同的是,时代小说只借历史时代的外壳,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填入五花八门的架空人物。
藤泽周平与司马辽太郎、池波正太郎齐名,被誉为战后时代小说三大名家之一。他的名字在国内不算知名,但以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黄昏的清兵卫》曾获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也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中的描绘,成为许多人了解日本武士的一扇窗口。
译林出版社推出了藤泽周平作品集(全十二种)首批五种代表作:短篇集《黄昏清兵卫》《隐剑孤影抄》《隐剑秋风抄》,被誉为“藤泽文学金字塔”的长篇小说《蝉时雨》,以及作家回忆写作生活的散文集《小说周边》。这是国内首次成规模进藤泽周平作品,除《黄昏清兵卫》外,其余均为中文简体字版首次面市。
在2018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知名旅日散文家、藤泽周平作品的主要译介者李长声,与沪上文化名人、作家小宝,书评人、作家张明扬,做客上海建投书局浦江店。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喜爱藤泽作品的人,三位嘉宾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眼中的藤泽周平文学世界,畅谈中日武侠文化的深层差异。
武士文学和武侠文学
藤泽周平的时代小说,李长声认为更适合叫做“武士小说”。藤泽周平的小说主要以日本江户时代为背景,而这一时期基本上可以称为“武士的时代”,即使是写市井生活,也会是武士为主角,或有武士出现。另外,“武士小说”相较于不那么有典型性的“时代”二字更能让读者接受,“武士在我们心目中已经是日本的形象。中国的形象,就是书生、士大夫等,西方就是骑士,所以,叫作武士小说就比较能代表日本。”
很多人将日本的武士小说与中国的武侠小说相提并论。“日本武士小说的写法,跟中国的武侠小说有很大的差别。”李长声强调,武士小说绝不是武侠小说。
“藤泽周平写的德川幕府、江户时代,是日本非常重要的200多年的统治时期,后面就是明治维新。那时候武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际存在的阶层。”小宝解释,当时在日本,武士这一阶级在人口中占到最高10%左右的比例。在德川幕府后期,武士的地位很像欧洲的军事贵族,他们不打仗,在各个大名的封地里参加社会生活,有很多人向官僚体系的一员转变。
与之相比,中国的武侠小说,特别是到了新派武侠,梁羽生、金庸、古龙时期,武侠小说完全是文人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我觉得中国武侠小说其实基本上是出于软弱的文化人的想象。比如说他们创造了一个所谓的江湖,而这个江湖是根本不存在的。”在新派武侠中,作者通常会创造几个绵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江湖门派,江湖上门派林立,武林中人蔑视权贵,超越政治,凭借江湖身份就可以存在下去,小宝认为这完全不符合现实,“中国人现实中是依附政治的,但是文人在新派武侠小说里面,把侠客写得特别的超越政治,自成一派,甚至是凌驾于政治之上。这是因为中国文化人长期被政治压迫,然后他们在想象里面就把自己设定得特别高明。”
但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是非常现实主义的。小宝认为这是武士小说和武侠小说最大的区别,“藤泽周平小说中的武士,所练功夫非常实在,都是常人能够练的功夫,不像武侠小说里面那种一招一式,你就算有了热兵器也未必打得过。”
此外,藤泽周平写武士和政治的关系,也写得非常实际,虽然人物故事出自虚构,反映的却是当时日本历史的具体状况,而中国的武侠小说,描写则充满文人想象的浪漫。
豪情都在普通人身上
平凡的武士小说里,打动人心的是一份真实情感。三位嘉宾都对《黄昏清兵卫》这一短篇中描写的武士高手井口清兵卫印象深刻。
井口清兵卫是无形派高手,却没有一点高手应有的样子。在小说中,他完全是一个在日常生活重压之下的小人物。井口在财务部门做一份基层的工作,世禄只有50石。他有一个卧病在床的妻子,因而自己承担了一切家务活,还编竹筐贴补家用。晚上过于劳累以至于上班时拿着算盘经常打瞌睡,因而得了一个“黄昏清兵卫”的外号。
藤泽周平笔下的武士,都是像井口清兵卫一样,肩负着日常生活重担的普通人。李长声把藤泽周平小说中的武士形象概括为“上班族”,或者干脆就是“公务员”。武士们人到中年,都有强烈的中年危机。和大部分人想象中不一样,武士是一个阶级,做什么工作的都有,并非人人会武。
像井口清兵卫一样的人,是武士这一阶层的底层。“藤泽小说的好处就是它里面有英雄豪情,但英雄豪情都闪现在这些平常大家都看不上眼的人身上。”在小宝看来,《黄昏清兵卫》就是其中的典型。反堀派密谋刺杀堀将监,需要找一个得力的杀手,于是找上清兵卫,他拒绝的理由是,晚上7点他下班后要照顾妻子,抽不出时间。最后一群人为了迁就黄昏清兵卫,在会场上望眼欲穿,拖延时间到8点,清兵卫来到会场才正式发难。
“他没有把这件事情看得特别伟大,真做起来那就是一个瞬间。”小宝认为这是对普通人的正面启迪,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也可以有英雄主义的一面,这是小说中非常豪情的部分。
“这个设定非常有意思。”张明扬提到,清兵卫的理由,许多读者看来是荒谬的,但仔细想来,我们觉得荒谬,是因为我们看多了中国的武侠小说,以为清兵卫坚持的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家庭小事会阻止一个很重大、所谓为民除害的事,为什么不强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其实反过来想,生活的日常,就是一个个很小的事情,一件都不能耽误。”
李长声则认为,清兵卫身上,体现的是日本武士小说中的人情味,人情味浓也正是日本的国民性,“很多人看过《深夜食堂》,其实《深夜食堂》也是一个武士小说,里面开店的老板实际就类似一个武士,表现的就是他的人情味。”
“善刀而藏”的文学
在藤泽的武士小说中,武术反而是很少表现的部分,但一出现,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谓“善刀而藏”。
在《黄昏清兵卫》中,只有到结尾,黄昏清兵卫刺杀堀将监,他才第一次露出自己的武功,描写也只有短短几句:“清兵卫向堀将监打了一声招呼。堀回头要拔出小刀。清兵卫拔刀就砍,刀法似乎很轻快,但只一刀,堀就倒下了。”
“藤泽的一大特点就是,不以描写武打为主,它整个写的是生活,最后这个杀人是一个解决的手段。”李长声说。在这样的理念下,藤泽的每一篇小说中,都会设置一个矛盾,而杀人只是矛盾激化后解决问题的手段。
小宝认为,“善刀而藏”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武士内在的责任,在关键时刻要显露一下,但武士并不会赋予这种责任感特别高的意识形态的含义,“他们当时的理念是叫顺天应人。就是对整个社会先是承认,然后容忍共存,这样慢慢地融入这个社会,不是像中国替天行道,觉得社会有不正义的地方,我就马上以天道的名义推翻一个政权,改变一个王朝,就要做些杀伐决断的事情。”这样的理念,使藤泽小说富有人性的复杂和微妙,是作者对人世的体会。
藤泽描摹“善刀而藏”的武士生活如此真实,但他笔下的武士充满人情味,和人们印象中的“武士道精神”并不一样。李长声解释,藤泽小说中写到的江户时代,是日本的和平时代,闭关锁国,差不多200年时间没打仗。到明治维新,天皇重新得到政权,江户时代被全面否定,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出现,“过去日本人对江户时代评价非常低,最近几年有了所谓‘江户热’,就是重新认定、重新思考江户时代的价值。”
小宝也认为,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并非日本武士的最初理念,“在藤泽写的那个江户时代,很多东西都是自发的,反而有一种原始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