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决定买保险的大城市年轻人...
作者| 张维
来源| 公众号“谷雨实验室”
图 | 视觉中国
突然发现自己需要买保险并热衷于此的年轻人,有着共同特点:独生子女,家境普通,在大城市打拼,工作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再有几个月,第一批90后就30岁了,他们陆续替代父母成为家庭的支柱,害怕的事情很多,稍一出错,感觉人生就会坍塌。保险,好像突然掉在他们眼前系着安全感的一根绳,他们一伸手便抓住了,而且有些人越抓越紧。
1
他是抵触推销的,尤其是推销保险。哪个年轻人曾经不是呢?但电话一个接一个来,纠缠了一个月。他一开始说不用,最终还是买了——是份重疾险。那段时间,他经常看到互联网上有人猝死。他感到焦虑:从学校出来就连轴转,上班挣钱,养活自己。要是有任何意外,就废了。
毕业四年多,梁诚发现身体的小毛病越来越多:发际线往后移,脱发变多,脸上长痘,容易犯困,打哈欠。他记得大学读书时,有时下午六点开始画设计图画到第二天早上9点,交完作业,睡两个小时,下午还能出去嗨,现在熬夜之后,整个人就吃不消了。
很久不运动了。有一天,梁诚突然动了一次,之后便感到浑身酸痛,他担心自己得了癌症,立马花几千块跑到医院做了浑身通透的体检。当他拿着检查单在医院接受一项又一项的检查时,心里想的是,如果确诊,那些保险就能派上用场了。
1991年出生的梁诚是四川遂宁人,现在上海工作,担任饿了么城市经理。他给自己配置了四份保险——一份出行险,一份重疾险,一份医疗险,一份意外险,“都是人家推销的,一推销一个准。”
第一份保险是出行险。他当时的工作是做销售,自认为深知销售技巧,不可能被打动,“结果缠了两天,我就买了”;而买重疾险时,还是那种对销售的天然防备,但这份保险承诺可以先赔付,最终击溃了他的防线。
“现在所有东西要求有连续性,做规划都是一环接一环的,什么东西都不能断,要是中间断了,那所有东西可能要推翻重来。”梁诚知道这种年轻人的焦虑,“就怕那种戛然而止。”
秦天也感到害怕。26岁的秦天是杭州人,大学毕业后进入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程序员,目前年收入30多万。他第一次买保险是在2017年。那段时间,公司有一个项目急需上线,秦天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他担心自己生病,就在支付宝买了一份百万医疗险,每年保费不到两百元,属于消费型险。
2018年9月,工作了近三年的秦天在杭州买了房,总共需200多万元,首付60万元,剩下每月还贷8000元。秦天家在农村,当父母把存了一生的近30万元交给他付首付时,他感到了突如其来的压力。他意识到,从此以后他不能失业,也不能生病。
“一旦危机来临,没有钱还给银行,到时候怎么办呢?还可能会面临失信之类的压力。”秦天很快决定,给自己配置重疾险。他先在网上看了三天保险测评,最终觉得去香港买比较划算,于是联系上大学同学刘圆——他在卖保险。
赶在元旦之前,秦天请了两天假,飞到香港办理了保险手续。从决定到买,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回来后,他又给父母配置了一份防癌险。现在,他每年大概要在买保险上消费一万两千多块钱。
2
卖保险一年,刘圆已经接待了50个客户,平均每个月4个客人。那些平时不关心保险的人,突然跑过来问保险的事,或者在他的朋友圈留言。这是他的最新发现。
刘圆的顾客都在内地,多是别人主动找他,“来买过的朋友会把我推给同事,同事再介绍给他们同事。”刘圆认识一个在北京做房地产的大哥,有一天突然私信他说,不卖房了,改去卖保险,“他说这是大势所趋,做保险行业。”
北京行色匆匆的年轻人
来买保险的人主要在25岁到35岁,有着共同的特点:独生子女,家境普通,在大城市打拼,且工作压力大。他们想到买保险,要么是因为周围有同事或者亲朋生病,无钱看病;要么是因为身处互联网行业,加班严重,患病比例高。他最近刚接触了一个客人,因为父亲被检查得了恶性肿瘤,意识到需要给自己上一份保险。
再有几个月,第一批90后就要跨入30岁了。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如今,他们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害怕的事情很多:社会发展太快,害怕自己落后;竞争太激烈,害怕失败;父母老去,害怕孤立无援。确实压力很大,不容许出错,“健康出错了,可能后面人生就毁了。”
如果不买保险,梁诚觉得自己会慌。梁诚的家庭条件不算好,他很早就意识到,一切要靠自己。父母在他读高中时离婚,爸爸是厨师,妈妈很早下岗了。梁诚现在不用给爸妈钱,但是如果家里有什么困难,还需要他拿钱。今年梁诚的爸爸喝醉了跟人吵架,拿刀捅了人,被抓到看守所,他花了几万块钱把爸爸保释出来。
梁诚工资不低,但他消费很高。他喜欢摄影、徒步、骑车。他梦想拥有一辆摩托,不上班的时候可以骑车旅行。他兴奋地表示,已经物色好那款摩托:“它在3.7秒内可以加速达到时速100码,买下来估计要20万元。”如果没有对未来的忧虑,他是有能力买的。
他在摄影器材上花的钱已经有二三十万元。上个月,他刚刚“炸”掉一架大疆无人机,那架飞机买来时两万元,保险花了900多元。他带着无人机在陆家嘴上空“黑飞”,不小心操作失控,落到一处空调外机机顶上,怎么也弄不下来,他本想如果砸坏了,他有保险,拿着无人机“尸体”还能换一辆新的,但结果“尸体”拿不到,他打算再重新买一台。
他不仅给无人机买保险,还给家里的洗衣机买保险,一台8000多块钱的洗衣机,保险花了1000多元。他是理工科出身,但凡家中有自己不能修理的东西,都会买上保险。
他还喜欢冒险,时不时会出一些小意外。有一次骑自行车,速度达到40码,突然一个大姐也骑自行车过来,两人撞在了一起,大姐膝盖给磕了,梁诚跟着对方去了医院,赔了2700块钱。他因此还给自己买了意外险。
“万一呢?万一出事了呢?”这是梁诚聊到保险时的口头禅:谁也没有勇气去承受那“万分之一”的到来。
- 下一页
试问,你本来有一个买馒头的钱还能给妻儿温饱,结果被骗去买了什么万年都不可能赔的险,然后马上连妻儿的温饱也没有了。你觉得我这个比喻如何呀!?到底哪个才是首要的问题呀!?
试问,你本来有一个买馒头的钱还能给妻儿温饱,结果被骗去买了什么万年都不可能赔的险,然后马上连妻儿的温饱也没有了。你觉得我这个比喻如何呀!?到底哪个才是首要的问题呀!?
千保万保不如自己做好。
钱交给别人容易,等要别人拿出来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
千保万保不如自己做好。
钱交给别人容易,等要别人拿出来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