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少校(一)

在《双蛇记》里提到伯伊德,他的故事那里展不开,另外再开一篇。和《双蛇记》一样,这也是十多年前写的。

===================================

美国空军中的奇人约翰·伯伊德(John Boyd)最后是以上校军衔退役的,但他的能量机动理论是在少校期间做的,所以“疯子少校”的名号就跟了他一辈子。

500

疯子少校本名约翰·伯伊德,是个战斗机飞行员

1952年伯伊德获得飞行员鹰徽时,朝鲜战争已经快打完了。除了在1953年6月30日在鸭绿江以北击伤一架米格-15外,伯伊德在战争中一无建树。但是伯伊德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卓越飞行技巧和战术素养还是得到了注意,战后不久,伯伊德就奉调到位于内利斯空军基地的战斗机武器学校担任战术教官,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旗演习和假想敌中队的前身。

50年代时,美国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立足于核大战。核三位一体的另两位(核潜艇、洲际导弹)还没有落位,运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是核打击的基本力量,所以“轰炸机帮”主导空军。所有空军任务都围绕着用核轰炸机把敌人炸回石器时代,或用截击机拦截敌人的核轰炸机,不让敌人把自己炸回到石器时代。空军拥有国防预算的大头,战略空军拥有空军预算的大头。战略空军之父柯蒂斯·李梅将军出任空军参谋长期间,轰炸机至上论达到最高峰。战术空军的主要使命是用战斗轰炸机投送战术核武器,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战略空军,争夺制空权只是一个副业。战斗机格斗训练被认为是过时的,内利斯的战斗机战术训练潦倒到只是追着拖靶练空中射击,连基本的战术训练教材也没有。

500

柯蒂斯·李梅就是火烧东京那个家伙,战后很长时间主导美国空军的发展

500

这是轰炸机制胜的时代,一切围绕着把敌人炸回石器时代和不让敌人把自己炸回石器时代

伯伊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内利斯的。伯伊德技压群芳,但从来不讨上级的喜欢,在内利斯没有被分派到训练部和研究部,而是被分到不被看好的教学部,不过伯伊德争取到了修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权利。

在50年代,空战老鸟很多,但空战还是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基本战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没有什么两样,无非就是拼速度,拼高度,拼转弯,力争咬尾,先于敌人把航炮指向对方。F-86的水平机动性比米格-15好,但米格-15的爬升率、速度、升限都比F-86好,在拼高度、拼速度、拼转弯的三拼中占了两拼的优势。然而在朝鲜战场上,F-86对米格-15取得了良好的战绩,10:1、12:1甚至更高的交换比都见诸于西方文献。西方大多数人把F-86的战绩归功于美国飞行员的经验和素质,但是伯伊德不是一个安份的人,不满足于人云亦云,决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空战艺术的问题。他发现,飞行员对战斗环境的了解和战斗机迅速改变飞行状态的能力,才是空战格斗取胜的要素,而多少人津津乐道的速度、高度、转弯半径等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伯伊德在多年的空战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实际经验,并且善于在战术环境下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作为教官,伯伊德不断向学员灌输“想在敌人前面”的战术思想,不要光顾着完成眼下的机动动作,急于把敌人套入瞄准环,而是要想一想正在做的机动动作对自己的速度、高度的影响,和敌机可能对你的动作作出怎样的反应,要出其不意,想在对方的前头。伯伊德的“招牌”机动动作是“铁板烤鸡”,在遭到敌机追击的时候,突然减速拉起,让敌机冲到前头,然后轻轻一个鹞子翻身,就咬住了敌人。伯伊德飞的F-100可不是什么机动性优秀的战斗机,F-100的总产量的1/4都在事故坠机中损失,达到这样随心所欲的控制,那水平确实不一般。伯伊德和人打40美元的赌,他能够让对手在他的6点钟先咬住他,然后在40秒钟内反客为主,把对手打下来。在内利斯的6年、3000多小时的对抗飞行中, 伯伊德从来没有输掉过(大概也从中赢了不少啤酒钱),通常在10来秒里就把对手搞定,赢得了“40秒钟伯伊德”的美名。内利斯是各级飞行员训练的中心,江湖高手过路是常有的事,战斗机飞行员都是心高气傲的家伙,最看不得打擂台的事,但几年下来,没有人能够把伯伊德打下擂台。

500

1956年的内利斯空军基地,这正是伯伊德再这里的时候

500

F-100不是一架容易飞的战斗机,1/4在各种失事中损失了,伯伊德把F-100飞得出神入化,着实不易

在用科学方法研究空战的时候,伯伊德深刻体会到急需充电,于是向空军申请奖学金,要到乔治亚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由于伯伊德在此之前在伊阿华州立大学有过一个经济学学位,空军不想让他再读一个本科学位,改而建议他读一个MBA之类的学位,或者在空军指定的院校学习电子工程。伯伊德坚决地拒绝了。这家伙死脑筋,一点不考虑升官发财,不考虑人脉,只知道一门心思研究他的空战科学,得罪上司也不管。幸好此时苏联成功地发射了卫星,美国大受刺激,空军开始鼓励军人选工程类的课程。伯伊德再次申请,终于如愿。1960年,34岁的伯伊德带着4个孩子和怀孕的妻子(这小子可没让他妻子的肚子闲着)到乔治亚理工学院入学,和毛头小伙们(那年头黄毛丫头学工程的不多)一起学习航空工程。

在离开内利斯之前,伯伊德要编写一本空战机动动作手册,总结所有已知的空战机动动作,说明其战术应用以及反制的手段。可是上司告诉伯伊德,这超出他的本职工作,他只能用业余时间写。几个月之后,手册终于编写完成。仅仅一年,这本《空战攻击研究》就成为美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基本战术教材。在10年内,这本手册也流传到世界各国,成为各国空军的标准空中机动手册。几十年来,这本手册只有过很少的增补。

500

乔治亚理工有出名的啦啦队

500

这里也有美国最著名的航空院校之一

在乔治亚理工学院,伯伊德开始系统地学习航空工程原理。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时候,伯伊德被熵的概念搞得很头痛。伯伊德痛苦地想,为什么我可以把战斗机玩得滴溜溜转,但搞不定这个该死的熵呢?没办法,只得去找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帮忙开窍。高年级同学正在唾沫飞溅地大讲能量的守恒和耗散时,伯伊德的脑子突然岔到心爱的战斗机空战格斗上面去了:战斗机在空战格斗中抢占优势位置的原因不是速度和推力,而是战斗机的能量水平。速度相应于动能,高度相应于位能,爬升和俯冲就是动能和位能之间的转换,谁能更快地转换能量水平,谁就能获胜。于是伯伊德开始研究战斗机的能量水平的数学描述。经过无数不眠之夜,伯伊德终于提出了一个评价战斗机机动性的简洁、优美的数学表示:

战斗机的单位剩余功率=(推力-阻力)*速度/重量

在飞行包线里任何一点,单位剩余功率较高的一方占优。能量机动理论的意义在于,人们首次可以定量地对比两架战斗机在整个飞行包线里的机动性;定量地根据敌我机动性的差别,优化空战格斗战术;定量地分析正在设计中的未来战斗机在飞行包线里的薄弱环节和指出改进的途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