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艰难的分手大戏:英国,你倒是脱啊!

500

今天,距离英国脱欧的最后期限,还有46天。

然而最该着急的那个人,似乎一点也不着急。

8月初,他在唐宁街10号的办公室里,装了一个脱欧倒计时器。

500

他放出狠话:我宁可死在沟里,也绝不推迟脱欧。

可是就在最近,他成功“忽悠”英国女王,给英国议会放5个礼拜的假,休会35天——咱10月放假回来再商量。

500

这个强装淡定的人,就是英国现任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人称“小金毛”、“英国特朗普”,以不修边幅的“马大哈”人设闻名于世。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如果10月31号到日子谈不拢,英国到底要怎么办?

“小金毛”会服软吗?他真的是一个强硬的脱欧派吗?

500

而那场震惊世界的脱欧公投,到底是民意还是蓄意操纵?谁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从“入欧”到“疑欧”,从“疑欧”到“脱欧”,英国人走过的半个世纪里,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幕后玩家”到底是谁?

1

入欧盟记:

撒切尔一席话,卡梅伦吓破胆

二战以后,一直到60年代末,在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的带领下,英国开启了开启了“大政府”“高福利”的复苏之路,银行、铁路、电力、钢铁等行业纷纷实现国有化,英国一度实现经济的高速、稳健发展。

500

但是美好的福利国家之梦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工党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巨额财政支出,加上工业产能过剩、帝国时期遗留的高昂军务费用,使得英国长期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

英国人羡慕欧洲大陆联合起来、贸易自由流通的巨大优势,从60年代起筹划加入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终于在1973年得偿所愿。

500

但从一开始,抱有“光荣孤立”高傲心态的英国,就只想利用欧共体带来的经济好处,却根本不想被欧洲大陆“同化”成“一家人”。

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持续萎靡不振,通胀居高不下(数次超过20%),加上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主要石油生产国宣布禁运,引发全球石油危机。

英国已无力承受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1976年,英国甚至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了23亿英镑贷款。

英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罢工的浪潮,对政府的不满已达到顶点。

500

而与此同时,一些带有“反叛”精神的智库看到了翻盘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撒切尔夫人和保守党人成立的“政策研究中心”。

70年代,智库们与《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大型纸媒联手,试图建立“另一种共识”。

私有化、放松管制,(对富人)大幅减税——只有这些“好东西”才能救英国,而它们也成了后来“撒切尔主义”的基石。

“要给人一种印象,认为潮水正朝着那个方向汹涌。

500

“撒切尔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我们可以回到往日的荣光,再次变得伟大。”这种想法吸引了很大一部分英国人。

但当“你回头看看撒切尔革命,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由智库推动的。”

当英国的“国有化”“大政府”模式走到了尽头,1979年,随着撒切尔夫人上台,整个80年代大量公用的工业企业被私有化,政府推行减税,市场放松管制。

而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与“欧共体”的矛盾也越来越激化,撒切尔坚持要求英国要少出“会员费”,甚至指着鼻子骂“共同体的预算是偷盗英国国库的罪行”。

在一次撒切尔的演讲之后,英国《泰晤士报》第一次使用“疑欧”这个词来形容她,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疑欧主义”。

500

什么是疑欧主义?有人说是对英国参与欧洲一体化的怀疑,有人说是英国对欧洲的态度从亲近利用到公开敌视的过程。

 


但无论如何,英国从一开始对欧洲就抱着“若即若离”的态度——就像傍上了一个多金的男友,只爱他的钱,不爱他的人。

撒切尔的态度就是——想让老娘给你花钱?做你的大头梦吧!这种“不服不忿”的态度一直影响到脱欧公投前后。

而撒切尔夫人更想不到的是,她的一番“疑欧”演讲竟然还催生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党,这个党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直接威胁到后来的英国首相卡梅伦,成了推动他孤注一掷、走向脱欧公投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在第2部分详细讲)

500

保守党和撒切尔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功,让曾经号称要为工人阶级代言的工党也扭转态度,1994年,工党的布莱尔赢得大选,改称“新工党”,保留了私有化、不给富人加税、重商利商等最本质的“撒切尔主义”政策。

500

在撒切尔和布莱尔的先后推动下,国家把公共资产尽可能转移给那些高利润驱动的企业,英国的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而金融权贵们开始利用媒体大肆宣传鼓吹金融业对英国经济的“支柱性作用”。

500

不错,伦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在占英国GDP 80%的服务业中,金融服务业尤为重要。

但实际上,2011年一项研究无情地揭示了:英国金融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根本就没有那么高,由于逃税极其普遍,2002-2008年,金融税收1930亿英镑,只占到英国总税收的6.8%,是制造业的一半。

不给政府多交钱也就罢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英国金融业充分体现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精神,让政府拿出11620亿英镑的公共资金拯救银行的不良资产。

500

但他们远不止是捞钱这么简单。

“英国权贵正通过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积累财富、吞并权力。最终,没有谁能够阻止这一进程。”

2

出欧盟记(上):

私有化,真香!

今天当我们回头看那场“脱欧公投”的时候,有太多不可思议的因素凑到了一块儿,有些“草蛇灰线”甚至伏延到30多年前。

1988年,撒切尔夫人在发表抨击欧共体的演讲之后,“疑欧”主义者慢慢聚集,形成一个团体,逐渐演变成后来的英国独立党。

500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建党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欧盟,让英国脱离欧盟。

但它是怎么在英国扎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呢?

2004-2013的十年间,欧盟开始积极“东扩”,要吸收更多中欧国家进来,壮大欧盟队伍。但英国对此忧心忡忡:因为更多经济弱国加入以后,欧盟负担变重,英国的利益一定会受损。

500

欧盟成员国人口的自由流动,会让大量他国的廉价劳动力涌入英国,抢占英国人劳动机会和福利待遇,同时给英国社会带来安全威胁。

而独立党的“脱欧”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被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所接受。

2011年开始,英国在整个欧元区投资超过5600亿美元,大部分集中在希腊等重债国身上。结果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之后,干脆实行了“债务减记”——还不上债,要么撕掉借条,要么延长还款年限,让英国在欧元区的投资损失掺重,资产大幅缩水。

500

 

到了2012年春季,积极看待欧盟的人只剩下31%,而态度消极的人却上升到了28%。

2014年,由于欧盟会计规则发生改变,欧盟要求英国补交 21 亿欧元的预算“摊派费”,而这笔钱大部分会被法国和德国获得,英国议会强烈反对,国内“脱欧”情绪明显上扬。

2015年,随着叙利亚、伊拉克内战的加剧,以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兴起,欧洲迎来了战后最大规模难民潮。

500


同年11月13号,法国巴黎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

第二年的3月22号,比利时布鲁塞尔发生恐怖袭击,造成至少35人遇难,欧盟总部附近的地铁站发生爆炸。

500

独立党和脱欧派借机大做文章:“布鲁塞尔——欧盟事实上的首都——已成为欧洲圣战者的首都。留欧支持者居然还敢说我们留在欧盟更安全!

“公投之后,再改变方向将为时已晚,难道我们还要在英国街头再次看到流血吗?”

2015年大选中,英国独立党获得12.6%的选票,总票数仅次于保守党和工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党,窜升至英国的第三大党。

500

而站在那年大选前生死未卜的当口,时任首相卡梅伦深切感受到独立党的威胁,也看到了自家保守党内留欧脱欧的巨大分歧,他为了保住连任,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提出上任以后会进行脱欧公投,这样把那些有“脱欧”倾向的选民拉拢过来。

卡梅伦确实成功连任了,他兑现承诺举行公投,他信心满满地以为英国还会有超过一半的人愿意留欧,以为这样就能堵住悠悠众口,甚至拿到“民意”的筹码去跟欧盟谈判,为英国收回更多的国家利益,但他漏算了一件事——代沟。

脱欧公投后的统计结果发现,年轻人和老年人在留欧去欧的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500

而脱欧派之所以占了上风,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老年人投票意愿远高于年轻人。

24岁以下的年轻人,多在欧洲各国学习交流,从小在欧盟体系内成长,支持留欧的达到71%;

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从撒切尔时代开始对欧共体就没什么好印象,支持脱欧的达到64%——看上去并不占优势。

但呈现反转的是,年轻人支持留欧,可他们投票率很低,只有64%;

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投票率高达90%。

最后脱欧派以51.9%的微弱优势胜出,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却也在意料之中。

500

除此之外,脱欧公投还体现出了诸多明显的分化:

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倾向留欧,

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倾向脱欧;

大城市居民倾向留欧,

边远乡村居民倾向脱欧;

移民来的少数裔倾向留欧,

而本土的白人倾向脱欧;

……

公投之后,卡梅伦辞职卸任,保守党内部也陷入分裂,新首相特蕾莎·梅上台,一出场就亮出强硬的脱欧立场,想要雷厉风行,挽救保守党内部分裂的态势,但很多同僚并不买账。

500

因为想要“脱欧”的人也不是一条心,他们分裂成两大阵营:硬脱欧和软脱欧。

硬脱欧,就是“脱”个一干二净,“权利和义务”通通不要了,就像一个亚洲国家一样跟欧盟做生意,走WTO那一套。

软脱欧,就是名义上不是欧盟成员国了,但是还要享受“欧盟伙伴”的福利待遇,比如零关税还是要的,同时允许人员自由流动。


哪一个对英国更有利?哪一个更容易实现?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梅姨数次提出的脱欧方案都被议会投票否决。

500

在英国议会里,不仅是保守党跟反对党工党互掐,保守党内部也要互掐,工党内部也要互掐,2/3的工党“影子内阁”成员——也就是反对党的“内阁”成员辞了职,英国政坛陷入二战以后最严重的动荡时期。

在“硬脱欧”推行不下去的时候,梅姨甚至向“软脱欧”派做出妥协,在两年“脱欧”过渡期中继续为欧盟提供200亿欧元,继续接纳欧洲移民,跟欧盟谈判新的贸易协定,但同样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都认为,英国脱欧不能“挑肥拣瘦”,欧盟也没有对英国做出让步。

500

来硬的不行,来软的不行,你们倒是说一个行的啊?

对不起,没有。

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吗?

对不起,没有。

有人认为,英国的脱欧公投闹成今天这样,本质上是一场由资本操纵的、转移国内矛盾的把戏。

真正应该拿上台面讨论的不是脱欧,而是工人权益、企业税收、增加收入等等关乎百姓福祉的重要问题。

但这些问题是上不了公投台面的,老百姓的注意力都被媒体牵着,转移到移民问题和脱欧问题上了。

政客、媒体、财团对民意的操纵,是英国权贵阶层唱的一出大戏:

500

大企业财团借着私有化浪潮,侵吞国家资产,领取巨额补贴;

政客成为大企业董事会的座上宾,上台后进一步推动私有化进程,给富人减税;

而媒体在贫富两极分化严重时转移公众视线,掀起对外来移民的种族仇恨,和对底层“低保户”的肆意践踏。

这一切清晰地浮出水面,还要从最近一次金融危机说起。

2008年英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跟过去30多年英国经济的过度虚拟化,金融、房地产投机盛行有着很大的关系。

500

英国前首相布朗(2007-2010)

但是面对危机,英国政治家的选择是:紧缩政府开支,压缩国民福利,降低对工人的保护,允许资本更加地自由流动,减少对富豪和大资本的征税,允许资本用更加低廉和苛刻的条件雇佣工人,引进发展中国家移民使之与本国工人恶性竞争等等。

卡梅伦2010年上台后,英国一直是大规模引进移民非常积极的国家。

但是面对广大工人阶级的怒火,英国政客选择把危机的根源归结到欧盟和移民身上,煽动种族主义者的反移民情绪,用种族问题掩盖经济危机下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

500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大量中低收入就业者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与外来移民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有毒的混合物。”

卡梅伦一边大规模引进移民当廉价劳动力,缓解经济危机,一边制造反移民情绪,转移经济危机的根源,另一边用脱欧公投要挟欧盟降低移民的福利。

这就是卡梅伦和保守党政府的一箭三雕之策。

而在这其间,英国主流媒体承担了重要的“洗脑”职能。

19世纪,英国原本有很多为工人发声的工人阶级媒体,比如《穷人卫报》,因为那时办报成本低廉。

500

但随着印刷机等新技术的革命,到1918年,办一家日报的起步资金就需要上百万英镑,工人阶级媒体被日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寡头掌控的大众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比如1997年,传媒巨头默多克就给《太阳报》下令,动员选民支持工党。

500

进入21世纪,英国的政客、财团、媒体合力鼓吹,大规模的私有化进程多好多好,可以提升多少效率等等。

2011年2月,卡梅伦宣布“对公共服务的政府垄断已经终结”,私营公司开始竞相争夺方方面面的公共服务业务。

500

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一家叫A4e的私人公司,承包了失业者的就业咨询服务,但他们为了省钱,招聘的顾问数量不足,很多顾问都不是就业咨询专业出身。


2012年,A4e拿着4590万英镑的公共资金,为9.4万人“找到了”临时工作。

4个月以后再一调查,这些人还留在新工作岗位上的不足4%(3760人)。

也就是说,英国老百姓为了“帮”这三千多人找工作,在每一份工作上花了14000英镑。这就是英国就业咨询私企的效率。

500

类似地,英国在把铁路网、电信、天然气、医疗等诸多重点行业进行私有化以后,还会对相关私企进行数十亿英镑的巨额补贴。

而英国国家审计署统计发现,英国1/5的大企业在2013年一分钱企业所得税都没交,还有超过50%的大企业缴税金额小于1000万英镑。

比如亚马逊在英国,2012年销售额42亿英镑,只交了240万英镑的税(0.057%)。

500

英国收入最高的群体通过各种避税手段,可以把自己的所得税税率降低到10%,比应缴的45%少了35%。

通过收税和补贴,英国政府简直就是在拿小纳税人的辛苦钱,往大企业主的嘴里送。

真正逃税漏税、“揩国家油”的是上层富豪,而媒体却把黑锅扣在了底层穷人、残疾人头上,说他们“沾福利制度的光”,白拿钱白吃饭。

事实上,英国一年“福利诈骗”造成的损失只有12亿英镑,而富人逃税造成的损失是250亿英镑。

2009-2014年,英国最富有1000人的财富在短短五年内翻了一番。

2012年,英国有2714名银行家的薪酬超过100万英镑,人数是日本的9倍多。

500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10-2013年,英国工人工资平均下降5.5%,在欧盟中降幅排名第4。

按道理说,英国的富人阶层最先享受到欧盟自由贸易给他们带来的巨大财富,为什么要煽动英国百姓脱欧?

因为欧盟越来越重的福利政策阻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500

2008年,欧盟议会投票表决规定每周工作上限为48小时,英国很多企业主表示抗议;

201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实施金融交易税,在英国引起强烈反弹。

英国不仅没有采纳该计划,还发起了一场法律诉讼,称这一机制损害英国的利益。

2012年,欧盟建议银行家的红利收入不得超过一年的工资,而当年英国银行家拿到的红利接近工资的4倍。

整个伦敦金融城对欧盟怒不可遏,而英国政府再度出手,把这项建议告到了欧洲法院。

欧盟当然是个大市场,但它的手伸得太长,一再触犯了英国金融精英的利益。

500

为了让“仇视欧盟”变成“民意”,英国的权贵阶层决定利用手中的媒体,煽动移民仇恨,抨击欧盟。

他们拿老百姓当枪使,这样一来,英国沉疴积弊的黑锅,就能从社会上层转移到外国人这个替罪羊身上了。

有人说,“英国权贵”是不是一个“伪组织”?是不是搞阴谋论的人捏造出来的?

你只要看一个数据就知道了:

根据2012年的一项研究,英国前50大上市公司,其中46家有英国国会议员担任董事和大股东。

500

这个92%的比例,是调查中48个国家里最高的——排第二的是意大利,比例只有16%。

在英国议会中,1/4的议员是商人;

在当今执政的保守党中,商人议员比例高达41%。

你说他们为谁代言?

有人统计过,在15个月时间里,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长公开会晤1537次,这还不算私下会晤,而同期工人工会代表和部长的见面次数只有130次。

大企业与政客眉来眼去,媒体与政客也是暗送秋波:

传媒大亨默多克公开表示:“如果你想判断我的想法,看看《太阳报》就行。”

500

2010年大选前夕,英国四家主流媒体——《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星期日邮报》《太阳报》对自民党候选人克莱格火力全开,扒黑料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为了扶保保守党候选人卡梅伦上位。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卡梅伦的公关总监,是前BBC新闻编辑(Craig Oliver);

500

现任首相约翰逊的公关总监是前BBC政治记者(Guto Harri);

500

BBC政治版块的编辑(Nick Robinson)是青年保守党前任全国主席。

请问在这样的媒体环境里,你如何保证自己听到“不偏不倚”的真相?

政客、媒体、财团,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绞合在了一起,把权贵精英寡头们希望老百姓接受的观点投射到英国政治生活中。

而“小金毛”,不过是一个被推到前台的演员罢了。

500


3

出欧盟记(下):

“小金毛”会“死在沟里”吗?

“我跟你哥哥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哪一个?”

问出类似上面这道题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弟弟的老婆。

她已经受够了。

“看到鲍里斯领导这个日益分裂的政府,威胁要触犯法律,承诺要带英国退出欧盟,甚至不惜死在沟里——这一切都太过分了。”

她的原话是:“我跟你哥哥,你只能选一个。”(It's me or Boris.)

500

鲍里斯的亲弟弟乔·约翰逊,是英国的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国务大臣。

9月5号,在哥哥鲍里斯在议会遭受巨大挫折之际,乔用辞职回答了妻子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约翰逊会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1964年,约翰逊出生在美国纽约,家境优渥,拥有美英双重国籍,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从小结交了很多权贵,他最好的朋友是戴安娜王妃的弟弟。

500

毕业以后他在报社实习,因为批评欧洲共同体的文章,迎合了疑欧派的立场,被撒切尔夫人表扬。

后来,他在一篇文章里自己编了一句“名言”安在了名人头上,被人戳穿以后被开除。

他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穆斯林女人戴面纱出现在公共场合,就像“银行劫匪”一样;说马来西亚妇女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丈夫;说希拉里黄发灰蓝眼就像“精神病院的虐待狂护士”。

500

当伦敦市长的时候,他觉得年薪14万英镑不够花,于是当市长同时,继续在《每日电讯报》专栏写稿,每年赚25万英镑。

90年代,他步入政坛,有些人以为他是个坚定的脱欧派,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政治投机客。

500

脱欧公投前两三年,他的演讲和文章被人扒出来,显示他是个亲欧派,即使在90年代,他也不是个纯粹的疑欧派。

他曾说特朗普脑子坏了,不适合当总统;后来又说“我很仰慕他,他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500

媒体出身的他最懂得怎样博得公众的眼球,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运动员摘得首金,他心血来潮试滑一条新建的凌空滑索,众目睽睽之下,约翰逊被卡在中间,动弹不得。

伦敦市长手持两面国旗,头戴歪帽,吊在半空的形象,迅速传遍全世界。

500

2019年7月24号,他接替特蕾莎·梅,出任英国新首相,承诺将终结3年来没啥进展的脱欧困局,于10月31日前完成脱欧。

但这个计划眼看着不太可能了。他在议会发起的投票,连续6次大败而归。

“本届政府将继续谈判达成协议,同时准备在没有协议的情况下离开。”沮丧的约翰逊在投票后说。

500

但他的“无协议脱欧”计划也被否得死死的。

如果在1个月后的欧盟峰会上,英国还拿不出欧盟认可的脱欧协议,那么按照法律,他必须向欧盟提出延后脱欧期限。

如果他死活不同意延后,他可能只有辞职一条路了。

500

最近他申请的5周议会休庭,是近100年来英国议会最长的一次休庭。

他说10月14日议会复会时,议员们仍有充足时间就英国退欧进行辩论。但大多数人对此心里没底。

欧洲议会主席说:“到目前为止,英国还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替代方案。”

如果10月31号脱欧仍未完成,英国可能会出现秩序混乱:英国和法国港口的卡车可能会出现数天的延误,电价可能会飙升,一些药品出现短缺,食品价格上涨……

而在能不能接受这些破坏性后果的“无协议脱欧”问题上,保守党内部存在严重分歧。

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抗议约翰逊,“首相是罪犯吗?”几个大字被投影到英国议会大楼上。

500

约翰逊当选后,反对党工党和自由民主党的议员,已初步计划出多党派联合的“软脱欧”临时政府。

反对派议员需要先由工党党首发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如果议员中不信任政府人数多于信任政府人数,现在的政府就将被临时政府替代。

目前在议会中,支持政府的议员席位仅比反对党多一人,假如反对党议员们对临时政府达成一致,只要有一名以上的亲欧派保守党议员选择对政府不信任,约翰逊的首相生涯就将戛然而止。

他也可能成为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首相(此前的纪录是119天)。

500

反对党如果获胜,建立临时政府,临时首相会向欧盟申请延长期限,并商讨“软脱欧”事宜。

当然,按照英国法律,约翰逊也有可能在脱欧到期后举行大选,他也不是没有可能重回唐宁街10号。

然而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真正左右英国脱欧方向和脱欧形式的,远不止鲍里斯和议会,而是他们和背后共谋的英国权贵阶层。

如今的“无协议脱欧”更像是一步险棋,在“硬”协议、“软”协议都不好使的情况下,趟出的第三条“野路”。

500

必要的时候,善变的鲍里斯或许会变换他的脱欧理论,冒着“打脸”的风险再出奇招;

而如果他这次一意孤行,权贵们也总能遴选出新的“合适人选”,继续完成他们的脱欧大业。

毕竟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戏里,没有哪一个演员是重要的——

你看到那个“小金毛”被卡在了半空的滑索上,你看不到的是那些在幕后搭建滑索的人。

500

而作为观众的“你”(普通英国人),只能是一个看戏叫好、或者扔鸡蛋的人,除此之外,“你”什么也做不了。


尾声

 

民调显示,58%的英国人认为“如今赢得大选的人对我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主要政党之间的差别很小。”

归根结底,英国的运作方式,不是按照99%的人的利益来运作的,而是按照1%的人的利益来运作的。

2015年,鲍里斯约翰逊出版了一本关于丘吉尔的传记,在书里他这样写道:

500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所有政客都是见风使舵的赌徒。他们想尽办法,预测将要发生什么事,然后让自己站到历史正确的一边。”

“丘吉尔把全部家当押在一匹被称为反纳粹主义的马上,他的押注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约翰逊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押在了一匹叫“欧洲怀疑主义”的马上。

500

显然,他希望自己的押注也能“获得辉煌的成功”。

他以为站脱欧就是站在了正确的一边。

他似乎并不明白,或者说他不想去考虑,英国真正的问题,不在欧盟,不在外面,而在“里面”。

在政客、财团、媒体的煽动下,号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脱欧问题上早已四分五裂:

首相跟议会不是一条心

脱欧的跟留欧的不是一条心

硬脱欧跟软脱欧不是一条心

有钱的跟没钱的不是一条心

城里人跟乡下人不是一条心

老年人跟青年人不是一条心

读书人跟底层人不是一条心

白种人跟少数裔不是一条心

……

我们若是意识到权贵的历史、积弊与问题,或许就能看清楚:

即便脱欧成功,英国人翘首以盼的美好未来也难以成真。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这样写道:

“不要过于哀叹主张的四分五裂,从野蛮到文明,一路追逐着梦想而当这种梦想失去了力量,便开始衰落,走向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周期。

500

经过半个世纪的预热,女士们先生们,脱欧演出即将开始,检票倒计时——46天。

小金毛,请开始你的表演吧。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