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让人有痛苦的体验,可是机械化学习才更有效率…那么如何获得其中的平衡?

未成年,行为模式需要引导
操控使人痛苦,其中如何平衡才是需要教育学需要探索的关键,教育不是一味的操控。行为是可以得到机械式控制的,但是思想怕是不能…观察者网可以开一篇来讨论,我先风闻讨论了。
看了外网的评论觉得太蠢了,人们总以为只要操控,就控制得了现在的孩子…太年轻…现在信息时代,信息摄取之容易,孩子比你以为的懂得多,迷茫也更多。强硬的管控可不是一个有效的“控制”手段。
我个人,喜欢技术进步,厌恶对“意识体”的操纵。(包括不限于,诈骗欺诈,虚假科普以错误引导…或者说引导人向错误?还有引导人们崇洋媚外,而不是想如何发展自身这样的舆论操纵,民意操纵之类的)
那个环卫加油,我觉得可以的,但是也需要相关的,干完真的能收工,而不是,干完这个还有那个,无穷无尽,而且工资还是那么多…那样这个加油也只不过是表演,磨洋工…没有意义。环卫工人的工作,很难说是去验收什么的,因为扫尘土的话,很多北方的地方,防风固沙很有效,一天没扫,也不太能够看得出来。🙄但是有的人就觉得,哎,这环卫工的压榨对。
教室装监控,这很好,能及时制止违规行为,把上课情况反馈给家长…这就很捞。家长没工作的吗?家长不要上班天天看手机啊?家长太难了…考虑一下,虽然说教育是学校家庭都有的,需要结合,但是这也太影响家长了。我设想中的美好,是家长就算是文盲,这书学校也能教下去。而家长我认为的在教育的作用是,引导行为习惯,或者养成之类的。你逼迫的越是紧,孩子偷玩越是能感到快乐。这是一种刺激相对量🤔我忘了如何文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反正。因为,总有他/她能放纵的时间,比如睡觉做梦的时候…这谁都管不住,包括自己。
上课情况评估,其实不只是对学生,也是对老师。授课效果更好的一种反馈,以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案,提升效率。其中,需要额外的人手,或者额外的程序来筛选,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给予甚至不同的习题。(比如,真懂了的,就“提高题”开拓思维,不懂的就“基础题,概念题”协助理解记忆)现在我看到小学的教学是课程表改了,注重了所谓的“全面发展”。注重智育,也重视常识,还有德育。这只是表面,一周4节数学课,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课程进度,和学生如何理解…这恐怕非常困难,学校和家庭教育结合,不是说把教不完,学不会的带到课堂下,带回家里去。这其实并没有任何的效率提升…这没有意义,如果家里没钱补习,家里忙或者根本不会教,学生没有会就永远的,根本的落后了。🙄我想,所谓的现在寒门更难出高校的问题应该是这个了。
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就这样开个头好了。欢迎讨论。
我是只猫我很难和你们说,因为。jpg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