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老师坚持30年标记教材“去中国”化 结论令人震惊
来源:央视网\
刻意“去中国化”扭曲事实
随着新学期开学,按照台湾新课纲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正式投入使用。多位台湾学者与历史教师批评新教科书扭曲事实、篡改历史,其根本目的是构建所谓的“台独史观”。
用一张张便签纸,标记下新课纲历史教科书中字里行间的变化,从事历史教育工作30多年的台湾中学历史教师曹若梅,用“震撼”一词,形容“去中国”化历史教科书将给台湾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台湾中学历史教师 曹若梅:过去我们都说中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这个是很自然的,念起来是很顺的。它现在好像只要是逢中必反。所以它只要看到这个“中”字,它就把它改掉。改成什么?就叫清法战争。我们都知道台湾最早的孔庙,叫做“全台首学”。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它把孔庙放到后面,叫做“民间信仰”,比如说跟城隍庙其它的把它放到一块。那么也就是不再强调孔庙对于整个台湾文化教育方面的这种贡献,就没有了。
曹若梅认为,新版教科书刻意强化所谓“台湾主权独立”的“台湾意识”,企图刻画两岸对立,切断台湾与大陆在历史和文化传承上的连结。
台湾中学历史教师 曹若梅:那么这些孩子,他们现在面临到这样子的教材,我相信在三五年之后,当他们拥有投票权的时候,他很难去做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甚至“我是中国人”的一个国族认同。当然这样是有利于执政当局的。所以这个也是执政当局这一次教改,或者是按照这个课纲来编纂课本它的一个目标。我相信它不只是要抢选票,它要落实它的“台独”理念。
针对新历史教科书暴露的种种问题,多位台湾学者和历史教师日前在台北召开记者会批评新历史教科书扭曲事实、篡改历史,本质上是“去中国化”、搞所谓的“教育台独”。台湾《中时电子报》也发表社论称,蔡英文当局为了塑造所谓的“天然独”世代,坚持不问史实、罔顾是非、硬干到底。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主席 历史学者 戚嘉林:(新教科书)整个都做误导。一方面“去中国化”,一方面“在地化”,它现在甚至为了要“在地化”,反而要凸显“原住民史观”,并且称我们汉人屠杀、歧视、虐待原住民,这样做会使下一代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完完全全的“台独史观”,而且是完完全全地“去中国化”。
干扰两岸交流 伤害台湾未来
2018年,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新历史课纲,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框架,并大幅压缩“中国史”课程内容,此举遭到岛内舆论持续批评。专家表示,民进党当局一系列“去中国化”政策,干扰两岸正常交流,最终只会伤害台湾的未来。
从语文课本大幅删减文言文篇数,到历史课本“中国史”不再单独存在……台当局刻意修改课纲,逐步推动“去中国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推行所谓的“教育台独”。
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游梓翔表示,民进党当局为了帮他们所谓的“台独”意识形态制造环境,就从课本下手,硬要造出一个所谓“台湾民族的历史”。这种歪曲历史的做法,把台湾下一代的未来送上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边缘。
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 游梓翔:第一个做法就是“断根”,它把台湾的整个历史发展跟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做了切割。等于是硬把台湾放到了所谓“南岛语族”这样的文化脉络里面去,是完全违反历史事实的。第二,它也做的就是把中华文化给稀释在许多不同的文化里面,换句话说中华文化只当成影响台湾的文化之一,这也是完全不符合台湾人的信仰、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所以它的目的,简单说就是“断根”跟“掺水”,然后让整个(台湾)历史跟中华文化、中华历史切割开来。
专家认为,由于民进党当局所谓的“台独”意识形态的政治干扰,两岸正常交流受到各种限制。台当局的相关做法,不仅影响两岸关系,更伤害台湾的未来发展。
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 游梓翔:你现在为了你“台独”的意识形态,就把历史课本这样翻修,想要帮我们的下一代洗脑,想要把中华文化从他们的脑子里给去掉。当下一代的思想里面不再有中华文化的时候,其实他们在很多地方竞争力也降低了,台湾变成一个本来有很多文化宝藏,然后你却把这些文化的宝藏给牺牲掉,这是一个非常不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