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供需曲线粗略分析贸易战对中美经济影响

中美贸易战进行到现在,基本上是进入全面开打的阶段。自9月1日起,约11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将被加征15%的关税,包括衣服、鞋子等。12月15日,包括玩具、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价值约16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将于12月15日同样被加征15%的关税。作为反制,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价值约750亿美元的商品分别加征10%、5%不等的关税,将分别于9月1日12时01分、12月15日12时01分起实施。

同时,外交部在回应“中美双方原计划9月初在华盛顿进行新一轮经贸磋商。但9月1日,双方互相加征了新的关税。原定的磋商计划是否有变”时,提到:“上周,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已就类似问题作出过回应,表示双方正在讨论这个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为中美双方继续磋商创造必要条件。”

市面上的关于贸易战的新闻大致都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表述,口水战总让人看的不够爽,比如:

500

作为一个关心政经和大国博弈的新闻读者,还是希望从全面的经济整体的角度,来大致描述一下贸易战对经济整体的影响,以在心里对经济博弈的态势有个粗浅而大致的认识,看看究竟川皇的天天说的“加征关税就能避免中国从美国赚钱”到底是真是假。

之前在观网已经写过一篇短文,当时只做了大致的结论判断:贸易战对中国短期有点痛,长期有利,对美国是短期长期都不利,因为美国经济走到现在,说到底是他们自己经济的内生问题,即内部结构问题为主,外部因素为辅导致的。

链接如下:


中美贸易战的两个细节 评论 10

下面我们从经济整体的框架,粗浅的分析一下,贸易战对中美经济整体的影响。在分析之前,有几个概念需要先建立一下:

1、供给:一般价格越高,成本在一段时期相对既定的情况下,利润变高,供给越多;因而供给曲线在价格(P)为y轴,供给量(S)为x轴的坐标系里,是从左下到右上的曲线。

2、需求:一般来说价格越低,在商品的性能相对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为既定功能支付的成本越少,需求越多;因而需求曲线在价格(P)为y轴,需求量(S)为x轴的坐标系里,是从左上到右下的曲线。

3、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坐标系里相交,相交点为经济体的产量(可视为GDP)。需要注意的是,均衡只是经济理论中的理想状态,现实中,经济体的产量在绝大多数时间都不是均衡的,由于私营资本的逐利性及经济主体的决策存在信息不全和不够理性,经济产量总是在动态过程中偏离均衡(一般围绕均衡点动态波动),均衡状态只是偶然,所以在经济过偏时,需要政府的看的见的手审时度势,进行宏观调控。

4、税收、汇率对经济的影响:简单来说(具体情况视具体函数而定),税收、汇率会在商品原有价格上面加价或减价,从而导致需求曲线的整体平移。汇率的形成机制既涉及贸易的购买力平价,又涉及金融的利率平价,还涉及全球对于储备货币的安全及投机需求(在美元体系下,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之首,由于安全及投机需求,相对于其他货币,先天容易被高估)

5、经济好坏的判断:如何判断经济好还是坏,这决定了我们对贸易战对经济影响的判断。经济的好坏一般可以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来判断。比如:中国的经济总量(GDP)一直在上升,以前的经济总量里面很大一部分是基础设施、房地产,也就是钢筋水泥,这就是经济总量里面的经济结构,现在我们的经济在逐步向高技术含量高科技的经济转型,所以我们现在房地产、基建占经济总量或者说经济总产出的比例在降低,手机、汽车、无人机、智能产品等高技术商品的产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上升,这就是经济结构在变化。

所以可以看到,一个经济的好坏,取决于一个经济体里面的老百姓所能生产和分配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多少,也即既要有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也需要种类丰富、技术含量高、能提高经济体民众的生活和工作效率。因而还涉及到一个人均经济总量的概念,这个就和分配制度有关,和我们这次的分析内容无关。

说了上面几个概念,下面的分析就比较简单了。

一、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

500

上图中,红线是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供给曲线;蓝线是加关税前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曲线,经济产出的平衡点在Q1,也即中国因为出口美国,会生产Q1的经济产出,获得Q1数量的GDP。

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会导致美国对中国需求曲线整体左移,绿线是加征关税后,美国对中国商品新的需求曲线,均衡点在Q2,也即中国因为出口美国,会生产Q2的经济产出,获得Q2数量的GDP。Q2比Q1少。

同样,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导致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美国对中国需求曲线整体右移。均衡点也会从Q2右移至Q1或者Q2右边的某个点。也即,中国出口美国的均衡经济产出会因此恢复或至少比Q2的产出要多。

那么既然中国出口美国的经济产出会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恢复,那么特朗普口中所说的由中国买单的损失,去哪里了呢?这就需要下面第二张图。

二、美国出口中国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曲线

500

上图中,红线是美国出口中国产品的供给曲线,橙线是中国加征关税前的中国对美商品需求曲线,蓝线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前的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曲线,绿线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后的中国对美元需求曲线。

可以看到,由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会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曲线从橙线位置整体左移至绿线位置,导致美国出口中国商品的经济均衡产出从Q0下降至Q2。

从上面两张图以及上面的经济概念,可以看出,加税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好坏的标准,不管对于美国还是中国,加税只会导致需求曲线左移,从而导致经济产出下降,所以特朗普一上台就减税刺激经济,也收到一定的效果。衡量经济好坏的标准从来都是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人均收入。

税收只是从总的经济产出中分出的一部分,一是用于维持政府管理职能,二是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而从上面两张图来看,相互加征关税,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可以恢复一部分经济产出,而美国在中国加征关税、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美国出口的经济产出下降。特朗普如果不是不懂,就是在偷换概念。

那么既然通过贬值可以恢复产出,那么美国是不是也可以通过美元贬值来恢复出口呢?答案是可以,但是美国不能。因为美国之所以能从全世界收铸币税,主要就是靠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来维持的,同时,由于国际政治一直以来的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导致了全球市场对于美元存在避险信仰,一旦国际形势紧张,避险资金对美元的需求就会增加,而美国因为铸币税以及美元坚挺可以让美国消费者畸形的便宜消费其他国家的产品,也乐见其成。在我看来,美国的制造业和经济结构已经不足以完全支撑起美元的价值,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长期衰弱,只是必然。

前两张图粗浅的说了中国对美出口市场和美国对中国出口市场,那么由于中美产业链交织,全世界产业链交织,那么贸易战对中美国内市场、对于中国出口其他市场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呢?

三、贸易战对中美国内市场、对于中国出口其他市场的影响

中国作为产业链品类最全的全球制造业大国,美国目前作为部分高科技产品及零部件、高科技知识产权的输出大国,由于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必然会导致因为加税导致的整个产业链的成本的提高,如果生产商选择将这种成本的提高转移到价格上,将导致中美国内、全球市场的需求曲线整体左移;如果生产商不选择将提高的成本转移到价格上,则因为利润的降低,会导致供给曲线的整体左移(甚至可能会有小厂商破产,退出供给)。这两个选择都会导致均衡产出的降低。下图中,成本不转移到价格,供给曲线从红线位置左移橙线位置,均衡产出可以从Q1、Q2降至Q3、Q4;成本不转移到价格,需求曲线从蓝线位置左移至绿线位置,均衡产出可以从Q1、Q2降至Q3、Q4。

500

从结构来看,由于中国生产的大部分是日用品和已被中国掌握技术的高科技产品,而美国生产的主要是少部分未被中国掌握技术的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零部件,且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缓释了美国人民对进口中国商品加税的感受。

而中国进口美国高技术的产品及零部件的成本因为人民币贬值而成本提高,如果这一类产成品的成本提高转嫁到全世界,全球对这一类产品的需求曲线整体左移,会导致全球这一类产品的产出降低。

除了高科技零部件产品因为人民币贬值被动增加成本。中国对美国汽车、农产品类的打击,会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国汽车需求曲线的左移。其实,美国制造业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国内的经济结构和深层体制问题,中国的打击只是雪上加霜。对农产品直接禁掉,替换到了其他国家。

因而美国威胁不了中国国内的日用品市场的产出,唯一可能的是导致中国国内、全球某些美国具有垄断性科技的产品产出的降低。而美国由于特朗普的折腾,只会离本来应该进行的正确的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越来越远,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个人认为,如果不考虑美国财政赤字问题,美国最应该做的就是向罗斯福新政学习,通过大规模基建更新,刺激经济,同时,大量引进中等教育水平的移民,降低其国内的普通劳务的人力成本。但是,这在其党争体制下,都盯着眼前选票利益,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总的说起来,美国可以给中国高科技产品产出,制造一些麻烦;对中国产业链齐全的其他产品种类的产出几乎造不成太大影响。中国为了避免国内企业损失,通过人民币贬值,主动减轻了美国民众本应受到的关税伤害。而中国通过对农产品、汽车等定向打击,对美国国内经济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决定性的,不过是伤口撒点盐。而承受中美贸易战的是中国输出全世界高科技产出的下降。至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战,显然也会导致相应的全球经济产出的下降。

所以,这就是中国所说的,合则两利,斗则两害。贸易战没有赢家,我们是不得不打。

四、政治的经济学

既然贸易战是双输,能够不打吗?很可惜,经济由于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和分配制度,从来都不只是经济问题,经济从来都是政治的。

美国现在由于制造业空心化,能够支撑美元及其经济军事地位的,也就是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及零部件。所以,在这几年,一旦看到中国经济从钢筋水泥慢慢转向高科技产业的经济产出后,美国想尽办法就是要极力打压中国在高科技上的产业发展。对此,我表示十分乐观,中国以前面临军事科技封锁,举国发展军事科技,现在军事科技自力更生,迎头赶上,分一点资源发展民营科技,应该也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尽快加速自主科技的追赶和发展,避免产业链转移和卡脖子也是必须的。

美国为了维持其地位,是不会对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和打压中国各方面妥协的,因而我们也只能以斗争求团结。

全球在科技进步浪潮中,面临的问题涉及到全球整体的生产和分配制度,与此相比,中美贸易战只算一个小浪花,中国要解决的是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