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资本家和比特币

比特币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好在我也不是喜欢追热点的人。所以,本文主要是从一个更大的框架内,带大家去看看比特币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问题并不复杂,但如果想搞清楚比特币,就需要先从货币的历史说起:金属货币时代和信用货币时代,注意,虽然只是货币的介质发生了变化,但这一点点的变化,让这两个阶段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打个比方,可以说已经是两个物种了

先说金属货币时代,货币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货币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开采矿山,税收,或者进行贸易,从皇帝到商人再到平民,所有的阶层都必须想办法获得更多的货币来让自己在社会结构中运行下去

为什么皇权,无论在什么朝代,都对商人的压制非常厉害?因为在这个货币面前人人平等的时代,大商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存在:他们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对上层进行渗透,或者直接造反,所需要的粮草和兵器,都可以很容易的通过金钱获得,真正要靠运气的其实就是一个造反的理由罢了,但皇权对这个情况几乎没办法进行控制,所谓“富可敌国”,那其实就是你丫已经离死不远了的同义词

比如春秋的吕不韦,就是典型的向上控制。至于造反的,随便翻开史书看看,朝代末期的起义军中,或明或暗,满都是这样的存在

在王朝初期让大商人强制迁往都城居住(监视)这种事,嬴政干过,朱元璋也干过。明清的海禁,差不多也都是把海上贸易收归国有的路子

说到海上贸易,比如这几年一直声音很大的丝绸之路,我们都知道中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东端,一直都在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但我们所不怎么关注的另一面是,在输出这些东西的同时,也在大量的输入以白银为主的金属货币,而同时,皇室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也极大的刺激了这些奢侈品技术上的进步。其实倒也不用从阴谋论的角度上去理解这个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整个区域经济规模的增长,使得货币一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支撑了这个长达千年的贸易体系。

而同一时期,欧洲则很惨,作为丝绸之路另一端的进口国,由于巨量白银的流出,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家不得已去找一些替代品去代替货币,而最有名的替代品之一就是香料

我们知道,金属货币具有的几个特点,总量稀少,增量困难,易保存易携带易分割,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这几个特点香料全占了,所以,有一些说法,在罗马帝国崩溃,传统商道几乎断绝后,一直到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的香料和黄金是一个价的,试问,和黄金一个价的玩意,谁会去吃?

这里还有一个支线剧情是商人在欧洲的地位,黄金的地位,以及 教皇 国王 商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和本文主题关系不大,以后再说

总结一下,整个金属货币时代,在贵金属面前,社会结构是被拍平的,皇权,门阀,士族,商人,平民等所有阶层,几乎都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竞争,没有谁有绝对的优势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都比较容易理解,即使放到现在的信用货币时代,如果只是从普通人的角度,自下而上的看出去,我们所熟悉的货币,其实和千年前区别不大

------------------------------------------------------------------------------

到了信用货币时代,主要是两点变化:

1、货币介质从从本身就具有价值的贵金属,变成了 本身没有价值的 纸币和数字货币

2、由于货币介质的改变,一部分人拥有了生产货币的能力

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就是以生产货币为根本目的的,虽然炼金术最终没有成功,但生产货币这个事却成功了。不同于人人平等的金属货币时代,现代主权国家的前提下,拥有铸币权,也就是发行货币权力之后,让一部分人彻底凌驾于所有社会阶层之上

试想一下,某大资本家,兢兢业业打拼大半辈子赚的盆满钵满,遂转战政界,并终于成为超级大国的实际控制人,获得了该国铸币权,那么,下一步,他该干什么那~~开动印钞机,给自己印99999999万亿元的货币,堆满整个仓库?

脑子抽了才会怎么干

资本是逐利的,所有的资本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表面上看,拥有铸币权,就拥有了无限多的金钱,逐利这个目标已经做到极致,但实际上就如上面所讲,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怎么才能自己拥有铸币权的这种货币继续增值,就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

虽然本质上还是继续逐利,但逐利的方法和衡量指标,已经从一维的衡量获得的货币数量,变成了三维的怎么样才能维持一整个经济体的运转和发展

方法,大家应该很耳熟,对内,采用发放货币,或者收回货币的方式来稳定市场,熨平经济波动,对外,开拓更大的空间,让更多的地区使用本国货币

这就是资本家和政治家之间的进化论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大阴谋论里都在讲,美帝的总统被资本家控制,几大家族控制,美联储在私人手里神马的,我只想说,这有什么不正常的?游戏规则罢了

总统本质上就是资本家,就像中国的皇权,本质上皇帝是中国最大的地主,但皇帝真的只是个地主那么简单吗?

有点跑题了,我们说回货币,第二个问题是信用货币时代,我们改变的是货币的形态,没变的是货币后面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普通人并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如果变的是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那?那就很刺激了,具体案例请参照92年的苏联和09年之前的津巴布韦

SO~~~信用货币只是一个想象中的东西“我相信这几片纸能买到很多东西”,如果我不相信这几片纸能买到很多东西那?那就只能呵呵了

所以问题就是在这,金属货币由于本身的价值属性,使得购买力是基本固定的。但信用货币,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所以信用货币的价值来自于发行方所承诺的购买力。

货币唯一的作用就是进行贸易,在贸易中,货币唯一所代表的,是可以兑换到的商品

所以这些年人民币一直升值的内在动力,就是在人民币的信用体系下,几乎可以兑换到世界上大部分的商品,而美元则在百年维度上持续升值的,因为在他建立的贸易体系中,几乎可以兑换到世界上所有的货币,也就变相可以兑换到世界所有的商品

而同为信用货币的津巴布韦币,只能说,天知道能兑换到什么了~~

而上面说的,金属货币时代皇权对商人无法控制的情况,在信用货币时代则变的相对容易,复杂的就不说了,最简单粗暴的,前阵子印度的废钞令,大家都有印象吧,所有的商人,如果想保住自己手里的财富,唯一的方式就是向中央靠拢。而在金属货币时代,王莽差不多干过一样的事,各种创新的信用货币,看看他的下场如何?

信用货币时代,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内,货币都是他宣示主权的最重要工具,没有之一

政府虽然拥有了不限量去发放货币的能力,但信用货币代表的是国家承诺的购买力,同时代表国家信用,但国家信用来自于国家的实力,也就是生产力能,以及对生产能力进行保障的军事能力,从这个逻辑上去讲,信用货币和国家是进行深度绑定的,这也同时限制了政府去不限量发放货币的冲动。道理和那个高呼狼来的的孩子是一样的,大家可以自己咂摸一下

---------------------------------------------------------------

搞明白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我们再来说货币本身

国家是想象中的共同体,但是这个共同体是没有办法进行凭空想象的。

想象需要有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货币。让国民只要看到货币,就会联想到国家。常见的方式是在货币上记录一些国家层面的记忆,比如著名的人或者事件。

这个做法在金属货币时代其实也比较常见。我们现在做最常见的铜钱上,基本都铸造有XX(年号)通宝的字样,而历史记录中,基本都是(年号)(年份)这样的组合,如 洪武元年,永乐二十三年 之类的,这也变相的,在那个人们平均生活半径不超过50公里的年代,起到了中央政府信息传递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大量铸造铜钱的年代,如两汉,唐,宋,基本都非常有韧性,东汉西汉,南宋北宋,这些大家都知道的,说到唐,唐虽然没有两个,但人家在安史之乱后,又坚持了一百多年。反观主要使用白银的明清,使用大量的碎银,交易中则是直接按照金属本身的重量、成色等标准进行交易,使得普通民众只知有家,不知有国

明是在一个人口只有自己百分之一的民族的打击之下,被自己的力量席卷自了自己,即使有南京一个陪都,也没能多坚持几年。清就更不用说了,铜钱产量本身不算大,且各种国外货币都在混杂使用,鲁迅的文章里,底层民众的麻木感,我们已经看了太多太多

明清两个货币使用比较无序的朝代,基本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分崩离析,很是让人唏嘘

最后,说回比特币

在理清了金属货币时代和信用货币时代这两个大节奏之后,比特币,还叫事吗~除了后面的区块链技术还能拿来说说,他还能代表什么那~既不承诺购买力,也没有任何政治实体的背书,所以我们看到比特币基本就是一个拿来炒作的东西罢了

综上所述,唯一具有创造信用货币能力的,就是政府,人民币叫币,比特币叫币,Q币也叫币,Q币存在了这么多年,每一个人都可以拿人民币去兑换Q币,然后拿Q币去兑换任意腾讯产出的虚拟产品,但绝不能反过来用Q币兑换任何非腾讯产出的物品,哪怕是一卷厕纸。因为一旦产生了系统外的交易,那其实就已经是创造货币的范畴了。

所以现在比特币的交易中,第一次交易的故事流传甚广,有个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匹萨的事,总是被拿来大书特书,其实这个故事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就是,他触碰底线了,而且,没事

默许的意思,一方面是我同意你这么干,另一方面是,如果有必要,我可以随时弄死你

最后我只想说,无论用的区块链或者什么别的技术,虚拟货币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比特币。。。闹剧罢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