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氮元素利用率看“豆腐民族”如何熬赢“牛排民族”

500

从氮元素利用率看“豆腐民族”如何熬赢“牛排民族”

    氮元素是生命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只要是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基本上都是DNA,即使是某些RNA病毒,其遗传物质的核心元素仍然是氮元素。如是,对地球生命而言,一切有情众生,都离不开氮元素来“传宗接代”。所以,从物质属性来看,地球上这七十多亿口人,不过是七十多亿“堆”碳氢氧、氮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组成的生命复合体,虽然这些生命复合体表现出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但其元素组成并不比其他生命更独特。

    尽管氮元素在地球大气中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八,但不幸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稳定,正常条件下,基本上不与其他元素直接反应,没办法,氮气就是这么傲娇的存在,碳氢氧和其他元素打成一片、其乐融融,只有氮气在旁边拂袖旁观——哼!你们奈我若何?于是,对于生命极其重要的氮元素,就如同高档写字楼中的大龄剩女,形影单调又顾影自怜,用不妥协的生活态度在地球大气层中孤独的存在,白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和资源。当然,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例外,氮气在面对霹雳、闪电这一类的高光时刻仍然会怦然心动,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再进一步反应就可以生成亚硝酸或者氨、尿素等含氮化合物,这些物质从原理上说是可以融入地球生命的生态系统中去的。但是,高富帅闪电般登场的机会并不多,地球生命获取氮元素的另外一种方法其实是依靠一类毫不起眼的植物的丑陋的根系,就是豆类植物的根瘤菌,根瘤菌看起来就象是麻风病人的脸,所以美女嫁丑男在自然界也是普遍的存在。当然,这些都是开玩笑的,下面用稍微正经一点的态度来阐述我的观点。

  对于任何系统,核心元素都是决定系统规模的关键。对于地球上的生命系统而言,最重要的遗传元素是氮,因此决定地球生命系统规模的关键元素就是氮元素。任何能让这种元素融入生命系统中的方法都将是整个系统的必杀技。由于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具有高效的固氮作用,因此人类以豆科植物为媒介获取氮元素就是有效的生存技能。对于远古人而言,以豆类植物为食有可能只是偶然,老天爷就在某个类人猿种群附近长出来了大豆,而这些猿人一不小心又将这些豆类当成了食物,氮元素通过根瘤菌,形成了植物蛋白以及其他的一些氨基酸,这就导致这个猿人种群的“氮元素”来源丰沛,从而可以在DNA的指导下形成更多的蛋白质。如果将动物的生长过程看成是上帝使用3D打印机将各种器官和组织打印出来,那么毫无疑问蛋白质、氨基酸这类的含氮物质就是这台生命打印机的打印材料,而DNA就是3D打印机的程序。打印材料越丰富,能打印出来的种群就越庞大。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特别要感谢尝百草的神农炎帝,是他首先选择了通过植物来获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他的这个选择对于我们华夏族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植物是第一极固氮生物,而草食动物是通过植物来获取蛋白质的,肉食动物则是通过其他动物的身体来获取蛋白质。从个体生存来看,通过动物直接获取蛋白质的效率更高,但从群体来看,只有通过植物获取蛋白质氮元素的利用率才更高。道理很简单,元素在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每一极都会有损耗,传递流程如下:

   氮气——根瘤菌——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他们的主要食物就是肉类,或者说是动物蛋白,相当于处于食物链的末端,而如果以植物蛋白为食,那么就减少了一极蛋白质的损耗,从而在同样大小的环境中,农耕民族将拥有更多的氮元素去构建种群的各种组织器官。简单的说,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耕民族通过植物获取的氮元素,将可以支撑数量更多的人口;相反,对于游牧民族,由于他们以动物为食,要养活同样多的人口,需要更大的生存空间。所以,农耕民族的氮元素利用率起码比游牧民族高一个量级(当然,这是瞎扯的,只是估算的结果)。下面直接将百度百科关于大豆的内容摘录如下:

  【 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吃豆腐的饮食习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者饮食文化,导致了中华民族拥有了更丰富的氮元素,从而生产出世界上最庞大的民族。所以,我们可以自称为豆腐民族;同样的,那些主要靠吃牛排羊排为生的种族,他们就可以称之为“牛排民族”。由于氮元素利用率高,豆腐民族拥有更持久的耐力,可以在资源消耗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无论是匈奴,还是突厥,还是后来的蒙古,他们统统都败在了豆腐之下。华夏子孙,用一块豆腐赢得了人类历史,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他们的生存不是没有原因的。 遗憾的是,现在豆腐民族的大豆居然需要依靠进口,但愿我们今后能做回我们豆腐民族的本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