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上映就已经有几千条差评?有人因为这理由反对《攀登者》

本文原创,转载联系。

由吴京、胡歌、成龙、章子怡等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将于今年9月30日登陆院线上映。

而在日前,一则关于《攀登者》还未上映,在豆瓣平台上就已经收获几千条差评的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据笔者查询,相关微博的内容有夸大之处,但是在短评区中的确已经有一批数量客观的网友在没有看到成片的情况下就给电影“判了死刑”。

500

26日晚,笔者打开豆瓣平台,搜索《攀登者》,进入这一电影的词条。

由于电影还未上映,故而是没有评分的;但是已经有5500多条短评对于《攀登者》发表意见。因为统计起来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粗看了上百条的评论,发现给出差评的比例大概在1/3左右,“几千条差评”的说辞显然是夸张了的。

比较靠前的热评和大部分的短评其实是对于电影上映后,豆瓣可能因为掀起新一轮意识形态大战而“炸站”的场景表示期待,我们姑且可以认为这些网友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

500

而无须讳言的是,在短评区中也有不少网友对于电影表示不期待。

其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导演李仁港的执导能力表示怀疑的;另外一部分则直言《攀登者》这部电影就像是按着人吃粪便一样,自己天生就有“战狼ptsd”,不会去看的。

500

因此就有网友表示,希望影片因为技术原因而推迟上映。

500

还有网友则表示,如果最终上映了的话,评分不高的话也别责怪豆瓣平台,也有可能是因为“碍国水军”不够给力。

500

更让人感到荒诞的是,一位在热评区中的网友,他反对《攀登者》的原因是觉得拍摄这部片子不合时宜。他是这么说的↓↓

珠峰污染问题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时候上映一部攀登珠峰的电影是何居心?珠峰水源污染将直接影响十亿亚洲人民,电影上映后想必众多战狼粉对珠峰将蜂拥而至,真正爱国是不要打扰珠峰,让其永远保持圣洁,而不是爬上去获得自我的满足。

这一短评获得了超过300多人点赞,显示出的确有不少的豆瓣网友赞成他的看法。

500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这位网友的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电影最终上映后,可能会让不少影迷起心动念,将前往珠峰圣地挑战自我列入人生志向的清单之中。像是前段时间,在珠峰之巅上因为拥挤而导致十余人死亡的新闻还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我们也需要厘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攀登珠峰最常用的有两条线路,一是南坡路线,属于尼泊尔;二是北坡路线,属于中国。业内流传着“北坡难、南坡易”的说法,包括尼泊尔政府为了拉动经济而不加限制,所以很多的登山者都会选择从尼泊尔的南坡上山。

因此,南坡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而中国政府对于珠峰的重视和保护程度,是举世皆知的。

我们应该相信政府及当地有关部门的执政,而非杞人忧天担心电影上映后,是否会打扰珠峰,让珠峰可能不再保持圣洁之类的。

500

可能有人会说,南坡也是珠峰的一部分,我们就是要博爱,所以这部影片干脆就不要上映了。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也是要旗帜鲜明地怼回去的,因为这些“白莲花”般的网友,怕是连一套登山装备都买不起,还谈什么会不会让珠峰人满为患呢。更为重要的是,登山绝非一项没有门槛的运动,除了装备的金钱成本外,还需要花费时间和体能。

事实上,珠峰现今的局面不是因为《攀登者》的拍摄或上映而造成的,它也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的上映就往坏的方向发展,前提自然是建立在中尼两国政府严格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

500

对于为何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担任监制的徐克导演在关机仪式上的一番讲话已经说得很明白:

1960年的时候,世界上第一批人类(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的高峰,是我们的祖国,我们中国的攀登者。他们也向世界说明一件事情,珠穆朗玛峰是我们土地的高峰,既然是我们的山,我们自己就要亲自攀上去,我们的脚要踏在山顶上来告诉世界,它的高度,在最高顶点看出去告诉世界,我们的视野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远景,这是攀登者的精神。

500

(戳这里看视频)

1960年,中国的攀登者们为家国,为领土舍命冲顶,完成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中国的每一寸领土,都闪耀着英雄的荣光!每一寸领土,都不容分割!

这不仅是记住历史,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时刻铭记攀登者的精神。

透过这一次的事件,我们或许需要问几个问题:

1/豆瓣给尚未上映的电影开放评论权限是否妥当?

2/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是否能够具备评论的资格?

3/电影卡司强大、阵容豪华,为何所有与电影相关的话题都聚焦在吴京身上?

4/有没有吴京被孤立营销的可能?

5/倘若电影票房、口碑扑街,吴京该何去何从?

6/《攀登者》如果再获成功,如何评价吴京在华语影坛的地位?

7/当初王家卫和冯小刚电影遇到差评之际,娱乐圈明星、演员们纷纷站队,李仁港为何没有如此待遇?

8/你会去电影院看《攀登者》吗?

500

(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