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闲谭02】立己与立人:孔子论仁

综合原创,欢迎关注

“仁”最早出自于《尚书》:“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在《诗经》中,亦有”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和“卢令令,其人美且仁”的说法。

“仁”的概念在早期就拥有了道德属性和美学属性,真正意义上将“人”和“仁”联系在一起的是孔子。在《论语》中,“仁”字总共出现了109次,可以说“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本着实事求是的理念,孔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仁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为仁矣。” 

3.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4.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5.(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6.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 其言也癪。”

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从广义上来看,“仁”是一切美德的本质和内涵,是人的本质属性,“仁者,人也”。

仁由“爱人”的宗旨出发,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会衍生出各种美德和各类生活规范。

以“爱人”为出发点,“仁”会在人的道德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形成一个价值判断和行动指南的闭环。

因此从狭义上来看,爱人就是仁。

500

爱人为仁

孔子提倡人与人之间要互亲互爱,“把人当人看”,对他人要有尊重心、同情心和关爱心。与人友善是仁的基本要求。

这种亲之爱之的行为是以亲疏、等差为参考来展开的: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的“仁”,是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泛爱众”的前提和基础是“孝”,对父母兄弟这样亲爱之人的感情,推广之、扩充之,到了对待他人他物身上,与人为“友”、“信”、“礼”、“义”,于国为“忠”。这种由近及远,由小而大的亲爱之情,便是不断延伸、不断完善的“仁”。

“仁”作为人的本质,起源于对血缘亲人的自然之情。亲亲之杀指的是人的亲爱之情,会因为亲属远近而有所不同:由父母、到兄弟、再到左右旁人,这是一个道德偏好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克己复礼为仁

在亲亲之杀和尊贤之等的基础上,秩序和等第开始出现和形成,并且不断走向了形象化和具体化。这是“礼”形成的重要现实基础。

“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 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如果说“仁”的重点是人的内在性,那么“礼”便是一种外在的修养功夫。作为现实的社会规范范,“礼”对人有行为约束、协调关系、化解冲突的作用。

“ 克己复礼” 是克制和约束自己, 以做到视、听、言、动莫不循礼,以礼修身,通过行为规范来发挥教化的作用,把道德层面上的德性,转为了生活行动中的美行;同时,“合礼”、“行礼”的过程,便是一个道德不断内化的过程:人通过实践礼而有修养,同时又在修礼的过程中实现仁德的自觉、自愿和自律。

忠恕之道为仁

相比于礼,仁是道德的,是内在的,因此“仁”的功夫修养应该向内追求。为仁由己, 以礼修身,凡事皆需自律。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一个人在行为中应该自愿自觉,那么同样应该把这样的态度加诸于他人——爱人,即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应该强加在他人身上,强使他人去做。

孔子与曾参有一段关于“ 仁” 的对话: “ 子曰: 参乎!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 门人问曰: `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 《论语·里仁》)

“ 忠” 是尽己之爱心以助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恕” 则是不以己之所恶施于人,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 推己及人” 、“ 将心比心”,忠恕之道也便是“仁爱之道” ,这是孔子对“爱人”的方法论讲解。


西竹君按:

仁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爱人强调对人的同理心和关爱心。但是很遗憾的是,“与人友善”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变得越来越难得和“奢侈”。我们看近期的香港事件,姑且不论西方颠覆和破坏势力的用心险恶,香港废青们的暴行让我们感到愤怒。

残害同胞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光荣的事情,他们大行破坏,颠倒黑白,甚至制作攻击性武器,刻意攻击他人,甚至不惜凌辱老人,用孩童作为工具。谎言和暴行,这根本不是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应该做出来的事情。这是“不仁不义”的暴乱。

很多废青享受着时代和民族的红利,却不思进取,缺乏基础的理性思考和理智判断,缺乏基础的道德教养和政治修养,自以为是的他们变成了坏人们的“棋子”,乃至于狼狈为奸,为虎作伥。这让我们的民族蒙羞,让千万中华同胞含羞,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哀和不幸。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我们的“科学技术”是在大跨步地“进步”,但是在很多地方,在很多人身上,道德却在滑坡。西竹君以为,有思想才可以解放思想,没有思想却要解放思想,解放的只能是不合理的欲望,“解放”人内心的自私和残忍。

共产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西方话语体系的污蔑和攻击。以西方话语体系下的“自由”和“民主”为幌子,部分恶意破坏分子大肆渗透、攻击,乃至于部分没有独立判断力的中国人成为这些阴谋的工具,但凡有基本史学修养或者政治修养的人,都能够从事件的来龙去脉中去梳理真相,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任何一个有基本良知和人格的个人,都不会做出这样不仁不义的暴行。

一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命,但是不能侵害别人的生命。废青们咬断警察的手指、殴打记者、用激光笔照射他人眼睛、围堵无辜路人、攻击警察家属,乃至于在公众场合侮辱国旗国徽,这是赤裸裸的暴行和罪行。

非人哉。

参考文献:

【1】张广设《孔子论仁》

【2】葛荣晋《孔子论“ 仁” 及其现代价值》

【3】范长平《孔子论“仁” 之真义》

相关阅读:

【竹下闲谭01】绝地天通与原始宗教观的流变

谢绝转载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