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说日本失去了30年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日本并没有失去30年,日本经济看起来停滞了,但实际上没有停滞。为了在明明停滞的数据上证明没有停滞,就出现了一种说法,叫作“日本在海外还有另一个日本”。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某位旅日大V,后来被传得越来越广,很多人都相信了。

我们来扒扒这层皮吧。

下图是从网上随便扒的一篇文章,里面的论点大致有三:

1. 日本有10万亿美元海外资产,是GDP的2倍;

2. 日本海外净资产有3万亿美元,很赚钱;

3. 看经济发展要看GNP,不要看GDP。

500

这篇文章有点年头了,数据有些混乱,比如说2015年中国的GDP已经比日本高出一半了,文中的说法明显是2005年的比较,这个姑且不去说了。

我们说说他这三个论点的荒谬之处。

1. 用资产总额来比GDP,是一种障眼法

GDP是增量,资产总额是存量。比如说,我有一家工厂,价值10亿,去年赚了1亿,前者是资产,后者是GDP,前者大多数情况都是比后者大的,而且大得多。

中国2018年的GDP是90万亿人民币,而2017年的国有资产总额是454万亿,不算金融企业的资产,其余企业的资产总额是184万亿,相当于GDP的2倍。要注意,这仅仅是国有资产,还有大批的民营资产呢?还有老百姓的私人财产呢?

国资的184万亿,就相当于近30万亿美元了,日本在海外有10万亿美元的资产,怎么就相当于“另一个日本”了?

2. 前面说的10万亿是总资产,其实扣掉负债,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是3万亿

这个数据我在很多个来源看到,基本上应当是对的,只是还没找到日本官方的原始数据(肯定能找到,只是懒……)。

同样拿中国的国有资产来对比,2017年中国国有资产净权益是50万亿,按6.6的汇率算,相当于7.5万亿美元,是日本海外净资产的2.5倍。日本的3万亿,很了不起吗?

日本的GDP是5万亿,那么3万亿海外资产能够产生多少GDP呢?

首先,3万亿的净资产不可能产生出3万亿的GDP,这是常识了。就像你的企业资产是10亿,你不可能有10亿的增加值……10亿产值差不多。

其次,看下面的公式

GDP=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折旧

GDP中最大的一块其实是劳动者报酬,也就是工资,营业盈余反而是比较少的。比如一家企业,年产值10亿,其中工资2亿,利润1亿,税几千万,其余6个多亿就是原材料、水电之类的。这其中,工资+利润+税,就是GDP的统计范畴,而利润占的比重又是比较少的。

作为海外资产,工资其实是被国外工人挣走的,与日本无关,日本能够得到的只是企业利润。

这样算下来,3万亿的海外净资产,能产生出1万亿利润吗?

3. 看经济发展要看GNP,不要看GDP,这个观点是对的。近年来中国的GDP暴涨,这样说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总之,就是要证明中国不行。

GNP=GDP-付给海外的要素收入+来自海外的要素收入

简单说,GDP就是在你国家范围内创造的财富,但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要被外资企业拿走的,这就是所谓“付给海外的要素收入”,而你也有可能从海外挣回来一些利润,这就是“来自海外的要素收入”,把这两项算完,最终得到的GNP就是本国国民实际获得的财富。

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到2018年,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2.5倍。日本的GDP已经全面落败了。于是,哈日们便祭出GNP这样一个概念,说日本的GDP虽低,但人家GNP高啊。原文说,“有关统计表明,日本的GNP高出GDP60%”。

说得真好,可惜是编的……

下图是从世界银行网站上生成的中日两国现价GNI对比,按美元计算。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按美元计算,日本的GNI从1995年至今几乎绕着一条水平线波动,而中国则是一路向上,2010年超过日本,然后势头不减,把差距迅速拉开。

500中日两国现价GNI对比

GNI(Gross National Income,国民总收入),就是过去人们说的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词是指同一个概念,GNP是GNI的旧称而已。

事实上,对于大国来说,并不存在GDP和GNP相差60%的情况,大国的GDP和GNI都是比较接近的,中国的GDP和GNI历年相差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差2%,现在差距已经缩小到1%之内了。我们说某某外资企业在中国赚了多少多少钱,其实也就是几亿、几十亿的规模,而中国的GDP是90万亿人民币,1%就是9000亿人民币,外资能赚走这么多利润?

综上所述,所谓“日本在海外重建了一个日本”的说法,完全就是牵强附会的,是为日本失去的30年涂脂抹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