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大师与成都宝光寺。 ——清竹
徐悲鸿大师与成都宝光寺。
——清竹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宝光寺,它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一座红墙环绕,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佛塔凌空的高大古庙。2001年06月25日,宝光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相传此寺建于东汉年间,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它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清朝以来,由于它的名气大,宝光寺也是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因此,宝光寺也成了成都地区著名的风景区,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都在百万人次以上。它不但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而且藏经丰富,也是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它收藏的箸名的文物中有梁武帝的“千佛碑”;明永乐年的“尊胜幢”;清光绪年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叶经等外,还珍藏有不少名家的名画,如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其中包括徐悲鸿先生有名的马画。
早在1942年秋,徐悲鸿就曾游览过宝光寺,并留下了他的大作——大幅《立马图》。关于徐悲鸿先生在宝光寺作《立马图》一事,早在以前就有报道。其报道中记述道:“1942年,徐悲鸿在安岳籍抗日名将陈离的陪同下游览新都宝光寺。感慨国难时艰,佛寺尚存,在东花园内现场挥就《立马》和《古柏》二图,以骏马之昂 扬和松柏之劲节,颂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的《立马图》高近两米,是徐悲鸿传世马图中最大的一幅。周恩来总理1964年4月10日到新都视察时,游览了宝光寺,在寺中看到这幅《立马图》后,还让秘书找来尺子测量了这幅画的尺寸。再用电话联系了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馆收藏的徐悲鸿的另一幅《立马图》的尺寸作了对比后,对当时宝光寺的方丈说:“这是徐悲鸿先生平生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立马图》,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还要大,你们要妥善保存好啊。”。 宝光寺所藏的这幅名画精品《立马图》,己被定为了国家二级文物,受到了寺庙方珍藏。1993年9月,成都市首届熊猫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了徐悲鸿遗孀廖静文,她携带来了徐悲鸿生前各时期的100余幅画作,来到成都举办“徐悲鸿艺术展”,此期间,廖静文去新都重游了新都升庵桂湖后,又游览了宝光寺。当时,新都宝光寺专门从文物收藏库房中取出了《立马图》给廖静文女士鉴赏。据说,她细致地把玩品鉴,她还充满激情地朗读了先生画上的跋语,在凭吊这幅徐悲鸿遗墨之后,曾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一个“缘”字。



——清竹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宝光寺,它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一座红墙环绕,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佛塔凌空的高大古庙。2001年06月25日,宝光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相传此寺建于东汉年间,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它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清朝以来,由于它的名气大,宝光寺也是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因此,宝光寺也成了成都地区著名的风景区,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都在百万人次以上。它不但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而且藏经丰富,也是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它收藏的箸名的文物中有梁武帝的“千佛碑”;明永乐年的“尊胜幢”;清光绪年间泰国国王所赠的贝叶经等外,还珍藏有不少名家的名画,如唐伯虎、祝枝山、竹禅和尚、张大千等名家的书画珍品,其中包括徐悲鸿先生有名的马画。
早在1942年秋,徐悲鸿就曾游览过宝光寺,并留下了他的大作——大幅《立马图》。关于徐悲鸿先生在宝光寺作《立马图》一事,早在以前就有报道。其报道中记述道:“1942年,徐悲鸿在安岳籍抗日名将陈离的陪同下游览新都宝光寺。感慨国难时艰,佛寺尚存,在东花园内现场挥就《立马》和《古柏》二图,以骏马之昂 扬和松柏之劲节,颂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的《立马图》高近两米,是徐悲鸿传世马图中最大的一幅。周恩来总理1964年4月10日到新都视察时,游览了宝光寺,在寺中看到这幅《立马图》后,还让秘书找来尺子测量了这幅画的尺寸。再用电话联系了故宫博物院,和博物馆收藏的徐悲鸿的另一幅《立马图》的尺寸作了对比后,对当时宝光寺的方丈说:“这是徐悲鸿先生平生作品中最大的一幅《立马图》,比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幅还要大,你们要妥善保存好啊。”。 宝光寺所藏的这幅名画精品《立马图》,己被定为了国家二级文物,受到了寺庙方珍藏。1993年9月,成都市首届熊猫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了徐悲鸿遗孀廖静文,她携带来了徐悲鸿生前各时期的100余幅画作,来到成都举办“徐悲鸿艺术展”,此期间,廖静文去新都重游了新都升庵桂湖后,又游览了宝光寺。当时,新都宝光寺专门从文物收藏库房中取出了《立马图》给廖静文女士鉴赏。据说,她细致地把玩品鉴,她还充满激情地朗读了先生画上的跋语,在凭吊这幅徐悲鸿遗墨之后,曾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一个“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