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陈情令》横扫泰国!这如果还不算中国的光荣,什么才算?

来源:泰国网/岳汉

想让别人热爱你,必须先让人家认识你; 想让人家了解你,总得先让人家注意你。

超额的成功:

一部在泰国混成了“文化素材”的国产剧

500

《陈情令》在泰国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

大约就是当年《大长今》在中国那个程度。

剧照截图,人物表情包,同人漫画,粉丝向MV,乃至B站式的鬼畜视频——在泰国全网铺天盖地。

500

两大男主的相关话题,在泰国推特上竟一度冲上了热搜第一。

500

这不是“一部在中国很火的剧被泰国人发现了”,而是“泰国人真的在把一部中国剧当成一线剧来追”。

500

老汉作为一名“三十高龄”的中国老宅男,一开始还以为这《陈情令》,是《陈情表》的姊妹篇。

是在身边的泰国人发出“坤岳你知不知道王一博,啊你连《陈情令》都没在看一定是一个假中国人”的灵魂之问后,才一脸惭愧地爬去YouTube和维基百科上补课。

这一看,才发现原来我居然也是看过的。

这不就是《魔道祖师》吗?难怪泰国人喜欢看呢。

500

看这剧照,就知道泰国人为啥喜欢看这部剧……

电视剧《陈情令》是从一本名为《魔道祖师》的玄幻小说改编而来。同一题材的动漫作品,由于制作精良,还一度被冠以“国漫之光”的称号,算是近年来中国一个比较有名的IP。

关于它的故事,这里就不细说了。

大致,就是一个开朗一号男主魏无羡通过邪术逆天改命,死而复生,然后与青梅竹马的高冷二号男主蓝忘机,一边“基友情深”,一边吊打全场的故事。

500

直男,看的是落魄男主触底反弹,吊打全场的爽快;

而腐女,看的是“双男主”之间各种名为友情,实为“耽美”的种种虐心互动。

500

在中国,由于原著庞大的世界观,生动立体的人物塑造,加上半是“玄幻爽文”半是“深情耽美”的曲折情节,因此积累了大量粉丝。

500

而泰国,本身就是一个“耽美”倾向严重的国家。

原本,这个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产业中,就充斥着各种“男上加男”的同性向题材作品。

因此当“国际版腾讯视频”WeTV向泰国观众免费播放《陈情令》时,中国仙侠电视剧远超泰国同类的精良制作水准,加上特别对泰国人胃口的耽美内核,让这部“不知道当初怎么过审”的中国电视剧,理所当然地在泰国火了起来。

这是当代东亚青年(估计主要是女青年)审美趣味的一次大型联谊,

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推广的一次精彩胜利。

500

《陈情令》在中国国内,据说口碑一直在上升,从豆瓣四点几,一路升到豆瓣七点几,是一部典型的“真香”(一开始不被看好,后来口碑逆袭)的剧。

在中国,这部剧算不算“佳作”,不好说——但是在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影视剧行业中,如《陈情令》这种段位和质量,已经可以吊打一片。

500

泰国网友自制的人物关系图

它的影响力虽然比不上泰国本土真正的“国民剧”,质量离一线美剧也还有距离,但是各方面实力都堪称上乘,制作水平超越泰国大众目前所能看到的绝大多数泰剧、韩剧、印度剧,文化品位也很容易让泰国人接受。

因此,《陈情令》在佛历2562年的秋天,成为了泰国真正的爆款。

500


​泰国青年(在泰国,就没必要强分男女了)对这部剧的讨论,不仅是剧情和角色,更深入到了对两名主角的饰演者——王一博、肖战本人的追捧。

甚至,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饭圈”内部的亚文化狂欢。关于《陈情令》中各种符号的挪用、恶搞、二次创作,已经成为了泰国本土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500

泰国网友原创的同人漫画

自己心里数数,能够让中国人用来制作本国表情包的外国电视剧,古往今来,能有几部?

《陈情令》在泰国,就达到了这个待遇。

耽美也好,双美也罢,甭管怎样吧……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本事。

500

文化传播的现实逻辑:

先记住你,才能认同你

我们常说:中国文化深刻影响了泰国。

而实际上,这种影响,并不是一种“中华风物,声闻四海”的国家软实力辐射,而是成千上万的中国移民携带着本国的文化基因来到泰国,而后在上百年的时光中彼此逐渐融化浸染的结果。

华人移民在泰国建立妈祖庙,只是一个历史过程;

泰国人自行搭建起“漫威体验馆”,才是真正的文化辐射。

前者——说得难听一点——除了让人感怀泰国兼容并蓄的宽容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中国人为之特别自豪的地方。

而后者,那种“因为你的东西好看而当你的自来粉”的境界,才是真正值得夸耀的成就。

500

在中国强盛的过去,我们结结实实地把韩国、日本、越南给好好地“辐射”了一把。让异族的粉丝们,心悦诚服地按照我们格式,去有样学样地建造京都,设计服装,撰写诗词。

在经历了200年的衰落之后,中国的重新强盛,终于开始让中国文化(或者“华人文化”)的对外扩张,重新有了复苏的迹象。

500

在今日的泰国,人人都知道曹操、孔明,人人都将《包青天》当成泰国政客的理想状态,泰国少女们都向往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油腻大叔们为张无忌究竟喜欢周芷若还是赵敏而各抒己见,泰国孩子常常用中文在操场里喊出“降龙十八掌”,任何一个会唱歌的泰国人都能唱上至少两句的《上海滩》。

这是中华文明,在全面崛起的前夜,为泰国留下的文化印记。

而现在,该轮到中华文化真正的大本营,发力的时刻了。

500

老汉在泰国生活这些年,真切地感受到,当代中国文化对泰国的辐射,在逐年增强。

但是,和日本人与韩国人相比,还落在后面。

很大程度上,泰国青年是为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当中获得红利,才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对日本和韩国的推崇,反倒更有几份“为爱而爱”的真心。

但随着中国自身文化产业的成熟,中国也在迅速地追赶。

在泰国的书店里,中国的网络小说,已经独自霸占了最显眼的书架。

《花千骨》、《武媚娘传奇》、《琅琊榜》、《步步惊心》,各种新版的金庸三国西游白蛇——以及更早一点的,我们现在看着很尴尬,但当初让泰国人很买账的《还珠格格》,都曾经在泰国引起同步的追番热潮。

这些,都在逐渐成为泰国本国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了泰国对中国的认知与情感。

500

不要去纠结,对泰国输出的“中国文化”,是否能够如实地反应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和繁荣盛景。

先把咱们的东西,弄出去再说。

只有那些真正精良的,能够打动我们自己的,属于大众的文艺,才能够打动他人。

只有让他人被打动,人家才会去分析你背后的文化内涵,喜爱你的周边,认同你的历史,与你的人民产生情谊与共鸣。

甭管是啥,只要成功走出去了,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胜利。

要是连个有流量的网剧都拿不出手,什么“中国形象”、“中国故事”,都是奢谈。

500

泰国女观众一般不好意思叫老公,而是直接叫儿子或者爸爸

今后,希望中国多弄点像《花千骨》、《陈情令》这样的好东西,以更加有效的商业模式,推介给泰国人民。

不要一说“文化走出去”,就老是在博物馆里挂一些剪纸,书法,京剧脸谱。

那些东西当然是好东西,但是要说效果,还是比不上APP里的中国影视剧和ACG。

500

都说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

想让人读懂你,先要让人迷上你。

就让中国当代文化的海外拓展之路,从魏WiFi和蓝汪叽的颜值,以及他们头顶上飞过的泰语弹幕,开始走起吧。

500

(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