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之瓜,再摘的话,又会如何?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这句典出李贤《黄台瓜辞》,想来大家都知道了。

再摘会如何呢?

原诗是“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再摘瓜就稀了,三摘“犹自可”。

所以在“再摘”,就以“何堪”相劝,也算未雨绸缪。

说真的:再摘会怎样呢?

写这诗的李贤,是李治第六个儿子。很有文采。

《旧唐书》卷八十六里,李治特意跟徐世绩吹嘘,李贤这儿子懂事啊,有文化啊,读到“贤贤易色”就反复诵读。

李贤的哥哥李弘过世后,自己成了皇太子,监了国。组织了人注《后汉书》——自李世民、魏王泰以下,有大志的唐皇子都很爱弄学术。

之后呢,出事了。

李贤虽是皇太子,但之前的太子如李忠,如李弘,都出了问题。

当时武则天身边有个亲近人,叫做明崇俨,去武则天那里说许多坏话,李贤听说了,不爽了。

又有传闻说,李贤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生的,李贤更加不高兴——八卦一句,按时间推算,这说法并不算不靠谱。

《新唐书》里,说李贤恶之,又疑。《旧唐书》则说李贤疑惧了:众所周知,武则天连自己的孩子都下得去手,何况有可能李贤不是自己的孩子呢?

恶、疑、惧。这些感情都很负面。

这时候,武则天还专门把《少阳政范》、《孝子传》给了李贤,越逼越紧,李贤更加不安了。

我猜,李贤写“再摘使瓜稀”,就是这时候的事。

如果再摘,矛盾持续激化,事情持续闹大,会怎样呢?

后来,明崇俨就被人暗杀了。

事情不可收拾了。

武则天怀疑是李贤所为,派人揭发他,派人审问他。

于是在东宫马厩翻出来了一大堆盔甲——证据确凿了。

《新唐书》明说了,李治很爱李贤,想就这样算了;武则天却不让赦免,把李贤废为庶人,流放了。

后来武后得政,就让丘神勣去逼杀了李贤。

多说一句:按《旧唐书》,派去审李贤中,有一个人是裴炎——多年后,跟武则天一起废了中宗李显,也有他一份。

只要有了嫌隙,自然有专业的外人来处理。

亲人骨肉,真逼到那份上,有嫌隙了,闹对立了,外人插一腿了,就真无可收拾了。

关于题图,说个暴露年龄的事。

500

出自以前一个老电视剧《大明宫词》;那剧里,明崇俨被设定叫明清远。

他是自愿被李贤刺杀,让武则天获得口实,好对付李贤的——他自称有功力护体,除了刺喉,哪里都杀不死。

于是武则天派个人刺明清远喉,杀了他;再嫁祸李贤,搞定了。

剧中描述,当时李治已经对武则天毫无办法,事后只一边琢磨皮影戏,一边面无表情地说:

“他毕竟是你儿子,别杀他就行了。”

亲人骨肉,真逼到嫌隙疑惧、阴谋相残了,就真让人扼腕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