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看老电影时,能看到些什么?

文 | Romanticism Fool

 

有时候追剧追番,觉得这些新的都索然无味,就想回味一下老牌经典。老电影多半都保质保量,不然怎么经受住时间考验?

这里的“老”是指比年纪还大的那种老,当时技术还不发达,恐怖片作为悬疑片的分支一向又是预算最低的那种,难免会出现一些五毛特效,画质模糊,情节老套,但也有经典形象,比如《闪灵》双子、《十三号星期五》杰森等等,这些撑起恐怖片大梁的杀人鬼都具有区分度非常高的个人特色,就好比影片中的大反派得足够有魅力才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500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我点开精挑细选的1978年恐怖老电影《月光光心慌慌》(又称《万圣节》),在电脑屏幕前正襟危坐,做了108遍心理准备,谨慎而郑重地点开那个文件……90分钟过去了,我像刚点开它一样呆滞地坐在椅子上。

这好像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啊?说好的经典老片呢?它作为恐怖电影开山鼻祖级别的片子,应该能让我吓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才对。

我印象中的恐怖片应该是《昆池岩》那种恨不得每分每秒都给观众来点刺激的,并不是说《月光光心慌慌》不好,而是它并不那么快餐,如果想追求短时间内的感官刺激、追求一个不敢上厕所的夜晚,它必然会让人失望。

《月光光心慌慌》其实是一部大IP的系列电影,从1979年第一部一直拍到2018年,是雷打不动的万圣节档。后来的系列有些试图补全故事背景,有些试图重启新版本,但总是没有一部能够超越第一部的辉煌。这个系列诞生了美国恐怖电影史上鼎鼎大名的变态杀人鬼之一——迈克尔麦尔斯。

500

他身材高大,穿着连体工装衣,头戴一个白色橡胶面具,从不以真面目示人,手持一把厨刀,怎么都杀不死,只出没在万圣节。

他是一个纯粹的恶人,没有讲述他为什么会执着于杀人的动机,没有悲惨的过去和对人类的怨恨之类给反派洗白拉好感的设定,他就是个没有感情的杀人机器,甚至有解读说他就是恶的本身。

他还是个孩子时就毫无理由地杀了自己的亲姐姐,被关进监狱同时接受治疗,医生试图了解他的内心却徒劳无功,他成年之后越狱重返家乡为的就是再杀死自己的妹妹。

500

尽管后来的几部里说明他的行为是受到邪教熏陶所致,但这个解释却令人感到索然无味。观众喜欢的就是他那股冰冷无情又神秘的劲头,有悲惨过去的杀人鬼激发的是人们内心的同情,没有动机的纯恶有时反而更能唤醒人们的黑暗深邃幻想。

使这部影片出名的影评指出,它的恐怖并不是建立在血腥暴力上的,而是层层铺垫的心灵恐怖氛围上。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固定视角长镜头,比如空无一人的街道走过主角和她的两个朋友,往窗外看时大树下若有似无的人影,这些镜头里的内容都是琐碎无聊的日常,看不出一点恐怖的地方。也正是这些明晃晃的空镜头让观众意识到他们应该关注镜头外隐藏的语言,而不是镜头内展现的美国小镇风光。

500

观众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窥视者的视角,他怀着某种目的在观察女主角的生活,配合上平静机械的呼吸声,悬疑感顿时呼之欲出。

迈克尔找妹妹的故事发生在万圣节这一天,前因后果却牵扯到十几年前的旧案,原本剧组是因为预算问题不想额外花场地费和服装费,因此干脆就把剧本设置在这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不得不说这样的改动非常高明,和《闪灵》一样,《月光光心慌慌》中在这一天里也遗留了太多了空白没有讲,比如妹妹劳丽到底对迈克尔的事情知道多少?迈克尔到底是怎么越狱的?直到电影快结束的最后15分钟才拉开了劳丽和迈克尔对峙的剧情。

500

500

这部老片是后世恐怖片的先锋,它的“可看性”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但它所呈现的拍摄手法、剧作灵感都是十分出彩的。

2007年推出了《新万圣节》,是对第一部的老片翻拍,褒贬不一。最大的改动莫过于迈克尔麦尔斯身为纯粹之恶的转变,借助时下流行的犯罪心理,详细地从麦尔斯家小时候开始拍起。

大魔王迈克尔有了更多身为“人”的色彩,他糟糕的原生家庭是他杀人的最初契机,认为只有尚在襁褓的妹妹才是唯一纯洁的人,越狱后重返故乡寻妹,心中仍然保留对她小小的爱,甚至为她摘下面具,但不明所以的劳丽拒绝了他。

于是一个纯粹恶魔的故事就变成了扭曲妹控伤心堕落的家庭伦理大戏,当然迈克尔的不死之身也没了。就故事性来讲或许这一版本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告诉你一个变态杀手是如何受到社会因素影响而走上不归路的,导演和编剧的心思仿佛司马昭之心,唯恐你悟不出个什么道理来。

500

许多老粉的不满就在于迈克尔这个形象真正的“堕落”,当魔性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也和神性没什么区别了,迈克尔作为恶魔杀人鬼的神性被消解,随着主流意识的观点被刻意打上了“悲情变态杀手”的社会标签。

诚然,的确有很多十恶不赦的罪犯,他们都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身世背景或者不容于常人的观念,但这个人是别人不行吗?为什么偏偏要让迈克尔也一起变成这个样子呢?这大概也是老粉们最大的执念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