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十二时辰之后
2019年8月12日正午,优酷视频VIP会员抢先更新《长安十二时辰》最终两集大结局。
自此,这部长达48集的古装悬疑权谋剧更新完毕。
两个月前的6月27日深夜,《长安十二时辰》作为优酷的独家剧目低调上线。而在之前,这部剧已经经历了几次官宣而又撤档的波折。
此次上线,被认为是受总局严控古装剧政策的影响。自去年税务风暴起,影视界的寒冬来临之说便不绝于耳。受到影响的一大波影视公司陷入资金链危机,偏偏很多剧目受内容政策影响无法及时播出回笼资金。除《长安》之外,《九州缥缈录》等剧也受到了影响。
将时间线拉长一些,我们会发现,这些事情早在之前就埋下了种子。
编剧的愤怒
2015年11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发言点燃了编剧们的怒火。
徐远翔说:“我讲一个观点吧,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这种公然与整个编剧群体开战的架势引发了天雷地火的效果。诸多编剧纷纷起来声讨阿里影业。
编剧汪海林:祝阿里一路走好,不送! 《心花路放》《老炮儿》编剧董润年:把贴吧吧主和无数同仁小说作者圈养在一起厮杀,这不叫创作,叫养蛊,这是对所有人尊严的践踏。创作从根本上关乎的是人心,不是金钱。 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如果有钱就能做好电影,李嘉诚早就出手了,几时轮到这些土豪?! 《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编剧余飞:请IP吧主和小说作者进入斗兽场自相残杀,这是挟资本以奴化网络作家,杀伐过后再在尸堆中携导演、专业编剧来收割这血洗的IP,专业编剧不一定配合,网络作家也会揭竿而起,我们是社会主义,不是奴隶社会。 《神医喜来乐》、《雾里看花》编剧高大庸:资本的意义本来是中性的,可以促进一个产业,也可以毁灭一个产业。这两年闯入文化产业的这波资本其实和制造615股灾的是同一拨人:穷凶极恶、无所顾忌、杀鸡取卵……最终自取灭亡。
自此之后,专业编剧群体便与所谓“IP模式”和大资本杠上了。16年到17年中,编剧们不断放话“IP将死”。而徐远翔也在那次讲话之后,淡出了阿里影业。
编剧的怒火并没有因为徐的“下课”而平息,此后,编剧们举行了“编剧嘉年华”,还提出了“剧作中心制”,携起手来捍卫编剧在影视行业中的利益和地位。
同时,IP风潮仍愈演愈烈。汪海林曾说:
之前,我就做了两个预言,一个是2017年是大IP全面扑街的一年,第二个是,2017年会是戏骨全面战胜小鲜肉的一年。现在看,我的预言基本都兑现了。 说起大IP扑街,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海上牧云记》,这个戏现在播出了,看上去也不会有电视台买了,所以我可以说了。 够大,也非常纯粹,没有任何职业编剧来捣乱,因为这个戏就是原作者和导演创作的,原汁原味的,因为有些大IP拍砸了就怪编剧,这个赖不着了。 我有很多朋友参与这个戏,我忍了很久了,今天我觉得说一说。 据说这部剧电视台看片以后,要求剪掉前八集,因为前八集节奏慢不好看。导演拒绝了,哪怕不上这家电视台,也不剪。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坚决支持导演的,什么叫前八集不好看?难道八集以后就好看了吗?! 有人说,这部剧影像特别好,拍得特别认真,一切都好,唯一不足的是故事不太好。嗯,我的女朋友一切都好,长得漂亮,性格温柔,唯一的不足是:她不是女的。 电视剧就是讲故事!讲故事不行,剧就是不行。(汪海林2017年终演讲:BlingBling又一年)
《九州海上牧云记》是九州系列故事中的一部,改编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说,导演为曹盾,也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
《海上牧云记》花费了在那个时候令人咋舌的3亿投资,最初的片花也惊艳了众人,服化道堪称精美绝伦,巨细靡遗。
然而因为剧情节奏的问题,这部剧的反响很不理想。恰恰那个时候,优酷找到了曹盾,要求他做《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
而早在十多年前,曹盾还在导演滕华涛的团队里做编剧兼摄影指导。那时候滕华涛导了一部《危情二十四小时》,就是仿照美剧《24小时》的结构。
所以当投资方找到曹盾时,他很爽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长安》上线后,其精美的视觉效果再一次惊艳了观众。不过在叙事节奏上,虽然比《海上牧云记》有进步,但还是有些观众觉得拖沓。据统计,这部剧集在播出到一半的时候,热度便开始下滑。
不过,如果静心看下去的话,会发现后面的故事格局和内涵比前半段上了一个台阶,编导想在这部剧里达成的,绝不只是一个大唐盛世背景下的反恐故事。
未来体系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不断出现的大案牍术、望楼、沙盘等系统,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有着现代信息意识的古代社会。马伯庸曾言道,从他构思这个故事起,主要人物之间的通信问题就一直是个难题。最终他通过这样一些设定,使得这个故事能够在接近现代通信技术的效果下,达到逻辑自洽。
然而,到了剧的后半段,我们发现这些“道术”都并非推动情节的根本。徐宾挑出张小敬来并非因为大案牍术,而是他与后者有私交。而望楼系统和沙盘系统在后半段也没有继续发挥作用。
这不由得让我们对这部剧试图展现的那个“大唐盛世”发出疑问。如果说大案牍术是大数据技术的古代版,那么,按照这部剧中最终BOSS徐宾的理想,大唐的最佳管理模式应该是一批精通大数据技术的官僚,依据对帝国充分翔实的记录(录入吏的工作),并依靠一套详细的法制体系,实现最有效和最理性的管理。
听起来这与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已颇为接近。按照这种设想,未来的管理体系是一个以大数据、大系统、大机器为核心的控制体系,算法和社会规则的深度融合作为灵魂,人类与机器的差别只存在于算法复杂度。
应该说这种设想确实很超前。然而,在剧情的后半段,我们看到的反恐依然是朝堂政治斗争的一部分,而龙波等“蚍蜉”的抗争,也成为了肉食者深谋远虑的一部分。剧集将这一切的实现都归结于徐宾的“脑中有乾坤,胸中有丘壑,腹中有经纶”,可是到最后,他依然抵不过暴力体系射出的一支利箭。
大案牍术
与剧中的逻辑不一样,现实中的剧集出品方优酷和它背后的阿里大文娱坚信,数据技术可以解读一切,管理一切,引领一切。
然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显示,三大流媒体端中,优酷依然是最落后的,跟腾讯爱奇艺已经差距一个身位。
更大的问题是优酷的管理层的战略定位一直在变动中,AI财经社《优酷和他的“张小敬们”》一文中说:
此前外界对阿里大文娱的质疑之一正是不懂内容。现在大文娱内部采用班委共同决策制,“我们有两层决策者,最高层是文娱班委,他们做最终的决定”。2019年2月,阿里大文娱班委成员确定为班长樊路远、三位班委分别为阿里大文娱创新业务事业部总裁朱顺炎,阿里大文娱互动娱乐事业部总裁黎直前,阿里大文娱大麦网总裁常扬。 在班委层级下,有一个内容委员会,对应的则是各个口岸的一号位。 围绕大数据与智能推荐机制设立的“北斗星”系统进行内容评级,此外还有前映会,简言之,数据为辅,人力为主。《长安十二时辰》的选角工作中,就采用了“北斗星”的意见,采用雷佳音出演其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张小敬,并在播出后获得了正向反馈。
之前影视业中流行“大数据思维”,如盛传的Netflix金牌剧集《纸牌屋》就是靠大数据技术选出了主演凯文斯派西以及导演大卫芬奇等。
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凯文斯派西和大卫芬奇拿着英剧《纸牌屋》的项目找到了Netflix,方有美版《纸牌屋》的诞生。
汪海林说:
好莱坞最近又倒闭了一家公司,老板叫卡瓦诺,犹太人,美国最有钱的富豪前二十名。他跟我们中国的马云一样,是电影界的商业奇才。 大数据就是他最先搞的,他的那些电影界,我们国家吃屎都赶不上热的,那些新概念都是他搞的。他用数学模型,判断一个项目,投还是不投,预测票房,还有生物链概念,就是跟咱们这个全产业链概念差不多。他相信大数据,过分依赖资本。 相对论传媒(卡瓦诺的公司)跟我们的中影合作了《功夫之王》,《木乃伊3》是他的,《谍影重重4》、《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是他投的,还投了《悲惨世界》等60多部电影。然后,它倒闭了。 相对论传媒玩的资本运作、大数据、生态链等等时髦概念,正是中国的很多大大小小、新新旧旧的电影公司正在尝试的。 现在银行、私募基金等诸多金融机构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片头、片尾。电影业的几乎所有的制作人,都在研究如何细分观众,利用大数据、IP精准稳当地赚钱。 我们国内的一些大的主流公司,都在扩展自家的产业链,试图成为好莱坞那个最能自给自足,供血系统完善的百年老店迪士尼。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物极必反。请记住,相对论这个公司,倒闭了。
小鲜肉经济的末路
刚刚上映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如今正经历着烈火烹油般的煎熬,口碑、票房都呈雪崩态势。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主演鹿晗。
然而这部电影投拍的2017年,至少“小鲜肉经济”还看上去很美。滕华涛说他选择鹿晗就是因为与心中印象很符合。
不巧的是,这部影片正好赶上了“IP+小鲜肉”模式彻底崩盘的风口。其实这个崩坏的趋势在2017年已经显现。当年,阿里影业出品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正是依靠大数据技术选择出了观众最认可的演员杨洋和刘亦菲,加上原著的大IP属性,这部作品看上去百分百能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它碰上了《战狼2》,后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然后2018年,IP和小鲜肉模式继续崩坏,《武动乾坤》、《斗破苍穹》纷纷扑街。汪海林也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影扑街了。之前因为阿里影业的副总,不负责任的言论,其实是说出他们心里话了,我们很多编剧都提出不跟阿里影业合作。 所以我们看到阿里真的找不着像样的编剧了。有点自尊心的编剧不会跟它合作。它的困境,它需要的是熟练的加工,阿里影业我听说是在研发编剧机器人,我们也在研制制片人机器人,跟它对接。 在它这个机器人研发成功之前,它其实确实是需要,非常好的有经验的编剧对它的IP进行加工,因为少了这道工序它形成不了影视作品。
《长安十二时辰》的编剧署名为“爪子工作室”,有报道称该工作室的法人为田妍娟,而田妍娟也是《海上牧云记》的编剧。有推测称,该剧的编剧为曹盾御用班底。
现在看来,无论IP,还是小鲜肉,都已经被证明并不是万能灵药,甚至有演变成毒药的可能性。那么如今的优酷,是否还在坚持“数据技术统领一切”的方向呢?
十二时辰之后
《优酷和他的“张小敬们”》文中说:
今年 4 月中旬,马云在阿里巴巴员工内部交流会上回应提问时,明确提到了对阿里大文娱的期望:“我们对他们充满信心”,他说,我们今天这点钱亏的起,但亏不起的是为了迎合流量做粗制滥造,亏不起的是对正能量的忽视。 阿里在内部也时常强调,要去做“小人物、大情感、正能量”的内容,端正创作思想。优酷副总裁、优酷泛文娱内容中心总经理干超是这一届干部中,少有的非阿里系背景的人。他对这些话印象深刻。
但同时,文中也强调:
今年初,十几位高管聚集在北京阿里中心30层大会议室。在这个会上,大家因为一个话题争论了起来,持续了数个小时的冲突点在于——优酷到底是内容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这似乎是组织形态复杂的阿里永远在探讨的灵魂问题。作为“政委”,孙晓光专门向菜鸟与蚂蚁金服取经,因为过去,蚂蚁金服同样在金融公司与科技公司两种定位间存在分歧,菜鸟亦如是。 实际上,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上,每个领域都会有这样的分歧。而体现在管理中,则是相当实际的困难:外行如何领驭内行。 或者说,科技还是内容,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更有意义的探讨是,优酷能够给影视行业带来什么价值。“现在不会那么强调我到底是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内容公司,我们是一家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革,而推动内容行业进步的一家公司”,孙晓光称。 跟着淘宝体系一路走来的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大文娱CTO兼优酷COO庄卓然,坚定地认为优酷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他同样表示问题不重要,关键在于如果优酷继续做一个播出平台,只是单纯的采买内容,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市面上不缺这样的公司,我们也不是这样的基因,今天优酷的选择是两条腿都要”。
这仿佛就是剧中徐宾对自己的定位一样。在上司李必和圣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做本职工作的八品小吏,但徐宾却坚定认为自己有“宰相之才”。
可这样的人物,却也并不迷信大案牍术,而是相信自己对世道人心的把握。如果说一个数据统治的世界,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对物的看法都是一堆数据的集合的话,那么《长安》一剧的结局,则顽强地把数据逻辑又重新改换为“人心”。到底该信哪一个?我们不知道。
网络上很多人在讨论《长安》是否烂尾了。还有人很坚定地认为背后还有大BOSS,徐宾只是被编剧抬出来强行终了剧情。
其实这些不太重要,无论情节多么转折多么烧脑,最终也只是编剧的脑洞,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它试图让我们相信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一切复归尘土,而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进。
长安十二时辰已结束,优酷十二时辰刚刚开始。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粽眼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