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中国不尊重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19-8-8

中国和巴基斯坦将就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举行紧急磋商。印巴关系大幅降温。在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首府斯利那加,抗议者向士兵投掷石块,有人受伤。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印度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决定可能引发与巴基斯坦的武装冲突。

500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某些区域视为本国领土。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库雷希计划"近期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很有可能与此有关。巴基斯坦媒体于周三(8月7日)宣布了这一消息。中国是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巴外长计划在北京讨论印度政府剥夺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自治特权及将其移交新德里直接管辖所带来的后果。印度和巴基斯坦此前因这片土地已两度开战。

库雷希在国防委员会会后宣布了访华计划。会议发表总结声明称,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在会上下达了"积极动用所有外交渠道以揭露残酷的印度种族主义政权"的指示。纳伦德拉·莫迪修改克什米尔地位的指令在会上被指"单边和非法","意在重新定义双边关系"。

结果,巴基斯坦宣布驱逐印度高级专员阿贾伊·比萨里亚,暂停双边贸易。两国贸易规模本就不大,双边关系紧张使其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新任巴基斯坦大使莫恩·乌尔·哈克(Moin-ul-Haq)将不会前往新德里。

同时,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行政中心斯利那加成为局势高度紧张地区。人们躲在家中,军队警戒街头。各类通信全被封锁,导致年轻人向士兵投掷石块,与使用催泪瓦斯和胡椒喷雾的警察发生冲突,数十人受伤。

印度当局打算用印度教徒来"稀释"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人口,从而加强对这片土地的控制。对于既然能够预见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应,印度为何还要修改这一争议地区的地位,龙兴春主任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龙兴春: 从印度国内政治角度来看,印度是民族主义非常强的国家,莫迪总理所在的印度人民党也是主张一个宗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独立以来,整个国家的管理都相对比较松散,地方政府的权力较大。虽然印巴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一直存在争议,但是印度始终认为整个克什米尔地区都是其固有不可分割的领土。克什米尔地区除国防、外交等权利归印度联邦政府管理外,其他均由地方政府决定。根据印度此前宪法第370条规定,克什米尔地区以外的人不能在该地区生活、工作以及拥有自己的财产。虽说这条宪法保护了当地人的利益,但是当地人口主要由亲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组成。在印巴分治的时候,这些穆斯林民众实际上是更希望加入巴基斯坦,只是受战争的影响才留在了印度。所以印度此次的行为主要是希望通过改变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人口的组成结构来加强印度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即增加信仰印度教的人口数量,稀释穆斯林人口。当前对印度来讲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外加国内事务优先于外交事务,因此才会做出这种举动。

根据莫迪下达的指令,具有特殊自治权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另一部分是拉达克。与此同时,中国认为拉达克部分地区为本国领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一直反对印方将中印边界西段的中方领土划入印行政管辖范围。这一立场是坚定、一贯的,从无任何改变。她表示,近日印方以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的形式,继续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中国外交部认为,这一做法不可接受。

龙兴春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印度此举是对中国的不尊重,同时也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龙兴春: 我认为从目前来看,对中印关系的直接影响不大。虽然我们传统主张拉达克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往来较为复杂,对中印双方来讲该地区目前还属于未定界,没有被正式划分。只是在双方当前还在谈判的情况下,印度就单方采取了实质性的举动,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从外交礼节角度来讲是对中国的不尊重,也可以理解为是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从地区局势来看,我认为对巴基斯坦影响较大。巴基斯坦的主张是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纳入巴基斯坦,因为该地区的穆斯林民众更加亲近巴基斯坦,并且他们的反应也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然而印度此次加强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对巴基斯坦来讲无论是在情感还是在现状上都没有办法接受。并且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民众,包括一些武装集团,肯定会采取措施、甚至武装斗争去抗议。由于这些武装斗争往往与巴基斯坦相关,那么接下来极有可能引发印巴的军事冲突。若印巴发生军事冲突,那么间接地就会对中国周边环境、对中印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印度消息人士透露,中印领导人新一次非正式会晤定于秋季举行。观察人士推测,中印外长王毅和苏杰生8月1日在东盟事件和对话伙伴国活动期间在曼谷会面时可能讨论了两国首脑会晤的筹备事宜。王毅向苏杰生表示:"我们愿同印方筹备好下阶段重要高层交往,办好人文交流机制、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和战略经济对话。"

显然,新德里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决定使中印关系紧张。这种紧张局势会持续多久?各方将如何走出这一微妙局面?

…………………相关新闻…………………

点燃“克什米尔火药桶” 这次印度为何主动挑事

来源:新京报   2019-8-8

为了加强控制,印度宣布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这是过去70多年印度政府一直想做而没敢做的事。

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克什米尔地区,近来安全形势再度紧张。

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近期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多次交火和相互炮击。印方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增派大量准军事部队,并加强了安全措施。

为了加强控制,印度宣布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这是过去70多年印度政府一直想做而没敢做的事。

为回应印方的举措,巴基斯坦方面称,将降级与印度的外交关系,并暂停与印度的双边贸易。

这场复杂乱局中的主要博弈方,是剑拔弩张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但与此同时,印度宣布在克什米尔东部成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试图将中印边界西段的中方领土单方面划入印度行政管辖范围,导致克什米尔局势进一步升温。

8月6日,中国外交部作出回应:“印方以单方面修改国内法律的形式,继续损害中方的领土主权,这一做法不可接受,也不会产生任何效力。”

仿佛一场现实版的“三国演义”在上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克什米尔今天的局面?

克什米尔的历史旧账

克什米尔地区大致分为三部分。克什米尔北部是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由巴基斯坦控制。大致而言,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一带就是中国古书里的“勃律”,从唐朝以来就与中国交往密切。巴尔蒂斯坦与中国的喀拉昆仑走廊相连,是中国通往南亚北部的主要陆上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克什米尔东部,是拉达克和阿克赛钦,阿克赛钦一直由中国行政管辖,虽然在地理上与克什米尔接壤,但与克什米尔的一揽子领土争议无关。而拉达克自元朝起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直到清朝中叶,才在英国殖民者操纵下通过锡克族发动的代理人战争,强行划给了印度。拉达克问题,属于中印边境争议的西段问题。

克什米尔西南部,是克什米尔谷地和查谟,印度在这里设置了查谟-克什米尔邦,这里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之前,印度一厢情愿地把拉达克也划归到查谟-克什米尔邦,如今把拉达克又单独设为所谓的“中央直辖区”。

克什米尔的乱源主要就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克什米尔谷地有700万人,97%是穆斯林。1947年印巴分治时,根据英国人操刀的《印度独立法案》,该地区可以自己选择归属。当时的克什米尔谷地领主哈里·辛格选择投向印度。但是基层、特别是山区的穆斯林,并不乐意与以印度教为主体的印度合并,而倾向于独立或与以伊斯兰教为主体的巴基斯坦合并。

印巴第一次战争就此爆发。此后,印度政府采取除国防、外交事务外,让克什米尔谷地高度自治的治理方式,这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的由来。

显然,克什米尔这片土地的纷争由来,与英国殖民末期的乱政有关。二战后地缘政治的剧烈变化,又多次让主权纷争显性化。克什米尔印巴边界线一带的争斗尤其剧烈。

废除印控克区特殊地位是“攘外先安内”

1947年之后,1965年印巴又发生过一场大规模边境战争。两场印巴战争,克什米尔都是导火索。

但战争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

2014年莫迪上台后,对巴基斯坦的态度趋于强硬。虽然他仍然主张与巴基斯坦谈判解决印巴克什米尔边境问题,但他显然不避讳战争。

去年,印巴克什米尔边境冲突导致500多人丧生,今年2月14日,印度40多名警察在据说来自巴基斯坦的自杀式袭击中丧生。

对于当时处于大选阶段的莫迪来说,这是展现强硬姿态获取选举红利的好机会。强硬的莫迪动用了印度空军12架飞机空袭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分子营地,结果没有起到什么威慑作用。突袭战中,一架印度战机被击落,一架战机坠毁,一名印度空军中校被俘。

空袭战后,印巴克什米尔边境冲突有增无减。根据印度的说法,今年以来,印巴克什米尔边境冲突已达2300多起。事实证明,与巴基斯坦直接开战是具有高风险并受到国际社会诸多制约的选项。于是,莫迪把重点转移到了内部治理。

印控克什米尔不止是边境线上与巴基斯坦有冲突,这两年内部冲突更大。2016年,印控克什米尔的反政府武装头目瓦尼在与政府军的战斗中被击毙。瓦尼死时只有22岁,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年轻人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瓦尼葬礼成为印控克什米尔动荡的新起点。克什米尔谷地对印度中央政府的敌意也有增无减。

莫迪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高度自治权,意在“攘外先安内”。但这条路同样很冒险。在外,巴基斯坦已将对印关系降级,暂停了巴印双边贸易。在内,除了瓦尼这个榜样,废除自治权还可能导致克什米尔谷地中的温和派不合作,他们本来是高度自治的受益者。

印度直辖拉达克为何没有效力

在废除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高度自治权的同时,莫迪政府又把东部的拉达克划出来设立了所谓的“中央直辖区”。

这表明莫迪政府有一个一揽子解决克什米尔争议地区的冒险方案。

所谓的“中央直辖区”,学的是印度在中印边界东段藏南地区单方面设置阿鲁纳恰尔邦的老套路。

藏南地区问题也是英国作的孽。1912年,趁着中国改制无暇他顾之机,英国占领达旺等藏南地区,与当时的西藏代表签订包括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在内的划界协议。这个协议从来没有被中国中央政府认可。

印度独立后,将这一地区视作殖民遗产,先是把这一地区设为“东北边境特区”,之后又改为“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将之改为阿鲁纳恰尔邦。

从这个路数来看,印度直辖拉达克是为今后设立拉达克作准备,想单方面改变中印边界西段的现状。

这违反了2005年双方签署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根据协定,中印度边界各段问题应该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对各自在边界问题上的主张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均能接受的调整。

这里的关键词是“双方均能接受”,而不是单方面调整。

去年中印边界第21轮谈判曾达成“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建设、妥善管控争议”等一系列共识,双方同意把这些共识贯彻到包括一线部队在内的各个层级。

现在,到了印度政府先复习和贯彻这些重要共识的时候了。

作者:徐立凡(专栏作家)

500拉达克Phugtal是世界上最难到达的藏传佛教寺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