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滞涨背后的逻辑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500

比亚迪在今年3月份完成定增之后,5月份创了新高,随后整体表现就是那个睡眼惺忪,萎靡不振的样子。

到今天,宁德时代的市值都已经是2个比亚迪了,比亚迪感觉还要再一次打响7000亿市值保卫战。

单纯比较不同赛道公司的市值,其实是一个不怎么符合逻辑的行为,尤其是连工业富联的市值都已经站上万亿的当下。

我们并不想人云亦云的找几个不涨的理由,无非就是整车竞争激烈,利润下滑,定增结束资本市场动力不足等等,这样做既耗费自己的精力,也是对大家时间的一种浪费。

比亚迪一直都是那个比亚迪,基本面上的变化也不大。目前的走势,背后是两条路线的选择。

01

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基本面

我们不否认,基本面决定了公司长期的表现。但在很多时候,基本面就是为了给上涨找一个理由。

比亚迪2、3季度净利润同比都下滑,当然可以解释成竞争激烈,行业下行。但研发费用高增,出口量翻倍,也可以看成是内在竞争力提升的表现。既然是牛市,对于利空的容忍度其实是很高的。

哲学上讲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三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对于车企来说,通往全球OEM大厂这个最终目标也有三个阶段,先切入一个细分市场挖到第一桶金,然后扩大品类,最后是各大品类融汇贯通成为跨国车企。

目前蔚小理都到了第二阶段,那就是否定自己最初高端车的定位,开始向经济型家用车方向延伸。目前看小鹏做得最好,理想则遇到了一些困难。

比亚迪现在处在第三阶段,就是全品类多品牌的全球化,而且这个第三阶段目前看走得很平稳,失败的概率并不大。

比亚迪以普通家用车起家,第二阶段的成人礼,就是否定自己以前经济型车的经验,造一款豪华车。很多人认为腾势、仰望销量不高,并不能算成功。这个要求就有些高了,上层建筑本来就是一个很顽固的东西,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从1987年起步,用了将近40年的时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相比而言,腾势和仰望速度已经很快了。

至于说它营销、产品调性不太行的,都是高估了短期的销量,低估了技术的长期作用。汽车这种集人类工业之大成的产品,品牌的基础长期有且只有技术。我现在拿出四电机原地调头,直线电机悬挂,然后你跟我说手工腰线,工匠精神,那我也只能说,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比亚迪的走势,背后是两条路线的对决,一条是AI,另一条是新能源。

简单直观点说,新能源是怎么做大蛋糕的逻辑,而AI做的则是如何分大饼的活。

02

路线之争

我们看一个行业,本质上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利润从哪里来?都说现在的AI没有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那1999-2000年那波互联网牛市,商业模式是怎么跑通的?

我们知道,经济增长的三要素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严格意义上讲,技术进步本质上是一个中间变量,最后还是要作用与人力和资本两个要素上。

上一波互联网泡沫的本质,是资本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利益转移。

简单说就是,地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从土地所有者的手中转移到互联网资本的口袋里。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和互联网从业人员吃到的红利,都曾经是地租的一部分。与其说是一波互联网革命,不如说是一场零售渠道变革。互联网将线下店搬到了线上,解决了商业网点的高租金问题,全社会受益,除了商业地产所有者。

问题是,这一次AI的技术进步,直接影响的是人力和资本之间利益的分配。

上个世纪,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让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了50倍,这既是管理的进步,也是生产设备持续专业化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总体上并没有出现大的提高。现在,AI来了,知识工作者的个人技能这个护城河被人工智能成功的全部或者部分爆破掉了。

AI这一次直接冲击的就是我们原来常规理解的一些知识工作者,比如会计师、律师、办公室文员,翻译,以及一部分医疗工作者。

上一次互联网红利靠的是土地地租的让渡,这一次,就轮到一部分知识工作者了。这部分群体以前属于大家理解的社会中坚,也就是中产的范畴,短期应对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肯定会促进全社会生产率增加。但在中短期,甚至以10年为长度的中期,这个逻辑都不见得能兑现。因为这对整个社会的职业定位,专业认知,可能都是颠覆性的,因为现有的社会、人口结构,短期内确实很难适应这种完全是后现代的产业结构。

这客观造成了一个结果,这一波AI产业进步,除了卖铲子的英伟达,真没有出现能跑通的商业模式。

我们以美国为例,理论上,医疗和律师服务在美国GDP占比中接近五分之一,AI在这个两个领域的应用一定会解放大量的社会资源,至少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但偏偏这俩个行业众所周知的推不动。

相比AI,反而不太受传统产业资本待见的币圈的逻辑更能跑通。

因为这个逻辑下的利润来源非常的简单粗暴。目前美元稳定币在国内,基本上被定义为非法外汇交易,这个结果显而易见。像比特币,USDT这些,本质上就是货币中心化,是非中心化国家铸币权向核心国家的转移。这个清单中,目前还是土耳其、阿根廷这些通胀高企的国家,但这些国家体量不大,币圈最终的目标还是日元和欧元。

币圈切蛋糕的效率,那真的是又快又好。很多人不理解,马斯克为什么要做星链,不过就是把基站搬上了500KM的高空。但是如果是手机通信+比特币稳定币,这就是妥妥的全球中央银行的格局了。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03

新能源时代星辰

做蛋糕,大部分时候都比切蛋糕难得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二八现象在所难免,而新能源则是跳出全球分配格局的唯一解。

我们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的这么一个画面:一个现在经济发展明显落后的非洲人,每周工作四十个小时,有车开,有房子住,没有饥饿。这个结果能做到么?

完全能。

因为财富的本质是能源。我们以最基础的生存要求食物为例,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就会有无限的食物。因为现有的技术,可以做到通过二氧化碳和太阳能,人工生成淀粉。只要能源管够,就不会缺食物。

很多人低估了能源的作用,为什么俄乌危机之后,德国快速去工业化,其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俄罗斯的便宜能源供给,德国工业竞争力无可避免的下滑。

新能源的方向,就是如何能找到越来越便宜的能源,做大全世界的财富总量。这个方向目前大家的预期比较一致,那就是遵循摩尔定律的光伏加上氢能这个能源wifi。

很多研究员推荐电力的逻辑是建立在涨电价的基础上,但是未来的能源价格,一定是越来越低的,因为光伏发电的成本,会不可逆的越来越低。

关于能源,目前最远期的框架是电力人民币。

全球贸易货币,最早是黄金白银这些贵金属,上个世纪40年代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固定兑换一盎司黄金。虽然用信用货币美元替代了黄金作为全球贸易货币,但美元还是要靠黄金来增信。70年代之后,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美元以石油为基础,成为全球主要的贸易和储备货币。

但是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代价,大家都看到了。对于人民币全球化的路径,目前并没有共识。

但是有一条决定汇率的路径现在看非常符合逻辑。未来能源价格的核心是电力,各国之间汇率的比价,可以建立在稳定的,可靠的,可以对外持续交易的电力价格的基础上。

但各国之间现有的普通民用电价并不能作为比较的基础。必须是稳定的,可靠的,可以对外持续交易的电力价格。

首先是稳定可靠,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电价并不贵,但是供应很不稳定,三天两头停电,这种低电价就属于名不符实。

其次,必须有富裕的,可以对外交易的发电储备。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最近二三十年用电量已经趋于稳定,根本就没有可以对外交易的冗余电量。对外交易电力,边际价格可能是天价。

想要满足上面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强大的全国性的统一大电网,另外就是要有足够多的新能源发电能力。

这个方向现在有哪些公司呢?

下游造电动车的比亚迪,中游储能的宁德时代,上游的光伏发电的隆基绿能。

这条线在这波牛市中,相比AI表现都不怎么好。

04

资金的选择决定了当下,但未来取决于谁能把蛋糕做大

AI的问题不在没有商业模式落地。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美股是一定要在AI上雕出花来的,哪怕是左脚踩右脚,原地升天。

有一本网红畅销书《大衰退》,里面有这么一个段落,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房价的情况:

“日本央行在1980年末期也的确派遣了巡视员去向银行主管们警告已经开始显现的问题,但是却收效甚微。因为作为放贷方的银行一口回绝了日本央行的警告,并且反过来质问为何它们不能向房地产——一种在过去40年里价格从未下跌过的资产提供贷款。日本央行的巡视员们自己也发现,面对这些无可否认的记录,他们也很难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予以反驳。一些巡视员或许可以辩解说,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了40年并不意味着在第41年还会上涨。但是这个主张在当时那个弥漫着过度自信的氛围中根本没有说服力,银行依旧为不断升值的房地产提供贷款,直到最后局面完全失控。”

市场对美股的信仰对么?我认为没错。你要是跟我说,美股要崩,我也认为你疯了。推土机前面捡钢镚,当然是有问题的,但问题是现在美股是推土机,做空才是捡钢镚。

真正核心的问题是美元,看看美国现在的制造业,再看看它的财政纪律,但凡你还能有点常识,你都不会得出美元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结论。

让我给你讲一个好像是段子的真实故事:

上个世纪60-70年代,0.68苏联卢布还可以兑换1美元。后来我们知道了,1994年11月25日,卢布的官方汇率为3235卢布兑1美元。

苏联在历史上给了印度大量的援助,其中一部分变成了印度的外债,市值大约100多亿卢布。一向在还债方面拖拖拉拉的印度趁着苏联解体,仅用100万美元的外汇,偿还了价值100多亿美元的苏联债务。

美元就不会复制苏联卢布的历史么?如果你认为不会,那我认为你肯定是低估了历史周期律的作用。

美股要坚持AI的方向,A股的科技成长做的是美股映射,既然牛市要做科技成长,那A股的资金目前就堆在了AI上。

有个作文题目是,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使自己更加光明。AI倒了,资金也不见得会流到第二条路线,但这条路线确实是产业资本的方向,也是目前看唯一能够做大蛋糕的方案。

当前的比亚迪,大概率处在一个攻守兼备的位置上。作为全球性的新能源龙头,市值才八九千亿人民币,不过就是洒洒水。

如果你认为这是个牛市,那它只是还没涨;如果你认为这是个熊市,那他可能还会给你带来正收益。

具体怎么选就要看你的风险偏好了。不妨各自努力,顶峰相见吧。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