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级护卫舰项目与东大制造业全球占比30% 的影响力!我们航母建造数量多少合理?

前言

近期,美国海军正式宣告终止“星座” 级护卫舰项目,仅保留两艘在建舰艇的订单以维持造船厂运营。这个事情表面上看似西大工业能力衰退,实际上是对全球影响力的下降的实证,会让全世界更能看清楚西大的虚实,今天就说一下这背后的瓜,再谈谈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有多少,以及航母该造多少才合理!

星座护卫舰背后的故事

按照道理来说“星座” 级护卫舰的起步应该很顺,当时大家都没有觉得项目会失败,也不可能失败。该舰最初选定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的FREMM 多用途护卫舰作为设计母型,这款舰艇早已在法国、意大利、埃及、摩洛哥等国海军服役,经过了实际使用与长期航行的检验,是公认的成熟可靠型号。

美军最初也宣称,新舰与母型将保持85% 的通用性,计划批量建造 20 艘,以此快速填补舰队战力缺口。但这个项目,最终却陷入工期延误、成本飙升的大坑,根源在于美国海军自身的工业体系混乱与管理失序,非常带有咖喱国的特点。

500

项目推进过程中,美国海军将舰船设计外包后,就开始瞎指挥!进入了无休止的需求变更。为适配自身所谓的作战需求,军方不断对动力系统、武器配置和上层建筑提出修改要求,从适配“宙斯盾” 系统到更换美制核心设备,从延长舰体到重写 作战系统95% 的软件代码,一系列改动让新舰与母型的相似度骤降至仅 15%。即便技术方案冻结仍强行修改的做法,本质是外行管理内行,就是西大海军没有人懂如何造军舰——脱离实际的指标,完全无视船舶建造的工程规律,直接导致首舰交付时间从 2026 年推迟至 2029 年,项目耗资已达 20 亿美元,而施工进度却仅有 10%。

500

西大造船业:人才都跑光了,没人会造舰!

西大舰船工业人才体系的全面崩塌。不仅熟练工人缺口巨大,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曾坦言缺超3000 名合格造船工人,核级焊工这类关键岗位的培养更是需要 5 - 7 年,且连培训老师都极度短缺;舰船设计师、海军工程师等白领技术人才也大量流失,因为他们在其他行业挣钱更多,导致美国海军自身的设计力量也持续萎缩。

没有懂行的人,让美国海军早已丧失推进新型舰艇项目的能力,如今依赖的伯克级驱逐舰、福特级航母,均是传承自过去的设计框架,而福特级航母甚至还暴露出超几千处焊接缺陷的严重问题。此前韩国曾提出可每年建造5 艘同类型舰艇的方案,但若对照 “星座” 级的混乱局面,即便交由韩国建造,恐怕也会因美方持续变更需求、供应链配套脱节等问题更加严重。

以前总有人吹:东大工业搞不过西大,人家能调动全球资源碾压我们!我们打不过,要投降。但事实已经击穿这种迷惑—— 西大即便在冷战时期,也从未真正实现全球工业资源的高效调配,如今这种能力迅速衰退。

500

与美国工业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据全球约30% 

这里的制造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生产的关键指标,这个不是简单的产值叠加,而是企业生产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等中间投入后的净增量。

假设造船厂造一条船,订单总价是2000 万元(这是“总产出”),但造这条船时,企业需要外购钢材(500 万元)、主副机系统(100 万元)、电子配件(50万元)、电力(5 万元)等中间投入,合计 655 万元。那么这家造船厂的制造业增加值= 总产出(2000 万)- 中间投入(655万)= 1345 万元。

这部分新增价值,最终会转化为工人薪酬、企业利润、国家税收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贡献。

采用增加值统计全球占比,核心价值在于避免重复计算。若按总产出统计,造船厂售价中已包含钢材厂、主机的产品价值,再单独统计上下游企业的产出就会造成数据虚高;而增加值仅核算每个生产环节的新增价值,所有环节的增加值相加恰好等于最终产品价值,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

“作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要素,中国制造业以30% 的全球增加值占比,创造了人类工业史的纪录 —— 这一比例不仅远超美国(约 16%)、日本(约 7%)等传统工业强国的总和,更关键的是,它建立在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之上:从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到电子元件、基础材料等核心零部件,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全产业集群覆盖’,而这正是美国舰船工业早已丧失的核心能力。全球每 100 元制造业新增价值中就有 30 元来自中国,背后是近 300 个细分行业的协作”

更关键的是,高附加值产业贡献持续提升——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增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高端船舶等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都是领先地位。

若以购买力平价(PPP)核算,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超 35%,30% 的名义占比并非产能上限,而是持续升级的起点 —— 按照现有发展态势估算,最迟至 2035 年,这一占比有望提升至 50% 以上,

如果反映到造船能力,东大是西大的200倍,现在西大拉着韩国造船厂入伙,结果现在也是被一顿收拾。

500

西“去工业化” 资本眼里只有钱

历史上的西方列强,都是工业国,但如今这些国家都在“去工业化” 道路,工业体系持续萎缩,昔日的 “列强” 逐渐沦为 “列弱”。问题根本是现代工业存在投资周期长、利润回报慢金融等虚拟经济、管理运营复杂度高等特点,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动下,大量资本从实体工业抽离转向虚拟经济。所谓 “环保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 等,这不过是资本的借口,转移焦点,背后是利益与国家发展的矛盾,也就是资本没有什么国的概念。而资本这东西说到底是人性,是人性的弱点。

这里也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资本是以利润为中心,如果工业利润增加,那么这些资本就会回流到产业上,当然有东大这种世界级卷存在,不会让利润太高,现在英伟达市值超高就说明很多资本把盈利点押到了AI上,但现在人工智能还没真正实现盈利,那么也就是说明西大工业能力再怎么搞也是恢复不了,除非是有新的工业革命,带来巨大利润提升。

我们多少航母才合理?

现在西大占全世界工业产值16%,核动力航母11艘,就算到明年退役1艘那么还有10艘,而我们工业增加值比西大多1倍,那么我们航母可以达到20艘,这个数字听着吓人,但我们航母号段是16到30,容量是15艘,似乎偏离也不是太多,而且现在已经有了3艘,后面还有12艘容量,当然也可以采用增加吨位方式,达到吨位平衡也是可以的,不过即便是对折有8艘也是很好了,当然至于航母数量多少,影响因素很多,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可不是我们这里键盘敲敲数字这么简单。

当然批量造航母的时候,还得时不时喊喊“航母无用论”—— 毕竟只有胖了的人才天天说减肥,实力够了才敢装低调!

我们落后了几百年,现在终于追赶上来,一路坎坷大家都是看得到,我们不会搞什么全球争霸,但我们要回到5000年来应有的世界地位,海上力量也要同步!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