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印度建立直接支付机制,SWIFT与美元体系控制逐渐松动
欧盟与印度建立直接支付机制,SWIFT与美元体系控制逐渐松动,美元中心化进入退潮期。
1. 印度储备银行(印央行)发布声明,印度和欧元区已同意开始正式工作,将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UPI)与欧元体系的TARGET即时支付结算(TIPS)直连。技术集成完成后,印度卢比与欧元零售系统之间就会有跨境即时支付渠道。这绕开了SWIFT与美元体系,加快了支付速度,也能降低成本,跳过了中间商。
2. 技术性来说,UPI是印度已经发展成熟的支付体系,不需要新建。欧元的TIPS也是成熟的,二者互连就行了。以前印度汇款人将资金转给欧洲收款人,先要卢比兑美元,再美元兑欧元,还要通过纽约代理银行的美元清算。表面上银行有卢比与欧元的兑换价格,其实是通过美元对二者比值推算的,大多数银行维持的是美元市场而非欧元市场。
3. 相关基础知识是,每个国家发行自己的货币,电子的需要清算系统,就是数据库上的数字为什么是合法的钱。这不难,就是央行负责这一切,确认电子钱是钱,而钱交易换主也要央行来确认,这就是清算,中国是CNAPS,最初是对内的。技术上为了提高效率,还分大额HVPS、小额BEPS、网银IBPS几个子系统。对内清算是一个最基础的系统,如果发展到对外清算,就需要另一个对外的子系统,中国是CIPS(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处理人民币内外交易、以及外外交易(也就是离岸)。CIPS处理请求后,最终是接入到CNAPS来处理。欧元整合了多国央行,境内与跨境转账系统都是TARGET2。美元境内结算的叫Fedwire,跨境/离岸清算系统叫CHIPS。
4. 印度的大额支付系统叫RTGS,小额零售的叫UPI(统一支付接口)。这个UPI是印度很骄傲的一个发明,向多国推销,支持网络支付。但印度比较落后的是,跨境结算没有独立系统名称,用RTGS系统和2022年推出的Vostro账户机制顶一下。这个Vostro账户,就是境外银行在印度银行开设的卢比账户。俄罗斯和印度做石油生意就是这么干的,收了很多卢比。等于是人家要按印度规矩来办,而不是和人家对接。现在印度终于用UPI和欧元区对接了,开始想办法了。
5. 卢比和欧元直接对接,人民币与卢布直接对接。这在以前的理解里,都是属于自己搞事,不是标准动作。理论上来说,全球所有国家都来参与SWIFT报文体系,按统一标准提出货币转账、兑换要求,这是方便全球统一做生意的体系。历史上SWIFT起了很大作用,大家不用分头对接,都按SWIFT的规矩办,就能加入全球做生意。
6. 但是,SWIFT干着干着就不对劲了,出现了极度美元中心化的现象。所有货币都与美元换,直接换也有,但占比太小。成对交易份额最高的是美元与欧元,占比22.7%。与美元无关的成对交易中,份额最高的是欧元与英镑,但只有2.0%。人民币在SWIFT里占比7%(总比例200%),其中6.6%是和美元换,和其它货币换的太少。这是一种金融现象,人们图方便就自然选择优势最大的一种货币,最后就中心化了。
7. 美元中心化虽然理论上方便,但是各国慢慢认识到不对劲了。一个是SWIFT效率太低、手续费太高,二个是都经过美元转,让美国占太大便宜。而且用美元有风险,被冻结股收制裁,美元价值下降等等。现在趋势是,有实力的货币,觉得不需要让美元占这便宜,纷纷商量搞事,“没有中间商”的去美元化运动越来越火。印度就是比较积极的,如和东南亚直接贸易。南美区域内交易也有去美元化的动作。全球多地都有行动,美元中心化进入退潮期。
8. 去美元化干得最大的中国。已经不想在SWFIT里面打了,专心发展CIPS,想方便做生意就来CIPS。这是用CIPS来和SWIFT对抗,一国的体系和世界体系,表面上看不对劲。但由于中国实力强大,实际也能搞起来。SWIFT实在太落后了,1970年代搞起来的,缺点太多。




亚洲视觉科技研发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