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500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评论了NY Times上一篇黑中国的文章,可能是引用了一些文章原文,公众号发了几次,都过不了审核。那篇文章是“国家崛起但是小民痛苦”的陈词滥调,有趣的是评论区。文章的评论区里面的美国人,基本都在说这篇文章说的问题,同样适用于美国,甚至美国的问题更严重。前十条评论中有八条都是在抱怨美国。

  于是我写了这么一句评论:今天喜欢阴阳怪气中国的人,碰到最大的问题是 - 他们阴阳怪气的那些,与其说是描述今天的中国,不如说是描述今天的美国或西方。他们说的那些问题,在中国存在,但在西方同样存在,而且似乎严重得多。

  NY Times最近有另一篇和中国无关的文章,写的是大西洋两岸的欧美网友的互动,应该没这么敏感,试试能不能发出来。

  这篇文章题目是“新的美国梦是逃离”(For Some, ‘the New American Dream Is to Leave’)

  文章中写了一个德国的创作者Janis Gross在TT上发了一则嘲讽美国梦的视频,视频里描述,美国梦的现实是“每周工作60小时,只为老板能买游艇;比起气候变化,更怕收到医疗账单;街角全是快餐,新鲜食材却价高买不起;全国一半人在争论谁更蠢:特朗普,还是那些崇拜他的人”。这段视频引发了欧美网友的热烈讨论,争取到底欧洲和美国那边的生活方式更优越。

  虽然不少美国人反对格罗斯的看法,但也有很多人明确表示认同。许多美国网友引用了旅行博主Bryn Elise2023年发布的TikTok视频中提取的一段音频——远早于此次争论爆发前。音频内容是“我觉得新的美国梦是逃离”。这段视频本身获得了超过7.5万个赞,还被用作无数其他视频的背景音。

  Elise在视频中补充:新的美国梦是“收拾行囊,去往欧洲的宁静小镇或亚洲的海滨村落——在那里,我们不会被食物毒害,不用打两三份工才能糊口,医疗保健也不是奢侈品,而是常态”;她还说 “在美国,‘美国梦’的旧有概念如今已遥不可及。”她说。“人们过度劳累,勉强维持生计,连医疗保健、优质食物这些基本需求都难以满足。”

  美国人对自己的生活有诸多抱怨。然而,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前景,却比欧洲好很多。美国至少还有互联网、AI和欣欣向荣的股市。俄乌战争以来,欧洲的经济衰退,物价上涨。欧洲经济领头羊 - 德国的人均GDP在三十年前和美国相当,但现在只有美国的65%。如果让中国网友评价欧洲和美国,绝大多数人会认为美国人过得比欧洲人好很多。

  同样,如果把上面这些文字中的美国换成中国,就是我们在中国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内容,房价下跌,内卷竞争,消费萎靡,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中国的医疗和食品安全也是网民吐槽的重点。和美国一样,中国互联网上同样是各种抱怨。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普通人生活水平逐步接近发达国家,国家碰到的问题,民众的诉求和抱怨也和发达国家越来越类似,毕竟大家都是人。区别是发达国家很多问题已经出现几十年,积重难返,中国也许还有解决的机会。

  因为碰到的问题越来越相似,那些攻击中国的唇枪舌剑,就变成了回旋镖,落在美国自己身上。同样,美国的很多问题,在中国也开始出现,也会有回旋镖。

  中美欧的民众都在抱怨,但他们至少生活在一个太平世界。今天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

  2022年开始的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三年,按最保守的估计,死亡人数也是数以十万计。俄乌双方现在比拼的,就是双方民众忍受痛苦的能力。

  2023年开始的苏丹内战,几乎没有任何人关注。但这场战争已经有超过100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2000万人面临极端饥饿,总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5万人。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生在同此凉热,问题多多的太平世界,是一种幸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