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国央企166轮,什么来头?

500

11月25日,北京挺冷。

但朝阳松榆里地块的拍卖现场,火药味呛人。

现场7方竞拍,8家房企(越秀+建工联合体),7家是国央企,原本以为,又是一场,国央企大战,结果,半路杀出个民企——

懋源地产。

最终,鏖战2小时,历经166轮举牌,懋源地产以50.24亿元,18.21%溢价率,拿下朝阳松榆里地块,成交楼面地价达到了约6.21万元/平米。

据说,现场负责喊价的,嗓子都喊冒烟了。

地块起拍价42.5亿。

中建玖合一上来就想用钱砸人,每轮加450万,节奏带得飞快,懋源一点没虚,你加我也加,跟得很紧。

到了48亿,中建玖合算不过账,撤了。

金隅又补位上来。

还想着这时候,懋源该是强弩之末了,结果懋源跟金隅又单挑了半个钟头。

中间越秀+建工联合体想趁乱捡个漏,牌子刚举起来,就被懋源瞬间压了下去。

意思很明显:这就不是你们的事儿。

三个月前太阳宫土拍,懋源就亮过相,当时跟中建智地干了50多个回合惜败,事后有媒体形容:这是民企最后的倔强。

回头再看,原来是热身。

问题来了,敢在国央企嘴里抢食,这个懋源地产,究竟是什么来头?

这一家北京本土的老牌开发商,2000年成立,路子一直挺野。

早年,懋源地产靠做刚需盘起家,2002年开发“三环新城”,体量100多万方,赚了第一桶金后,立马调转船头。

2010年,开发“红玺台”项目,懋源给自己贴了个标签:

高端定制。

这个项目在当时很火,获得了 “中国地产新视角最受期待东方豪宅” 等多项荣誉,也通过这个项目,懋源地产算是在北京中高端市场,站住了脚。

到了2010-2015年,地产高周转模式已经有了雏形,三个月开工六个月开盘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懋源反着来,主打一个:

慢。

拿地慢,几年才拿一块地。

开发也慢,2013年夏家胡同的地王(懋源·璟岳),2015年孙河的地(懋源·璟玺),从拿地到卖房,都拖了5年以上。

慢有慢的道理,两个项目的品质都不错,收获了市场的认可,尤其是富人群体的认可。

那时候,懋源地产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产品品质在线,据说不同的户型都有专门的设计师操刀,装修也是行业的天花板级别,圈里对其的看法是:

小而美的代表。

到了2021年,爆雷潮开启,以前跑得快的那批,倒得也快,国央企开始起势,懋源地产也在这时,选择调转船头,开始积极参与土地竞拍。

2021年10月,在丰台周庄子拿地,2022年6月又在北京顺义区薛大人庄村拿地。

开发也显著提速。

2021年的周庄子地块,开发了三个项目,煜泽台、璟廷、璟瑜,在8个月后相继取证,2022年的地,开发了璟橒项目,当年年底就取证了。

同时,开发范围也开始外拓,从南三环,到北四环,再到北五环外。

要问原因,世道变了。

懋源地产的大本营在丰台南三环。

要知道,房企,特别是民营房企,往往是靠深耕某一个区域发家,大本营的情况,可以说关乎生死。典型的像华夏幸福、荣盛、隆基泰,环京地产不行,自己就垮了。

2021年前后,一线城市的战略地位提升,各大房企都开始争着“进京赶考”。

懋源地产大本营南三环“卷”成一锅粥。

赶考的房企们带着新产品杀入,得房率高,户型好,关键价格还打折。

2022年,懋源地产周庄子的项目“煜泽台”,开盘时售价高达13万元/㎡。

现在,隔壁的新房卖7万、9万,品质还不输你。

前段时间,懋源煜泽台交房,部分业主吐槽质量不过关,人花了200多万精装款,验房发现几十处大理石断裂,和懋源沟通,据说处理拖沓态度差,几个月问题没进展。

还有业主反映部分产品“货不对板”。

500

本来就是旧时代的产品,加上口碑下滑,那谁还买。

所以,包括“煜泽台”在内,懋源地产几个三环、四环项目,最近日子不好过。

部分特价房,直接干到了8万/㎡。

只能说,这就是被时代车轮碾压的滋味。

而不想被碾压,就得变快。

看懂了这个,其实就能就明白,懋源为什么要在今年,死磕太阳宫,死磕松榆里了。

去年,懋源地产在顺义温榆河畔做了一个豪宅项目,叫懋源·云紀。印象中,这是懋源地产第一次出北京五环。

为了把产品做极致,懋源自己把云紀的容积率,由1.6降低到1.05,少了8000㎡的货值。

但是,即便这样做产品,项目去化依旧尴尬。

开饭馆的都懂:

厨子手艺要是没法长进,那就只能换个更旺的地段。

往外不行,只能往内。

因此,懋源必须回城,回到真正的核心区。

松榆里这块地,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速。

东三环到四环之间,断供四年,出门就是地铁,溜达着去合生汇,离国贸几脚油门。

这种地段,不需要讲故事,不需要画饼,只要产品不拉胯,那就是硬通货。

对于急需回款、急需安全感的懋源来说,这是一种确定性——

与其去偏远地区赌未来,或者在红海里跟国央企卷价格,不如花大价钱,占住核心地段,做一个高溢价、跑得快的项目。

快速回笼资金,把现金流盘活,这是民企现在的生存逻辑。

前两天上海土拍,两个溢价地块,都是由民企拍下,也是一个道理。

这事儿我们聊过,链接放在末尾,感兴趣的可以瞅瞅。

回到懋源,至于松榆里地块,最后是做成标杆,还是被市场教做人,那就看懋源的手艺,还能不能跟得上这个挑剔的时代了。

毕竟,现在的买房人,钱包捂得都紧。

但不管咋说,敢掏出50亿硬刚的。

是条汉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