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打麻将边治老年痴呆?看华西如何重写“变老的方式”丨长寿诊所寻访档案

500

衰老是什么?

一个缓慢的失去过程:肌力的下滑、记忆的模糊、平衡的迟钝。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智能可穿戴健康管理系统实验室,科研团队首先从微观信号入手——跌倒前的一秒钟、脑波的轻微波动、麻将桌前的笑声,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正是他们捕捉衰老迹象的关键。

而这些科研成果,逐渐被应用到病房的全人管理(区别于以器官/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中,再延伸至社区,形成干预和长期随访的闭环体系。

而在了解完这些最前沿的成果后,我们甚至下意识发出了庆幸的感慨——感觉自己以后不用担心会得老年痴呆了!

500

500

相比检测(跌倒),预防才是关键

“跌倒”,是老年人失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华西医院的江宁团队选择从这里切入。

“检测(跌倒)已经没有意义了,预防才是关键。”江宁提到,“(因为)后果已经很严重了。”

预防听上去简单,最大的拦路虎,却是“依从性”。

“老年人不喜欢这样带东西。” 教授补充道。任何需要老年人主动佩戴的可穿戴设备,都可能因为“忘了”、“不舒服”或“懒得戴”而失效。

既然现实世界中难以捕捉“即将跌倒”的瞬间,华西干脆在实验室里“造”了一个。

在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管理系统实验室,研究人员用测力台、红外捕捉系统和分离式跑台构建了一套模拟环境:让受试者正常行走时,突然让一侧的跑台停止,从而安全地诱发“接近跌倒事件”,并完整记录下姿态、力量和反应的数据。

500

图注:乍一看像是跑步机,人也确实可以在上面跑步,而人在上面行走或者跑步时,结合传感器、周围的红外动作捕捉相机,它能够把动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膝盖弯曲了多少度,脚掌着地的力度、身体是否歪斜等精准记录。

这些数据最终被用于训练算法,让系统能通过普通摄像头识别出“即将跌倒”的高风险姿态。这样一来,不需要佩戴任何设备,只要利用养老院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就能提前发现危险,这对市场的价值不言而喻。

于养老机构和保险公司而言,这直接关系到安全与成本,因此价值可见一斑。

500

与身体的衰退相比

“脑子的退化”更让人害怕

华西的研究重点之一,是MCI(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前期阶段。用江宁教授的话说,阿尔兹海默病几乎不可逆,但MCI是可逆的,所以这才是能真正“发力的地方”。

但问题是,中国有高达数千万的MCI患者“隐匿在社区”。他们没有主观症状,不会主动就医。如何把这些人找出来,并进行干预?

华西设计了一个“社区三级闭环”方案:

首先,利用老年人已有的年度体检数据,跑一个大数据模型,零成本广筛高风险人群。这便是“体检大数据初筛”。 接着,高风险人群无需涌入大医院,而是到社区服务中心,用便携式的脑机接口(EEG)设备做10分钟精筛。这便是“社区脑机接口精筛”。 最后,确诊的患者,依然留在社区,用同一台设备接受tACS(经颅交流电刺激)的非药物干预。团队为此专门开发了非药物的脑机接口电刺激干预方案,旨在社区层面实现低成本、广覆盖的早期干预与逆转。

500

然而,和运动、营养等常规干预一样,MCI的治疗也常常因为依从性差而难以持续。

华西的解决方案,跳出了以往的医疗框架,选择了一种更接地气的路径:允许老年人在接受tACS电刺激的同时,打麻将!

江宁老师介绍,打麻将需要专注、记忆、判断、社交,本身就是认知训练。目前已在南充等地的社区试点超过300人,受试者在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上均有改善,且坚持率超过90%,干预效果是“出奇的好”。

让医疗介入变得不再对抗人性,而是顺着人性去设计,融入到人人都“喜闻乐见”的日常娱乐时,可能才是最聪明的办法。

500

图注:实验室里的经颅磁刺激+脑导航系统,是他们试图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攻克阿尔兹海默病的关键装备 

500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成历史,

构建“全人管理”的关怀体系

在华西老年医学中心,诊疗模式已不再囿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思路,转向以“全人管理”为核心的关怀体系。医生不仅关注血糖等生理指标,更重视患者的生活功能状态,常会询问“您还能自己出门买菜吗?”“晚上睡得怎么样?”等问题,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诊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以一位因肺炎入院的衰弱老年患者为例,整个多学科协作(MDT)流程如下:

在ACE(老年急性期快速回复单元)单元,呼吸亚专业医师负责抗感染治疗;同时,营养师会立即介入评估其营养状况并制定支持方案;康复治疗师会设计床旁活动以防止肌肉流失;护士团队会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以预防谵妄;药师则会审查其所有用药,避免不合理药物相互作用;也会被纳入中心的长期随访系统,定期复查步速、握力、体重等功能指标;与此同时,还会提供老年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治疗教育。这种并行的、多维度的干预,正是MDT协作的精髓,其目标是让患者出院时不仅疾病得以治愈,功能状态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若患者因急性疾病再次入院,将被优先安排在ACE快速康复病房,以确保急性治疗与功能恢复的连续衔接。

500

从实验室到社区,华西给出

“温度、标准、执行”的长寿答案

华西的探索,看似都落在老年端口——防跌倒、抗失智、治共病等等。但如果把镜头拉远,在长寿还未打牢根基的如今,它细细打磨的,其实是一张关于“长寿”的底网。

某个单点的突破不足以促进国民的整体健康长寿,后者更依赖一个社会能否让人“活得久、活得好”的系统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华西努力把科研从实验室推到社区,把临床路径延伸进政策设计, 让“长寿”这件事,有了温度、标准和执行的可能。

或许正如一句老话所说:“功不在朝夕,事在深根。”纸上谈“长寿”,终究隔着一层;

唯有那些在病房、社区、政策之间往返的人,才最清楚——长寿不是延年,而是延稳。

这,或许才是应对“我们能否重塑“变老”的体验?”能交出的“华西答案”。

想了解更多长寿诊所寻访档案系列内容,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时光派后台回复 长寿诊所寻访档案 ,立即Get!

声明 - 本文内容仅用于科普知识分享与抗衰资讯传递,不构成对任何产品、技术或观点的推荐、背书或功效证明。文内提及效果仅指成分特性,非疾病治疗功能。涉及健康、医疗、科技应用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医疗相关请寻求专业医疗机构并遵医嘱,本文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如欲转载本文,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授权与转载规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