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身份戴真帽子,学术界“过五关斩六将”,“关”在哪里?
当无数中青年科研人员被论文、期刊、基金、“帽子”缠得苦不堪言的时候,一个无才无学的高中生凭编造的光鲜履历、论文和各种人才头衔却能顺利当上一本高校博导、“首席科学家”,这说明了什么?
撰文 |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把一个假冒各种光鲜身份,实则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当成杰出科学家引进的荒唐闹剧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如何看待这件事?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当事人的高中学历不是问题的重点,毕竟科学史上有很多没有什么学历的人也做出了伟大的科学贡献,如刚刚去世的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2025)高中毕业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对于天才的评价,学历历来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笔者一直坚持认为,对于该事件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当事人的屁股上,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存在严重纰漏,所以才闹出如此大的笑话。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慨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现在各高校的进人原则可谓异常严厉,层层关卡构筑了如同马奇诺防线般的壁垒,那些繁琐的关卡恨不得把求职者的祖宗八代都挖一遍,如此严格的选拔程序怎么还会出现这么大的疏漏呢?这才是需要我们反思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对已经被扫地出门的当事人穷追猛打。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痛打落水狗除了热闹之外于事无补。
众所周知,现在的科研院所和大学进人的一般流程是:发布特定学科用人的招聘广告,教研室或研究中心等基层机构审核求职者的履历和学术水平,然后是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求职者的资历、学术水平、思想状况等进行面试,通过的候选者再报送到学校人事处审核与外调,最终进入学校学术委员会层面的终审面试考察。这四轮审核下来耗时少则3~5个月,多则半年以上,如果严格按照这个人才引进流程执行,很难出现本案例中的事件。现在问题出了,这套流程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笔者曾戏言:如今能进入学术界者必须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煎熬,然而造假者竟能堂而皇之地把所有的关口都绕过,那些守关的“将”在哪里?难道那些关口都步调一致地冬眠了,完全沦为摆设?显然不是。
造假者能顺利走完这个人才引进流程而不被发现是很难的,这种概率小之又小的事件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因此,假设各个关口都正常工作,那么这个案例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当事人是如何过关斩将的?笔者猜测,只有两种情况有可能完成通关。其一,完全走高端路线,集各种称号、帽子与荣誉于一身,成为行走的符号展览馆。从而可以省略人才引进前端的诸多环节,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捷径直接进决赛,会评专家无暇或者没有能力深究求职者光辉履历信息的真假,造假者借此蒙混过关顺利入选。这种情况发生的背景在于,当下各个高校都想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学术业绩,管理者在政绩压力的驱使下,不惜在信息核查不完备的情况下简化流程,这已经成为高校引进高端人才的飞地监管盲区,只要求职者前期准备充分,并敢于天花乱坠地忽悠高校/研究机构的管理者,就有可能实现目标,旁人也懒得去质疑,相关单位也不敢忤逆权力的决定,这是权力阴影扩散带来的后果。这个模式需要求职者准确了解大学的运行模式,并且胆大心细,充分利用各种模糊信息(如国外信息、同名等),另外,高端路线还可以击退来自底层科研人员的猜疑,毕竟挑战权威一旦失败代价很大,信息不对称规则在此刻成为多方的一种保护措施。但是造假的高端路线也是一个自我摧毁的赌局,为了维持虚假符号的功能,难度很大,日常工作的很多细节都是巨大挑战,甚至大到作假者难以为继的地步。
其二,低端路线,利用人脉关系打通关卡走完人才引进的全流程,这个进阶链条需要前端有实力人物的保驾护航,但是这个模式最终能走到哪个环节充满不确定性,通常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去这么做,毕竟一旦引进庸才,主管者事后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更何况协助求职者作假风险太大,实在是没必要。再有,基层单位的话语权原本不大,还有多个上级主管部门监管,这个“保驾护航流程”时刻会搁浅。这个模式的特点是,通关流程对求职者身份的要求不是非常高,不必把自己包装得太显眼,只要中规中矩、稍有亮点即可,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毕竟走这个流程获得职位的人,待遇与级别都不会很高,即便造假成功所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小。由于谋得的职位也比较普通,通常不会引起外人的注意。
由于现在官方披露的相关信息极为有限,内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旁人只能猜测,好在该事件会加速各科研机构在人才引进中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消解人们对于各种符号的迷信。
科技实际上是一项非常保守的事业,哪有那么多的科研奇迹和人才频繁横空出世,那些所谓的遥遥领先大多是注水或者弄虚作假的产物。除天才外,大多数人才都是经年累月缓慢积攒学术资本才成长起来的,至于能否绽放得光芒四射,除了自身努力外还要有机遇的加持,保守、缓慢、积累与偶尔灵光乍现才是科技界的常态,对于成果和人才的产出更是如此。现在的问题是,当缓慢积累迭代的科技发展规律遇上了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这种慢与快的对峙中,总会有一些胆大妄为的人试图冒险赌一把,毕竟“风浪越大,鱼越贵”,这或许是新时代学术造假的新理念:只要故事讲得好,不怕没有听众。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返朴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