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你相信吗?
我估计,网友们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会哑然失笑,然后说: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这绝对不可能啊!作者喝醉了吗?说醉话哪?
我的回答是,请网友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学史上,名气最大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名气最大的小说作家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当今的中国人,不管他是否爱好文学,他必定知道《红楼梦》的大名,知道曹雪芹的大名。
更让人惊叹的是,围绕着《红楼梦》和曹雪芹,还衍生了一门学问,就是红学。有人甚至说过,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三大显学,一个是敦煌学,一个是甲骨文学,再有一个就是《红学》。
在这里,我先说一下红学的发展历史。
曹雪芹奋力写作了《红楼梦》。遗憾的是,1764年春天,曹雪芹身患重病,溘然长逝。《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没有完成。曹雪芹去世后,他的好朋友敦诚敦敏接收了他苦心创作的《红楼梦》书稿,然后,由敦诚敦敏的叔叔墨香出头,把《红楼梦》以手抄本的形式推向了社会。结果,《红楼梦》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读者们欢迎《红楼梦》,也对《红楼梦》的作者产生了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们逐渐得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康熙宠臣曹寅的孙子,是曹寅小儿子曹頫的儿子。他生于1724年,死于1764年,只活了四十岁。由于雍正皇帝讨厌曹頫,竟然抄没了曹家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说,曹雪芹始终背负着罪臣后代的沉重包袱。更让人叹息的是,《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没有完稿。总之,曹雪芹的一生跟杜甫一样,也是悲剧。
人们知道了曹雪芹的情况之后,大多对曹雪芹产生了同情之心,对《红楼梦》也就越发喜爱了。
到了1786年前后,一个特别的情况发生了。有一个不敢暴露真实姓名,自称脂砚斋的家伙炮制了一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送到庙会上捞取钱财。当人们翻开《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之后,不禁感到愕然了。原来,这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内容就是《红楼梦》!所不同的是,《红楼梦》上只有故事,没有评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不但有故事,还有很多脂砚斋的评语。
人们都感到惊奇,《红楼梦》怎么又变成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呢?脂砚斋又是谁呢?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耐人寻味的是,脂砚斋始终不肯说明自己的真实姓名。他只是说,他是曹雪芹的朋友,他看过《红楼梦》的原稿,而且在原稿上写了很多批语。他还谈到了《红楼梦》的由来。他的观点有四:第一、《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以曹家为原型的。第二、贾宝玉是以曹雪芹为原型的。第三、《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第四、曹雪芹已经写完了《红楼梦》,总共十一百一十回。但是,不知怎么搞的,《红楼梦》的后三十回竟然丢失了。所以,能够跟读者见面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
由于读者的善良与无知,脂砚斋竟然得逞了。人们逐渐相信了脂砚斋的胡言乱语。
但是,到了1791年,在程伟元和高鹗的努力下,一百二十回活字版《红楼梦》问世了。这个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可不得了。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版本中,所有的人物都有了命运的结局。这个版本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至于脂砚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就成了明日黄花,无人问津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接下去,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迅速走红,成了中国读书界最喜爱的文学作品。而且,人们开始探究《红楼梦》的主题。这一下,可就热闹了。有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康熙宠臣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有人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原型是顺治皇帝和他的爱妃董小宛。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影射了康熙朝的众多名士。在清末民初换代期间,又有人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反清复明。总之,数不清的奇思异想都落到了《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身上。在一般读者看来,真是天花坠落、贝雨缤纷。
不过,人们也感觉到了,这些奇思异想都没有多少可靠的证据,完全是立论者的随意猜想。于是,人们把这些评论归结为索引派。
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索引派跟脂砚斋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在索引派看来,脂砚斋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
到了民国前期,胡适在文化界的地位迅速上升。他对《红楼梦》也大有兴趣。他坚决反对索引派,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没那么复杂玄妙,它的原型就是曹家和曹雪芹。其后,胡适又得到了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他认为脂砚斋的观点证实了他的见解,他开始大力推崇脂砚斋。当时,人们已经看腻了索引派的奇谈怪论,逐渐接受了胡适和脂砚斋的观点。就此,所谓新红学正式成立。
物换星移,新中国成立。四十年前,新中国又进入了新时期。让人感慨的是,人们对《红楼梦》的热情丝毫未减。各家出版社不断地印刷售卖《红楼梦》,影视界也一再拍摄《红楼梦》。学者们也开始重新审视《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也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霍国玲的女士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这就是:想当年,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就隐藏着曹雪芹杀害雍正皇帝的全部内情。换个说法,曹雪芹之所以写作《红楼梦》,就是为了记录他杀害雍正皇帝的丰功伟绩。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霍国玲的设想:
第一、雍正皇帝抄没了曹家的全部财产,曹家彻底破落。但是,雍正皇帝没有把事情做绝,他给了曹家一条活路,就是让他们回北京居住。至于曹雪芹,他不是曹頫的儿子,而是曹颙的儿子,他的名是曹天佑。当时,曹頫有一个丫环,名叫香玉。香玉生得美丽可爱。曹雪芹跟香玉朝夕相处,逐渐产生了爱情。
第二、曹頫不甘心曹家彻底没落,想重振曹家。于是,他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把香玉献给雍正皇帝,以讨好雍正皇帝。问题是,香玉跟曹雪芹热烈相爱,不愿意进皇宫。曹頫不理会两个年轻人的感情,硬把香玉送到了雍正皇帝身边。
第三、雍正皇帝得到了香玉,大为开心。他把香玉封为皇后。
第四、香玉虽然成了皇后,却仍旧爱恋曹雪芹。曹雪芹痛恨雍正皇帝抢走了心上人,就制作了毒药,悄悄送给香玉,要她毒杀雍正皇帝。香玉引诱雍正皇帝服用了毒药。于是乎,雍正皇帝气绝身亡。
第五、雍正皇帝丧命,乾隆当上了皇帝。他讨厌香玉皇后,把香玉赶出紫禁城,送进香山附近的一座寺庙,让她当了尼姑。曹雪芹得知香玉出宫,非常高兴。他混进了香玉居住的寺庙,跟香玉重逢。两个人秘密结婚。
第六、香玉跟曹雪芹私通的事情泄露,乾隆皇帝认为曹雪芹和香玉伤害了皇家的尊严,勃然大怒,强迫香玉上吊自尽。
第七、曹雪芹眼见爱妻被害,又开始仇恨乾隆皇帝。于是,他写作了《红楼梦》,在书中记录了他和香玉谋杀雍正皇帝的全部过程。具体说,林黛玉的原型就是香玉,贾宝玉的原型就是曹雪芹。也就是说,林黛玉和贾宝玉合谋,杀害了雍正皇帝。
上面这七条,就是霍国玲女士对《红楼梦》的观点。
我估计,网友们面对霍国玲的观点,都会拍案而起,都会大惊失色。网友们会说:我看《红楼梦》好几遍了,我怎么没有看出书中隐藏着曹雪芹和香玉合谋,杀害雍正皇帝的秘密。你霍国玲是怎么看出来的?
对此,霍国玲明确表示,她精心研究了脂砚斋的评语,她认为,正是脂砚斋的众多评语揭示了曹雪芹和香玉、贾宝玉和林黛玉合谋,毒杀雍正皇帝的秘密。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脂砚斋到底是谁?人们翻遍了史料,也找不到脂砚斋的踪影。实际上,脂砚斋的评语就是曹雪芹自己写的。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曹雪芹就是脂砚斋!曹雪芹之所以使用脂砚斋的名号给《红楼梦》写评语,就是为了揭示他和香玉合谋杀害雍正皇帝的内情。
霍国玲还宣称,任何人只要认真仔细阅读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语,都能看出来,曹雪芹和香玉下毒杀害了雍正皇帝。
霍国玲还写作了《红楼解梦》,详细解释了她的观点。
应该说,霍国玲的观点真是惊世骇俗,真是让天下人的脑海里电光闪烁!
实际上,霍国玲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出版社出版了《红楼解梦》,其印数高达数十万册。堪称反映强烈。也就是说,有几十万人花了钱,买了《红楼解梦》,想看一看曹雪芹和香玉是如何谋杀雍正皇帝的,想看一看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如何谋杀雍正皇帝的。
在这里,我想再说一说胡适和脂砚斋。想当年,胡适引用脂砚斋的观点,反对索引派。可现在,霍国玲却引用脂砚斋的观点,搞出了一个新索引派。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红学界的态度。霍国玲的观点引发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应,红学家们却沉默不语。没有任何红学家出面,驳斥反对霍国玲的观点。对此,我实在不解,红学家们为什么不对霍国玲的观点表态呢?红学家们到底是赞成霍国玲?还是反对霍国玲呢?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说一说历史学界。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的死亡是历史上的重大迷案。历史学家们一直在研究,雍正皇帝到底是如何死亡的。现在,霍国玲声称,是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历史学家们也是沉默不语。历史学家们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赞成,就像没看见一样。对此,我同样感到不解,历史学家们为什么不对霍国玲的观点表态呢?
且不谈红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表现吧,有一点无可置疑,霍国玲的《红楼解梦》大受读者欢迎。读者们都想看看,曹雪芹身为一个草民,身为一个文人,是如何下手杀害雍正皇帝的。
对这样的局面,老作家王蒙发出了感慨——如今的红学研究,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
哈哈,娱乐化的倾向。王蒙先生的评判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什么叫娱乐化的倾向呢?借用一句天津的俏皮话,就是——我逗你玩!
再多说两句,作家刘心武先生也以脂砚斋的评语为依据,提出了新的红学观点。刘心武先生认为,只要仔细阅读脂砚斋的观点,就可以看出,《红楼梦》中隐藏着雍正皇帝和废太子胤礽的政治搏斗。秦可卿的原型就是胤礽的女儿。也就是说,曹家实际上是支持废太子胤礽的。雍正之所以抄了曹家,就是因为曹家是胤礽的属下。为此,刘心武先生还创建了“秦学”,也就是专门研究秦可卿的学问。
文章写到这里,我不能不为脂砚斋叹息。人们常说,诗无定解。却原来,脂砚斋的评语也没有定解。霍国玲认为脂砚斋的评语证明了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刘心武先生认为脂砚斋的评语证明了秦可卿曹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
我们可以设想,脂砚斋如果地下有灵,一定会哈哈大笑。脂砚斋会说:哇哇,我的评语竟然有这么大神通,既能证明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又能证明秦可卿是废太子胤扔的女儿。这太美妙了!
但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却是——雍正皇帝跟废太子胤礽是死对头。雍正皇帝极端憎恶废太子胤礽。如果曹家真的收养了废太子胤礽,雍正皇帝就会极端憎恶曹家,他就绝不能让曹家的姑娘当皇后。换个说法,如果霍国玲的观点是正确的,刘心武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如果刘心武的观点是正确的,霍国玲的观点就是错误的。总之,霍国玲的观点和刘心武的观点不可能都正确,必定有一方错误。那么,谁错误?谁正确呢?
我很希望,霍国玲能和刘心武先生来一次辩论,让他们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
然而,刘心武先生已经明确表示了态度,他不想和任何人辩论。他说:他知道,红学有多种观点。但是,他不反对任何红学观点,他尊重任何红学观点。谁要说脂砚斋是骗子,他不反对,他表示尊重。谁要说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他也不反对,他也表示尊重。同时,他也希望天下人都尊重他的红学观点,不要反对他的红学观点。然后,他就踏踏实实地按照他的红学观点,写作他的红学著作,然后交给出版社出版。总之,他不争论,他只想出版自己的书。
是啊,谁的观点正确,谁的观点错误,只不过是观念不同。最要紧的还是让自己的观点变成书籍,好好地出版,然后多卖上几万册。我们看看霍国玲女士吧,不管你同意不同霍国玲的观点,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红楼解梦》已经结结实实地印刷了几十万册,霍国玲女士拿到了大把的稿费,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平心而论,《红楼梦》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众多的说辞,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和《红楼梦》有关的资料太少太少!因此,关于《红楼梦》,关于曹雪芹,就留下了大量的谜团。中国文学史上冠军级别的长篇小说竟然留下了众多谜团,真让人感慨万千!
接下去,我打算跟朋友们详细讨论一下这些谜团。
敬请网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