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了同事新买的YU7,体验是相当不错的;小米车子卖得好,确有其道理
【本文来自《小米季度营收1131亿:手机收入承压,汽车业务首次单季盈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最近刚刚试驾了同事新买的YU7,体验是相当不错的;小米车子卖得好,确有其道理,不能只看问题。
横向对比下小米汽车的优劣势:
优点:高性价比,不错的动力和性能(当然比不上国外成熟品牌),好看的外观,优秀的细节设计
缺点:安全性不足(主要问题),可靠性不足(一分钱一分货),智驾水平不足(次要问题,比华为差得远,但是仍旧吊打老式油车)
对汽车来说,不同的设计风格差异极大的,是想开的爽,还是只要买菜车,还是用于家庭娱乐等等,面向的目标客户差异相当大。对一款汽车来说,只需要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就可以有不错的销量了。比如说,日系车大部分主打经济省油,长期被人诟病的马路三大妈,销量都相当高;但是动力是否强劲、操控是否优秀,也一直是汽车的核心指标之一,如果对性能有一定需求,就很不喜欢开日系那种经济车型。比如日产天籁,传说中的大沙发,受到很多人喜欢,但油门响应迟缓,开起来非常难受。
所以说,小米的目标客户其实很明确,就是对性能有一定需求,资金又有限的群体。至于小米车的缺点,那就只能接受,毕竟车子无法做到什么都满足,需要有所取舍。多屏幕、大空间、堆砌冰箱彩电大沙发是一个方向,启动快、加速好、操控好是另一个方向,互相难以兼容。
舆论上关于小米最大的争议,在于汽车安全性不足,事故颇多。这里只能说,成年人得为自己的安全负责。确实有些人,缺少基本的安全素质,把马路当赛车场,不出事儿才怪。开动力强的汽车,即需要有一定的驾驶技术,也需要尊重交规,还需要匹配道路的情况,不能乱来。从这一方面说,国内也需要建立更加良性的驾驶文化。之前比如宝马、保时捷之类,只要买了运动型汽车的,品牌方都会有那种高阶驾驶课程,在指定路段或专业场地里面,从高速刹车开始学起。而买小米汽车的,大体是难以负担那种高额的费用的,场地方面更是又贵又匮乏,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