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误判与美日韩关系失衡

500

作者:绮蝶

特朗普年初重返白宫后,在对华升级博弈的策略下,如何构建美日韩三边关系以维护美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特朗普2.0的对华政策在围绕稀土等问题的交手下显露出更清晰的轮廓,以及韩日领导人更迭,新近当选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对华挑衅言论引发的风波,成为观察和评估东北亚格局演化及美日韩三边关系未来走势的窗口。

高市早苗的涉台挑衅言论及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言论,引起了中国和东北亚多国的强烈反对。特朗普政府的谨慎反应,也开始引起日本国内对高市路线的质疑,近日自民党内部有人也开始与她划清界限。在日本搅动地区局势的同时,韩国李在明政府也更加警惕日本战略意图,重新审视高市路线重蹈日本军国主义路线的可能性。

500

美东时间11月10日,美国保守派电台女主持人Laura Ingraham采访特朗普,特意就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的风波提问特朗普,特朗普说:“这么说吧,我们的很多盟友也不是我们的朋友。Laura,我们的盟友在贸易上对我们的剥削比中国还多”。

高市早苗的政治冒进不仅揭示了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盘踞的深层野心,也暴露了她对当前地区战略局势的严重误判:第一,她忽略了特朗普2.0的政策调整,特朗普更聚焦国内事务和美洲周边,对中日争端兴趣有限,也不认同她有关“存亡危机事态”的定位;第二,她低估了中美当前的战术性和解态势,以触犯中国大陆底线的台湾问题试探特朗普必定得不偿失;第三,中国连日来对高市早苗的警告以及相关反制举措,实际上也指向美日同盟,使美国需慎重公开支应日本;第四,李在明一向反对介入台海局势,对台海议题长期保持克制,高市早苗的激进表态与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言论无疑破坏了韩日间仅有的战略互信。

相比高市早苗,早先就任韩国总统的李在明则更成熟。顺利主办APEC峰会及接待中美等国家领导人的访问,都得到了韩国国内的高度认可,施政好评率攀升并超过60%。和前任尹锡悦不同,李在明依然重视韩美同盟,但不希望韩国成为美国对华竞争的“前沿阵地”。他上任后先访美,同日派特使访华,回到了在中美间平衡的做法,为中韩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可预测性。就在中日风波发酵之际,李在明政府宣布韩国海军暂停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联合搜救演习,并将官方排序改为“韩中日”。李在明政府11月17日还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讨论军事分界线基准线设定,这与高市早苗的对朝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500

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到访白宫。

伴随着中日外交风波,韩日之间围绕独岛、历史、半岛安全认知的结构性分歧也再度显现。这并不令人意外。

过去四年,拜登政府促成美日韩三边首脑峰会、美日韩安全及军事情报合作,目的在于联合盟友升级对华博弈,尤其在技术领域推进小院高墙,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这一时期,日本在对华科技管制、安保合作等议题上加速与美国捆绑,加剧了中日之间的互不信任。尹锡悦也在技术和安全议题上靠向美国,不但配合对乌援助,而且还将中国台湾问题升级为“全球性议题”,增加了中韩的不信任。

但是,这一时期的日韩和解更多是美国施压所致,日韩彼此缺乏调和的内生动力。日韩双边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改变。日韩和解侧重安全议题,对历史和领土争议避而不谈,这本来就是很难持久的安排。所以,一旦美韩更换总统,或者美国战略方向发生变化,日韩和解就有可能产生嫌隙。

500

2023年8月18日,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同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时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在戴维营举行“美日韩”三边峰会。

在李在明政府看来,拜登的“美日韩三边合作”,韩国是陪衬角色,且“针对中国”的意味浓厚。尹锡悦政府配合在拜登的全面对华对抗与围堵,导致韩国在大国博弈和半岛地缘政治中失去了足够的回旋空间。韩国安全政策的核心是半岛安全,反对介入台海局势。现在高市早苗的对华挑衅言论,就是日本将安全战略焦点转移至台湾。如果韩国继续留在美日韩三边框架下与日本合作,只会将自己置于和中国的对立面,陷入更大的安全风险。

目前韩国采取的各种对日行动,反映了李在明政府对高市早苗内阁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势必会影响美日韩三边框架下的韩日合作。最关键的是,特朗普2.0无意像民主党政府那样投入巨大外交资源和精力去调停韩日。韩国在战略上依然强调韩美同盟,但在地区事务上更注重平衡,尤其在半岛问题上和中美保持协调。虽然中韩关系很难回到“萨德问题”之前的状态,但韩国能够在台湾问题上保持审慎克制、在半岛议题上注重南北对话,并和中国保持协调,也会对美日韩三边关系带来变化。

当前,东北亚格局正呈现出新的动态与不平衡。美国对高市早苗涉台言论所采取的冷处理,以及李在明政府在中美之间的重新平衡,暂时使东北亚格局并未向迅速的对抗升级演变。不过,高市早苗的挑衅性言论已为美日韩三边关系增添巨大的变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