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推动“大佐”军衔复辟:军国主义野心昭然,其心必防亦必诛

中国晨报社执行社长、总编辑 高文

源引日媒11月13日报道,日本高市早苗政府在自民党与维新会联合执政协议的推动下,正在计划将自卫队“1佐”军衔改回“大佐”,并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这一看似简单的名称调整,实则是日本右翼势力毫不掩饰的军国主义复辟行径,背后藏着突破和平宪法、将自卫队改建为“国防军”的险恶用心,其心可诛,更需全球警惕。

500

“大佐”二字从不是中性的军衔符号,而是深深烙印着二战侵略历史的伤痛记忆。在侵华战争及二战期间,“大佐”是日本军队前线核心军官军衔,可担任联队长、师团参谋长等要职,许多血洗村庄、屠戮平民的暴行,都与这一军衔持有者紧密相关。对中国、朝鲜、菲律宾等曾遭日本侵略的国家而言,“大佐”是侵略与苦难的代名词,绝非可随意“恢复”的普通称谓。

日本右翼势力选择此时推动改名,时机尤为可疑。此前高市早苗公然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妄言,如今又借“军衔调整”发力,本质是想借台海局势紧张的契机,为自卫队“去和平化”铺路。他们声称“与国际接轨”,却刻意回避全球主流国家通用的“上校、中校”等无历史包袱的称谓,偏要捡起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的“大佐”,其突破“专守防卫”政策、将自卫队改建为正式国防军的野心,早已是司马昭之心,不言而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一图谋并非高市早苗个人所为,而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的既定方向。即便未来高市早苗下野,换任其他执政者,只要右翼势力仍掌握话语权,类似的“修宪扩军”动作大概率会继续,区别不过是“打明牌”或“打暗牌”。日本普通民众虽有部分人上街游行,呼吁高市早苗下野,却未必看清这一深层根源——他们反对的只是表面的执政者,却未意识到右翼势力推动的政策,本质是在将日本拖向重蹈战争覆辙的危险边缘,最终只会给日本民众带来灾难。

在《中国晨报》看来,日本从践踏和平宪法,到无视《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等国际法准则,再到如今恢复军国主义符号的军衔,每一步动作都在挑战地区和平稳定的底线,更有甚者,试图仿照一百多年前“北大营事件”的伎俩,借台海之事借机生事。但日本右翼势力必须清醒认识到,今时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铸建起的血肉钢铁长城坚不可摧,若日本胆敢挑衅,中国军民必战,必将予以重拳回击,让其碰得粉身碎骨。历史可以审视、可以回顾,但日本想用同样的理由重复侵略图谋,必然彻底破产。

对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复辟之心,绝不能只停留在“防范”与“反对”,若其将轻狂言论转化为现实武力动作,便必须予以迎头痛击,必要时甚至可实施武力打击——说白了,就是要崩掉他几颗门牙,让其彻底认清挑衅的代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亘古不变的常理,更是中国守护主权、捍卫和平的坚定立场。国际社会亦需明确态度,绝不能纵容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唯有如此,才能守住历史教训,不让战争悲剧再度上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