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网管中心主任白喜林,复盘刚刚结束的“中国赛季”

“看到这张照片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要把它洗出来,挂在墙上。”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指着办公室墙上的照片,对懒熊体育诉说着喜欢它的理由:“你看,全场满座,一个球迷在那里振臂高呼,对面就是国旗,太棒了!”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10月1日的中网男单决赛现场,有超过1.3万的观众进入钻石球场看了那场比赛。11月初,中国赛季刚刚结束,照片随即被放大后装进相框,挂到白喜林办公室的墙上。
在它对面的墙上挂着另外四张照片,分别是四大满贯赛事——澳网、温网、法网和美网的比赛现场。

▲挂在白喜林办公室墙上的照片。
所谓“中国赛季”,实际上是每年秋季在中国举办的网球职业赛事总称。中国赛季目前共九站巡回赛,举办城市分别为北京、成都、杭州、上海、武汉、宁波、九江、广州、中国香港,从9月14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从今年开始,“中国赛季”正式以打造、构建中国网球品牌的方式运营。
白喜林承认,与四大满贯比,中国赛季在观众数量、商业模式、经济效益、园区氛围、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在与懒熊体育交流的一个小时中,他先后说了八次“久久为功”,他希望未来的中国赛季不仅能推动网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并以体育赛事促进经济发展,还要能借助国际化赛事的影响力,输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白喜林与郑钦文在武网开幕式现场。
以下是这场对话的内容精华摘要:
01
中国赛季才刚起步
懒熊体育:今年是正式提出“中国赛季”的第一年。与往年比,今年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白喜林:首先大家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了。从主办方到赛事组织者,再到地方组委会对各自承办的赛事都非常重视。无论是赛区还是国际组织,对中国赛季这个概念、这个品牌非常认可,中国赛季的LOGO和文创产品,也陆续在各个赛区出现。
不过由于今年是中国赛季概念提出的第一年,还是有些仓促,有些赛场还没来得及体现中国赛季的LOGO,也存在文创产品准备不足情况……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才刚开始,以后会慢慢变好。
懒熊体育:中国赛季的比赛过去也有。从网管中心的角度来讲,提出中国赛季的概念,是不是也是希望将这些赛事集中起来,做品牌化、IP化运营管理?
白喜林:没错,这些比赛一直都有,但在传播角度、联动效应、相互学习借鉴上是欠缺的,都是各做各的。自从有了中国赛季这个品牌概念后,每个人都在为这个概念去努力,大家知道维护这个品牌的重要性。
我们既然要打造中国赛季的品牌,就要把品牌擦亮、打造好。同时也希望各个地方站在更高角度看自己,将赛事融入到国家发展大计当中。只有站得高了,互动多了,联动多了,才能形成叠加效应。
当然,所有比赛都是职业化的,也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去运营。
作为中国网球的当家明星,郑钦文因伤退出比赛对中国赛季有一点影响。武网去年的上座率是18万,今年15万。如果郑钦文参加了,会很容易突破18万。
虽然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数量很多,但成绩和上赛季有一定差距。可即便如此,我们的各项数据,票房、上座率、影响力、文创产品销售,尤其是中网和上海网球大师赛,都取得了全面提升。中网期间,国家网球中心累计入园观众达36万人次,整体票房达到8800万元;上海大师赛吸引超25万人次观赛,赛事票房过亿。这都说明网球受到了我们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发展势头很好。
懒熊体育:从中国赛季概念的提出到中国赛季比赛的开始,时间是不是有些紧张?
白喜林:对,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很短。对于中国赛季文创产品的开发,还有其他合作内容都还没有完全做出来。对于中国赛季而言,现在只是起步阶段,刚迈出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原则是先做起来,一边做一边完善,久久为功。
懒熊体育:中国赛季在未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白喜林:具体的现在不太好说,我们马上要召开中国赛季的总结会,汇总一下大家的意见,汇总完了之后会开始部署下个赛季工作。
下个中国赛季的启动仪式会放在上海,这个已经确定了。中国赛季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调研、征求意见,不断优化。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慢慢来,稳中求进。

02
通过赛事促进经济发展
懒熊体育:中网和上海网球大师赛在各项数据上都超越了上个赛季,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白喜林: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网球运动员取得了成绩上的突破,郑钦文拿到了女子单打金牌,张之臻和王欣瑜搭档参加混合双打,获得银牌。中国人的奥运情结很重,看到自己的运动员取得了成绩上的突破,会觉得自豪与光荣。
作为中国新一代网球运动员的代表人物,郑钦文在赛场上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员的阳光与自信。她在拿到奥运会金牌后说:“虽然我很累,但如果为国家再打三个小时,我依然愿意。”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表达方式,点燃了海内外华人的爱国热情,燃起了大家对这个项目的热爱之情,参与的人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
在榜样的带动和引领下,再加上赛事主办方提供了不错的软硬件条件、参赛球员的影响力,上座率和消费提升很正常。
这也反映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人们的观念和业余文化生活的选择开始发生变化,由追求物质文明转向追求精神文明,大家会选择那些能让自己身心愉悦,可参与、可欣赏、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
人们自古崇尚英雄,追崇明星。在中国赛季的比赛场里可以看到郑钦文、德约科维奇、辛纳等明星,然后发个朋友圈,很多朋友过来点赞,这是一种情绪消费。
懒熊体育:为什么人们觉得看网球是件时髦的、愿意发朋友圈的事儿?
白喜林:因为这个项目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们国家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别人好的东西就要学习,为我们所用。
网球比赛是讲规则的,打比赛的人要按规则打,观赛的人也有观赛礼仪、观赛规则,网球场实际上也是教育场。过去这二十多年,我们的观赛礼仪也在不断进步。
这次上海大师赛有10%的境外观众,中网大概有一万名境外观众,其他各站比赛也都有不同数量的境外观众到现场观赛。实际上,中国赛季也是在输出中国文化,讲中国故事。这是一个国际化的窗口、国际化的平台,通过这样的窗口和平台传播城市影响力、中国影响力。
懒熊体育:网球比赛现场卖的东西,像衍生品、吃喝类的,实际并不便宜,但还是有大量人愿意在这里消费,人们消费的动力是什么?
白喜林:网球运动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它的商业价值也非常巨大,它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可以给观众带来情绪价值。
为什么网球场里的各种产品都不便宜,大家还愿意消费?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思想在转变。
网球比赛时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到现场,除了观赛,还可以一起消遣、消费,就像是在开一个小的party。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才能这样,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国家发布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专门提及,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我们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通过赛事拉动消费,通过体育的消费拉动国家经济增量,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是新时代体育赛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懒熊体育:中国赛季从9月持续到11月,差不多是全年网球季的尾声。到了这个阶段,运动员容易出现疲劳和伤病,有部分运动员因伤退出中国赛季的比赛,这对中国赛季产生了哪些影响?
白喜林: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忙碌了一年,人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都容易出现疲劳,或多或少会出现伤病,就像很多事物一样,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和波动曲线。
对于运动员而言,日常科学调整和有效恢复很重要,另外也要注意伤病的预防。一旦出现伤病,退出比赛是可以理解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
虽然有些球星没能来到中国赛季,但中国赛季比赛的社会效应、影响力、上座率、收益都在提升,这说明真正懂网球、参与网球的人多了,大家不会因一两个重要运动员没来现场就不看了,这是一种进步。

▲中网郑钦文比赛现场。(赵宇拍摄)
03
未来要降低网球运动门槛
懒熊体育:中国赛季的九站比赛对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白喜林:作用太多了。第一是群众基础,通过赛事普及和推广网球运动,让大众知道什么是网球,什么是网球比赛。同时也能培育网球球迷,夯实网球文化。
第二是通过这些比赛来吸引更多青少年选择网球。只有打网球的孩子多了,选材基数才能更大。
第三是带动网球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消费。
网球是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项目,人们和家人、朋友一起到现场观看比赛,释放了压力和情绪,心情愉悦,散场后也会去选择做那些积极的事情。依我看,这么多网球赛事的举办对于社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文明和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项目。
懒熊体育:网球运动的好处虽然有很多,但它的门槛比较高,想要长期从事这项运动,哪怕是业余打着玩,也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并投入一定的时间,这是否会影响到它在全社会的普及?
白喜林:影响肯定是有的。除了网球,像冰雪、高尔夫、马术、冰上、击剑等项目,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要想让网球运动在中国更加普及,首先要多建网球场,另外还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教练员。这些都被已写进了《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些都会一点点得到解决。
懒熊体育:网球运动门槛高好像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白喜林:对,全世界都这样。人们没必要必须从事某一个项目,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兴趣还好,选择不同的项目,做到多元化发展。
但从网球中心的角度来讲,必须要考虑如何为大众做好服务,降低网球学习的成本是我们改革目标之一。我们想办法要拿掉网球所谓的贵族化标签,让它成为大众化、生活化的运动,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
除了增加网球场和教练员数量外,我们未来还会推广网球墙、利用AI做一些练习器、练习设备、发球机等。争取让那些有一定基础的人,在没有教练时也能在网球墙以及相关器械、设备的辅助下进行训练。

04
与四大满贯赛事还存在差距
懒熊体育:和去年比,中国运动员在今年的中国赛季中成绩不是很理想,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
白喜林:一个是我们自身的综合实力还不够,和世界高水平存在差距。我们的网球运动员数量多了,厚度有了,顶尖运动员少,质量还需要提升。
我们的运动员目前处在进步的路上。好的时候可以往上走一走,状态一般的时候就会出现成绩下滑,这在成长的路上都是正常的。所有人都希望中国网球运动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还是要久久为功。
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打好基础,加强科学化训练,加强体能训练。只有体能储备好、储备足,才能减少伤病情况发生,进一步提升成绩。
懒熊体育:中国女子网球之前有李娜,现在有郑钦文,中国男子网球却还没出现能拿到世界冠军的选手,是不是有些遗憾?
白喜林:必须要承认的是,男子网球的世界水平非常高。不仅是网球,其他职业体育的男子项目也如此。和过去比,男子网球的水平已经在往上走了,已有四名运动员进入过世界前100名,这都是最近几年才有的。和很多举国体制项目不同的是,网球项目是国家、社会、家庭三方联合培养模式,所以很难去比较。
懒熊体育:对比四大满贯,中国赛季未来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白喜林:如果按照四大满贯的标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学习。四大满贯任何一站比赛的观众数量都很多,澳网和法网的总观众数量是百万级别的,我们在这方面和人家比还有差距。
从经济效益来讲,四大满贯任意一站比赛的收入就超过3亿美元,这是我们目前达不到的。
从商业模式角度讲,四大满贯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电视转播权,占总收入的40%,我们不但做不到这一点,甚至有些比赛想要在电视上转播,还要付费,这就让盈利变得更难,我们未来一定要在观念和商业模式上有所改变。
除此之外,我们赛事的文化底蕴和赛事园区氛围也与四大满贯存在差距。
在竞技层面,我们要继续在培养高质量网球运动员上下功夫,做到网球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提升,必须多培养一些像郑钦文那样的优秀人才。做到以产业为中心,人才为主体,这样才能让项目不断前进。
懒熊体育:下一个郑钦文什么时候出现?
白喜林:该出现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不要做这方面的预估和假设,那就会成为喊口号。只有从娃娃抓起,踏踏实实做事,才可能出现下一个郑钦文。
懒熊体育:中国未来会办大满贯赛事吗?
白喜林: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办更高级别的比赛。中国赛季的比赛之所以要对标大满贯赛事,是希望能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标准,但办更高级别比赛需要做好准备、做好铺垫,比如更高的赛事奖金、更好的球迷文化、国内网球运动发展水平等等,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全部由受访者提供。)



懒熊体育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