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状态”!印巴恐袭双城记

11月10日、11日,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首都相继响起爆炸声。两场恐袭不仅夺走了至少20个无辜生命,更将两国间脆弱的和平表象撕得粉碎。

一场更大规模的印巴冲突,乃至全面战争,似已风声鹤唳。

500

△11月11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爆炸现场。

恐袭后的事态发展,更凸显了危机的复杂性。尽管巴基斯坦塔利班迅速宣称对伊斯兰堡袭击负责,新德里袭击被初步确定为“反国家势力”所为。

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悍然宣称“朱砂行动”没有停止。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直指袭击背后有“印度恐怖主义代理人”的身影,国防部长阿西夫甚至宣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这种近乎条件反射式的“即时互指”,已成为南亚危机剧本的定式。

复杂矛盾中的悲剧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备受游客青睐的红堡地区10日发生汽车爆炸,造成至少8人死亡、24人受伤。

红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也是印度独立的历史象征。爆炸发生在当地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附近,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安全和潜在恐怖活动的持续担忧。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我们的机构将彻查这起阴谋。幕后策划者必将受到严惩。所有肇事者都将被绳之以法。”

500

△11月10日,在印度新德里,救护车抵达汽车爆炸事件地点。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地区法院外的一辆汽车11日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2人死亡。恐怖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同日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对当天伊斯兰堡发生的自杀式爆炸袭击负责。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在一次公开活动上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同时面对东部(印度)和西部(阿富汗)边境。”

印巴连环恐袭,如同一张清晰的X光片,照出南亚安全肌体上的三大沉疴宿疾。

其一,阿富汗变局的后坐力变成了巴基斯坦的战略苦果。伊斯兰堡袭击由巴基斯坦塔利班认领,是所有矛盾中最刺痛神经的一环。它无情地揭示了阿富汗塔利班重掌政权后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溢出效应”。

巴基斯坦曾长期对阿富汗塔利班组织给予支持,如今却遭巴基斯坦塔利班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动“反噬”。阿塔当局对“巴塔“的约束被证明是乏力或意愿不足的,这使得阿富汗边境乃至腹地可能沦为新的恐怖主义温床。

巴方将国内恐怖主义威胁部分归咎于“印度代理人”,自然有其理由。这表明恐怖势力为寻求并扩大生存空间,已学会反向利用地区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其二,恐袭背后有代理人战争的幽灵与空战受挫的阴影。此次恐袭距离今年5月7日印巴空战不足半年,当时的空战据称让印度遭受重大挫败,无疑深刻刺激了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军事上的受挫,往往会催生对低成本、高回报的“代理人”或非对称报复手段的依赖。

500

△5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附近拍摄的飞机残骸。

无论伊斯兰堡恐袭的真相如何,都极易被巴强硬派解读为对新德里恐袭和5月空战的“印度式回应”。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使得双方能在不触及核红线的情况下,进行持续的高强度消耗。它虽暂时不会触发全面战争,却让冲突永续化,不断透支两国的资源。

其三,美国的战略失焦与“反恐疲劳症”。在美国的“印太战略”棋盘上,出于对华地缘竞争的需要,印度被定位为“准盟友”,巴基斯坦则相对边缘化。当前,华盛顿面临一个结构性困境,即核心战略目标与地区安全目标产生了直接冲突。全力武装印度、提升其战略地位的同时,美国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有效调和印巴矛盾,导致真正的反恐合作优先级下降。

核阴影下的全面战争风险

恐袭加剧了印巴两国国内政治的恶性循环。

在印度,首都遇袭是对莫迪强人形象的一记重击。为安抚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政府只能展现更强硬姿态,这反过来固化了针对巴基斯坦的敌对政策。在巴基斯坦,“巴塔“成功袭击首都,则暴露了政府与军方在清剿本土恐怖主义方面陷入困境。

印巴各自大规模对内军事行动箭在弦上,但这又将进一步消耗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资源,进而吞噬两国进行内部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资源。

此次袭击直击两国政治中心,其象征意义与冲击力远非边境摩擦可比,理论上大幅增加了全面战争的风险。然而,短期内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依然较低。根本的制约在于高悬两国头顶的核威慑。印度与巴基斯坦被一种强大的“核锁死”状态所禁锢。

双方都清醒地认识到,在核平衡下,任何全面军事冲突都可能滑向不可控的核升级,最终没有赢家。因此,最可能的结果并非全面战争,而是紧张局势的螺旋式上升与一种永久的、消耗性的“不战不和”状态。

此外,印度在5月空战中暴露出作战平台的能力缺口,短期内难以得到弥补,贸然开战于己不利,印度的报复可能更侧重不对称手段。未来数周,两国在外交骂战、情报对抗、跨境“外科手术式打击”及边境零星交火层面的较量可能会日趋激烈。

500

△5月10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人们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宣布停火后庆祝。

“双城血泪”是南亚地缘悲剧的缩影。印巴之间的危机是结构性的,持续的战略对抗与资源消耗是一条死胡同。

当贫困蔓延、教育缺失、公共卫生危机和气候变化才是南亚人民更现实、更致命的敌人时,将国家未来押注于无休止的军事对抗,无疑是一种战略迷失。

对新德里和伊斯兰堡而言,唯有展现出超越历史恩怨的政治勇气,以务实的姿态共同直面阿富汗安全局势、克什米尔争端以及国内治理困局等核心挑战,才能为南亚次大陆驱散恐袭阴云,照亮通往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道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