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欧洲工作了多年的上海朋友,她认为相比欧洲,中国的医疗系统真的高效太多

一个在欧洲工作了多年的上海朋友,最近回国探亲舒舒服服住了一个月。有一天她感觉自己忽然晕眩的厉害,立刻打个车就去了最近的医院。

从挂急诊,到做了各种指标检查,到结果都出来,医生反馈,一共两个小时……一共700元出头。每一次新的结果出来,医生都会先和她说一下情况,所以在最后一个指标出来之前,她已经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知道自己没有大问题了。

对于这件事情,她至今说起来依然很感叹上海医院的效率。她说如果在德国,不知道要啥时候才能看上病,有什么时候才能约上一堆检查,以及拿到结果。

她说了一个故事。多年前她滑雪骨折,去医院急诊排队,排了好几个小时。为了减少疼痛,护士也会发止痛药。中途冲进来一个小伙,在家做饭把自己手给切伤了,应该是没伤到骨头,但血流得厉害,后来护士看不下去,只能过来先给他包一下。。还有个一两岁的小宝宝过来,扭到了手臂,疼的一直哭,但医生来看了一眼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给了个布条说先固定一下,然后就只能爸妈抱着坐等——因为拍片子还需要等5个小时。后来宝宝睡着了,然后他们父母就把宝宝没等到拍片子就把孩子带回家了,不知道后续到底怎么样。

没有完美的医疗保障系统,各有各的难。不论是高福利的德国,法国,商业化保险的瑞士,还是更为商业化的美国。(比如,德法的大病基本都不用担心费用问题,全包,难点在于预约的效率——因为资源紧张,所以越紧急的情况越优先)。

她认为,相比欧洲,中国的医疗系统真的高效太多,可背后也是医生护士们的责任心和高工作负荷。现在欧洲医疗的困局,在于急缺医生,在于缺预算,在于很多人趴在这个系统上获利。然而,从奢入俭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