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废退”,家庭养育影响幼儿大脑发育12

                          作者:曹建军

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做个有深度的明白家长。喜欢我的文章,请加粉丝、关注,这对我很重要,非常感谢!以下是正文:

 心理学原理

幼儿期 (2-6岁):神经突触的修剪优化与功能初显

1、神经突触修剪加速: 大脑开始遵循“用进废退”的铁律进行大规模优化。频繁使用的神经连接(如正在学习的语言、常用的社交技能)被强化、巩固;而那些极少被使用的连接则被削弱、清除。这是大脑提高效率的关键步骤。

2、大脑皮层前额叶启蒙: 负责“高级管理”的前额叶皮层开始加速发展。幼儿初步展现出注意力集中、进行简单计划以及尝试调节情绪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还很稚嫩且容易受情绪主导。

 虚构小故事

根据幼儿期(2-6岁)大脑发育特点的信息,这里有三个对应不同家庭养育方式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用进废退”的突触修剪和前额叶启蒙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

故事一:好父母之家 —— 林诗杰、许梅香与小哲

场景:周六上午的客厅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小哲坐在地垫上,面前是他最喜欢的积木。爸爸林诗杰坐在他身边。

“小哲,我们今天来搭一座能通车的桥,好不好?”爸爸提议。

“好!”小哲兴奋地抓起积木。

搭建过程中,桥身总是塌陷。小哲的小脸皱成一团, frustration(挫败感)让他想一把推倒积木。这时,妈妈许梅香走过来,没有直接帮忙,而是轻声说:“小哲,你看,是底下的柱子不稳。我们试试把底座搭宽一点,像大树的根一样,好不好?”

在爸爸的引导和妈妈的鼓励下,小哲尝试了不同的搭建方法。他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结构,计划先搭哪块后搭哪块,并在失败时努力调节自己想哭闹的情绪。当他终于成功时,爸爸用力地抱了抱他:“你看,通过思考和坚持,你做到了!真棒!”

下午,小哲想多吃一块饼干,妈妈温和但坚定地摇了摇头:“我们说好了,一天只吃一块。不过,你可以帮妈妈把水果端到桌子上,这是很重要的任务哦。”小哲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接受了,并为自己能承担“任务”而感到自豪。

神经发展解读:在小哲家,丰富的游戏和耐心的引导,频繁使用并强化了与问题解决、专注力、计划性和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连接。同时,父母设立界限并解释原因,帮助他的前额叶学习如何管理冲动和欲望。那些用于挫败忍耐、逻辑思考和遵守规则的神经通路被一次次巩固,变得强壮而高效;而遇到困难就发脾气、任性行事的连接则因为“很少被使用”而逐渐被修剪掉。

故事二:普通父母之家 —— 许一凡、曾琳香与许小雨

场景:周日下午的家中

小雨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的动画片。妈妈曾琳香在厨房忙碌,爸爸许一凡则在刷手机。

“爸爸,这个公主裙好漂亮。”小雨指着电视说。

“嗯,漂亮。”爸爸头也没抬地应和着。

过了一会儿,小雨想画画,她把彩笔和画纸摊了一地。画到一半,她觉得画不好,开始烦躁地乱涂。妈妈走过来看了一眼,说:“画得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别画了,一会儿还得我收拾。”说完,便打开手机,找了个卡通片给小雨看:“看这个吧,这个好看。”

小雨的注意力立刻被新的动画片吸引,放弃了画画。她的情绪很快被平板电脑里的内容安抚(或者说覆盖),她没有机会去学习如何处理“画不好”的挫败感,也没有人引导她如何计划一幅画的完成步骤。家里的互动不多,语言也以指令性为主,如“吃饭了”、“别吵了”。

神经发展解读:在小雨家,被动接收信息(看动画片)的神经连接被高度频繁使用,得到了强化。然而,那些需要主动创造、专注完成一项任务、以及应对复杂情绪的连接,则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而被闲置。她的前额叶就像一块未经开垦的土地,虽然具备了发展的基础,但缺乏启蒙的刺激。处理挫败、进行简单计划的能力因为“极少被使用”而处于弱势,可能在未来表现出注意力容易分散、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特点。

故事三:不好父母之家 —— 赵大勇、王红梅与小源

场景:傍晚,家中

小源在地上玩一辆玩具车,嘴里模仿着“呜呜”的声音。爸爸赵大勇下班回来,脸色不善,把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巨大的声响吓了小源一跳,他怯生生地看着爸爸。

妈妈王红梅从厨房出来,抱怨道:“一回家就甩脸子,有本事在外面横去!”

赵大勇立刻火了:“我累一天了,回家还不能清净会儿?你看看这家里乱的!”

争吵瞬间升级,两人互相大声指责。小源不知所措,巨大的恐惧让他“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哭什么哭!烦死了!”赵大勇冲小源吼道:“再哭我揍你!”

小源的哭声戛然而止,变成压抑的、小小的抽泣,身体因为害怕而微微发抖。

他默默地缩到墙角,不再玩玩具,只是睁着大眼睛,紧张地观察着父母的脸色。在这个家里,他学会的“技能”是察言观色和隐藏自己。表达情绪(即使是害怕和悲伤)会招来责骂,所以他压抑它;探索环境可能会惹麻烦,所以他放弃它。他大脑中与恐惧、警觉和回避相关的连接被反复激活、异常强化。

神经发展解读:在小源家,持续的紧张环境和言语暴力,让他大脑中负责应激反应(如恐惧、焦虑)的神经通路变得异常发达和敏感。而前额叶本应发展的情绪调节和计划能力,在长期的压力下几乎被抑制。为了生存,他的大脑进行了“优化”修剪,但修剪掉的可能正是用于安全探索、健康表达情绪和建立信任的连接,因为它们在这个环境里“无用”甚至“有害”。他大脑的“用进废退”法则,在此刻塑造的是一个高度警惕、情感封闭的神经网络,这为他未来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三个故事清晰地表明,父母提供的早期环境,直接塑造着孩子大脑的“施工蓝图”,决定了哪些神经连接被保留和强化,哪些被削弱和清除,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各项能力的萌芽与发展。

 

说明:本文属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理》之《个人形成论》的《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部分之六。后续将持续发布后续部分。

曹建军忠告:这里好家长是理想化的家长,是完美的家长。完美的家长培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不完美,甚至可能会比较糟糕。心理学上认为比较合理的是足够好的家长,也就是七分好的家长,就是在普通家长的基础上,再加上好家长的理论指引,这样就成了足够的好家长。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