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净赚37亿!汕尾首富卖饮料,赚得729亿身家
消费行业逆周期还未结束。
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还在承压,多只热门个股调整明显,此前的饮料“黑马”东鹏饮料也未能幸免。
根据统计显示,自今年六月以来,东鹏饮料跌幅超过了15%,市值蒸发超过了300亿元,而同期的上证指数涨幅则接近20%。
股价下跌的背后,是市场对饮料板块预期的担忧。实际上,区别于食品板块,三季度饮料行业表现强劲,营收与扣非净利分别实现16.3%和30.8%的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行带来的成本红利,有效对冲了外卖价格战对即饮品类的冲击。
东鹏饮料的业绩也是最好的反馈。
根据此前东鹏饮料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实现净利润37.61亿元,同比增长38.91%;实现扣非净利润35.40亿元,同比增长32.92%。
具体到第三季度,东鹏饮料实现营收61.07亿元,同比增长30.36%;实现净利润13.86亿元,同比增长41.91%;实现扣非净利润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32.74%。
整体来看,在消费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东鹏饮料能够保持如此增速着实不易,但是拉长时间轴来看,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东鹏饮料的业绩增速就开始有所下滑。
对于市场的担忧,东鹏饮料的掌舵人也开始多方面突围,其中包括在H股上市,让东鹏饮料国际化。侃见财经认为,参考农夫山泉市场表现,若东鹏饮料能顺利在港股上市,那么未来其出海的阻力也将小很多。
周期的“困境”
对于企业而言,尽管在行业逆周期当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速,但还是难以摆脱行业的周期的困境。
这也就解释了前三季度东鹏饮料保持30%以上的业绩增速,股价仍然下跌的原因。当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当下的高增长并非没有隐患,这也是市场如此定价的核心因素。
从产品角度来看,东鹏饮料之所以能达到如今的市场地位,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9年,“东鹏特饮”维生素功能饮料正式获得了国家“蓝帽子”保健食品批文,由此开始对外销售。作为红牛的“低价平替”,东鹏特饮自推出市场后便备受蓝领群体追捧,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达47.9%,连续四年位居榜首。
从财报来看,正是因为东鹏特饮的持续热销,才有了东鹏饮料业绩的大幅增长。
统计显示,2017至2024年,东鹏饮料营收一路从28.44亿元飙升至158.4亿元,七年时间营收翻了接近6倍;2018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能量饮料”营收从28.85亿元飙升至133亿元,六年时间翻了4.6倍。由此可以看出,单品对于东鹏饮料的推动作用。
进入2025年后,虽然东鹏饮料开始着重发展第二曲线,其成功打造出了另一爆款饮品——电解质饮料,但依旧难以与能量饮料匹敌。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能量饮料的营收为125.63亿元,占到了东鹏饮料总营收的74.59%;而电解质饮料,营收仅为28.4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仅为16.90%。
也就是说,只要东鹏特饮可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那么其业绩增长就有保障。
从目前东鹏饮料的发展来看,经过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后,核心单品东鹏特饮已经出现了触顶的迹象。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东鹏饮料的能量饮料实现营收 42亿元,增速为15%,从趋势来看这样的增速环比二季度明显下滑,且单季度增速处于近三年以来最低水平。
再从渠道扩张方面来看,东鹏饮料除了依赖东鹏特饮这一超级大单品之外,其成功背后其实和渠道红利也有很大的关系。
资料显示,东鹏饮料从广东东莞起家,在刚开始体量还不大时,其大部分的营收主要来自广东地区。不过,近年来东鹏饮料开始加速全国化,从网点来看,东鹏饮料的终端网点数量从2020年的约120万家,激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超420万家。这意味着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平均每天有近2000个新网点开始销售东鹏的产品;而从经销商数量来看,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东鹏饮料的经销商数量增至327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9.3%。
然而,东鹏饮料的渠道扩张同样也是有限的。目前,东鹏饮料的超420万家网点和3271家经销商已经遍布从一线城市到乡镇、从高速公路服务区到工厂食堂的各个角落,渠道覆盖的广度已接近饱和。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东鹏饮料想要通过渠道扩张来实现业绩增长也将会越来越难了。
整体而言,东鹏饮料披露财报后股价之所以不涨反跌,核心原因在于市场对其未来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感到担忧。对于东鹏饮料而言,虽然当下的业绩确实非常不错,但想要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高的估值、股价被推得更高,那就需要讲出更多的新故事才行。
新故事并不好讲
核心大单品以及渠道扩张面临的瓶颈,让东鹏饮料的掌舵者很早就意识到了必须突围。因此,东鹏饮料也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即产品多元化以及市场国际化。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新故事”都没有那么好讲。
从产品多元化来看,此前,东鹏饮料曾大力推行“1+6多品类战略”,其中也出现了另一爆款产品“东鹏补水啦”。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鹏补水啦”势头凶猛,销量达68.5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27.31%,收入占比由上年的6.05%跃升至13.91%,14.93亿元的营收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业绩。
不过,虽然“东鹏补水啦”的势头很好,但目前东鹏饮料的核心产品依旧还是“能量产品”。前三季度,东鹏饮料“能量产品”营收为125.63亿元,营收占比为74.59%。也就是说,虽然东鹏饮料的战略是“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双引擎驱动,但“能量产品”增长困境,造成的困扰,电解质饮料实则难以弥补。
此外,从研发的角度来看,东鹏饮料的研发费用增长仍弱于营销费用的增长,有“轻研发、重营销”的嫌疑。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营销费用为26.13亿元,研发费用仅为5170.46万元。
这种“重销售、轻研发”的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通过渠道优势和营销攻势拉动新品销量,但长远来看,核心护城河还需要强大的研发费用才能撑起。
再从市场国际化角度来看,今年东鹏饮料将国际化视为重要的增长极,并为此积极推进H股上市。在2024年财报中,东鹏饮料表示其已经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并计划通过海南、昆明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但东鹏饮料仅用“取得显著成效”这样模糊的表述,未披露具体数据。
而根据媒体报道,尽管东鹏饮料的产品已出口至美国、马来西亚、越南等25个国家和地区,但截至2024年底,其海外收入占比尚不足0.2%。
为了加速国际化进程,今年4月3日东鹏饮料就已经向港交所递交过一次招股书,但因未能在六个月内完成聆讯及上市流程而失效,无法继续作为审核依据。而不久前,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这也折射出东鹏饮料在推进赴港上市的急迫心态。
如果H股上市成功,那么势必对东鹏饮料的国际化有一定的提振作用,而东鹏特饮的实际控制人林木勤也将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根据股权穿透显示,目前林木勤共持有东鹏饮料50.61%的股份,若以最新收盘价格计算,该部分持股市值超过了729亿元。



侃见财经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