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号航母舰疑似模型出现带烟筒!
福建舰正式确认为常规动力
首先说一下,随着福建舰正式服役,很多细节逐步发布,关于动力问题,电磁弹射器的主要负责人明确地说,“福建舰是常规动力航母,在海上实验中弹射成功,验证了舰体动力,电磁弹射器,舰载机的适配性“这个足够专业,因为电磁弹射器要用电,以前就是说因为常规动力发电量不足,上了核反应堆等说法,作为电磁弹射项目上舰的负责人,发布这个消息更加专业准确!
还有采访机电兵视频,机舱内部都是常规设备,没有任何核动力发电设备和标志。不过呢,有人说是因为保密,这个要是大家看到也就不用去争了,浪费键盘!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19号舰实体模型,带烟筒,结构和水泥航母一个样子,图就不发了,避免给别人找麻烦,可以看CG图,基本相似,这样就比较合情况合理,而且采访上说福建舰是首舰,后面会改进型和批量,而烟筒独立就是海试后修改的结果,但是有一点无论实体模型还是水泥航母,整个舰体长度350到360米,排水量会达到12万吨以上,不过达利安船厂在建是不是待定,但有一点,若是19号航母,核动力概率非常低!
那么12万吨的常规动力航母和1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谁的战斗力更强呢?
要明确一点,航母是个海上航空平台,提供战斗力主体是各种型号舰载机,而非航母本身,如果舰体吨位大,空间大就能多装舰载机,多装燃料和弹药,当然这个吨位是有上限和下限的,太小重型舰载机无法运作,太大结构强度,舰体制造,运维都有问题,那么从大量数据统计来看,对于能够理想运作重型舰载机的吨位在8万吨到17万吨之间,舰体长度不超过400米,宽度不超过90米,能正常通过苏伊士运河,总动力在26万至32万马力之间,因为功率再大传动轴系无法承受,航速一般可以达到30节,支持弹射和躲避核动力潜艇攻击。


实际上很多人对核武器和核动力航母存在太多误解,本身核动力就是提供动力,还是烧开水,推动汽轮机转动,然后带动螺旋桨转动,本身可生产不出来原子弹,那么核动力好处就是”无限航程”,一公斤高密铀相当于2000吨燃料油。自身携带的核燃料可以做到最少10多年不用添加,但是这些好处不是白来的,虽然反应堆堆芯很小,但反应堆都有辐射,那么把外部安全壳体算进来一个AIB堆最少要4000吨,如果再加上其他辅助设施,两个堆就要1万吨,那么10万吨核动力航母并没有多少优势,在以前文章也多次说过,核动力航母尽量造大一点,这个吨位的净载重吨没有比同吨位的常规动力航母好多少。
当年的小鹰航母,28万轴功率,携带燃油数量为8000吨,日常巡航耗油量400吨可以使用最少20日,战时1000吨可以用上8天,所以为了保持战斗力需要经常加油,而核动力航母就不要加舰用燃油了,但问题是舰载机不是核动力,在战时消耗的也非常快,也同样需要频繁需要补给舰补充航空燃油,那么对于常规动力航母来说,就是多拉一根管子的问题,而且航母编队周围还有护航舰队,都是常规动力,也同样需要频繁加油。就和开燃油车一样,没油就去加油,总不能因为加油麻烦非要弄个核动力汽车开才行!

所以对于常规动力航母来说,增加燃料油携带量就能降低这个压力。
这里先说一下DWT 载重吨(Dead Weight Tonnage),其实它就是船舶的 “最大负重能力”。简单来讲,就是船舶在规定的载重线(可以理解为船舶安全载重的 “水位线”)限制下,最多能承载的重量总和,单位一般是 “公吨”(1 公吨等于 1000 公斤)。比如一艘货轮,它装的货物、船员生活物资,还有燃油货物最大重量,就是DWT 载重吨,分总载重吨和净载重吨(1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重量算船体重量,结果就是净载重吨比值下降,要到15万才能发挥优势)。
那这个DWT 载重吨怎么算呢?有个简单公式:总载重吨 = 满载排水量 - 空船排水量。这里又涉及两个概念,“满载排水量” 是船舶装满东西,吃水达到最高载重线时的总重量,相当于一个人吃饱喝足后的总重量;“空船排水量” 则是船舶本身的重量,就像人没吃饭、没带任何东西时的体重,包括船体结构、发动机这些自身的重量。
知道了DWT 载重吨,咱们再看看不同船舶 “自身重量”(空船排水量)和 “满载总重量”(满载排水量)的占比情况。一般规律是,船越大,这个占比就越小,意味着大船能装的 “有效东西”(比如货物、燃油)相对更多。
具体来说,中小型货轮(DWT 小于 5 万吨),自身重量和满载排水量的占比大概在 50%~65%。这就好比一辆小型货车,车本身重量占比不算低,能装的货相对有限。
大型干散货船或者油船(DWT 在 5 万吨到 20 万吨之间),占比能提升到 65%~80%。这类船就像大型卡车,车身设计更注重 “装货效率”,自身重量占比降下来,能装的货物或燃油就更多了。
而超大型集装箱船、矿砂船(DWT 大于 20 万吨),占比更是高达 75%~90%。自身重量占比特别小,大部分重量都能用来装货,运输效率特别高。

航母的这个占比大概只有30% 左右。为啥这么低呢?因为航母和货轮不一样,它要装大量的舰载机、武器装备、电子系统,还有为了保障作战的各种设施,这些都让航母自身很重,能用来装燃油、物资的 “有效空间” 相对就少了。
再说说常规动力航母的情况。如果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原本排水量是8 万吨,要是把排水量提升到 12 万吨,那它能装的燃油会有啥变化呢?按照前面说的规律,排水量增加了,能承载的总重量也跟着增加,燃油携带量最少能增加 50%。这就好比把一辆小车换成大车,油箱也跟着变大了,能装的油自然更多,不用老想着加油了。
而且,就算排水量从8 万吨升到 12 万吨,只要主机功率保持 28 万马力,航母还是能跑到 30 节的速度(1 节大概等于 1.852 公里 / 小时,30 节就是每小时约 55.56 公里),速度不会受太大影响,而所需操作人员不用同步增加,扩大舰上生活空间。不过,有个变化得注意,随着航母排水量增加,上面的电子设备会更多,像雷达、通信设备这些,它们的耗电量会同步增加,这就会导致燃油消耗也相应变多。但总体来说,排水量提升带来的燃油携带量增加,缓解频繁加油的问题。

12万吨航母另外一个优势就是机库甲板面积扩大,现在未来6代舰载机体积重量都在增加,至少能够保证舰载机数量保持不下降,从现在来看12万吨常规动力航母战斗力是优于10万吨核动力航母的,但从造价上来说,10万吨核动力航母要比12万吨贵100%,有人说西大不是计算过只是贵60%,这个我们要考虑到他们本身核动力航母基数大,摊平了很多成本。
最近网络上也有专家说我们有了核动力技术,未来目标是核动力航母,这个事情要理解技术到工程还有很长路要走,即便有了陆地实验堆,但没有进行海上实验就不能正式上舰,当年过程GT25000的时候,是原厂和国产共同装舰长时间测试才批量装备,那么对于核动力也会有同样的海上实验平台,水面核动力反应堆必须考虑水上摇动造成反应堆内部水位变化,所以反应堆都是装载船底部分的中线上,尽量降低摇晃影响,还要增加稳压器的容量,但舰堆体积都很大,只要装舰就能看到,作者觉得用现代4万吨的高速补给舰舰体最为合适,能单堆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6万马力,可以跑到30节以上,而且船体长度宽度,比较大,能够更好的模拟航母舰体运动,而且补给舰上面是没有飞行甲板,有什么问题打开调试都很方便,但这个事情周期很长不会太快。
还是那句话核动力航母看到桅杆了!
而专家说的是将来完成时,不是现在进行时。
结束语:所以19号基本上是常规动力航母,而且可能会同型双线开工,现在数量比核动力重要得多!



军事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