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维扣非亏 987 万,补贴占比曾达 264% 引监管问询
一边冲刺科创板募资 12.14 亿元,一边实控人及核心团队频繁转让股权;往期净利润看似稳步增长,实则高度依赖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2025 年上半年更是陷入扣非亏损 987.19 万元的困境。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 IPO 之路,布满了监管问询与市场争议的痕迹。
近日,上交所更新了易思维的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公司已正式回复第一轮审核问询函。回溯至 6 月 5 日,这家主打机器视觉业务的企业刚递交科创板申报材料,拟将 12.14 亿元募资投入主营项目,试图在资本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但招股书与问询函披露的一系列信息,却让这场 IPO 充满了悬念。
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郭寅直接持有 12.27% 股份,通过易实思远、易实天诚、易实至诚三家主体间接控制 35.08%、5.95%、2.83% 股份,合计掌控 56.13% 的表决权,是公司绝对的核心。但自 2017 年 12 月成立以来,郭寅及其控制主体、公司团队股东却多次对外转让股权,这一异常举动直接引发了上交所的重点关注。监管层明确要求公司说明转让原因、定价公允性、款项去向,以及是否存在未披露的特殊约定或利益输送。
对此,易思维给出的解释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引入外部专业投资机构,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是部分团队股东存在资金需求,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金回笼。定价方面,公司强调除盛际福源外,其余外部投资者均通过综合考量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未来成长性后协商定价,并经过内部投资决策审议,具备公允性。而盛际福源之所以能低价入股,是因为公司想借助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资源与经验拓展业务,给予折扣具有商业合理性。至于转让款去向,主要用于缴纳个税、实缴出资、购买理财和日常消费,未流向客户、供应商等异常对象。
尽管公司对股权变动的解释看似合理,但在 IPO 关键节点频繁转让股权,仍让市场对其股权稳定性与团队凝聚力打上了问号。而更值得警惕的,是易思维看似光鲜实则脆弱的盈利结构。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易思维实现营业收入 1.25 亿元,归属净利润亏损 485.51 万元,扣非后净利润更是亏损 987.19 万元。对于短期亏损,公司乐观表示,随着下半年在执行项目陆续完成验收与收入确认,全年仍将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但回顾往期业绩,这种 “乐观” 背后,实则是对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的深度依赖。
2022 年至 2024 年,易思维的营业收入从 2.23 亿元增长至 3.92 亿元,归属净利润从 640.12 万元飙升至 8546.06 万元,看似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拆解盈利构成不难发现,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是支撑净利润的关键力量。这三年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 2060.63 万元、3628.92 万元、3914.02 万元,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 2392.05 万元、3240.44 万元、3404.14 万元,两项合计占各期净利润的比例居高不下。
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非归母净利润与补贴、税收优惠的对比。2022 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仅 266.44 万元,而当年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例高达 264.67%,税收优惠对净利润的影响占比也达到 179.38%—— 这意味着,若剔除补贴与税收优惠,公司当年实际盈利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3 年和 2024 年,随着营收规模扩大,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分别贡献了相当比例的净利润,成为盈利增长的重要推手。
具体来看,公司的税收优惠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企业 15% 的低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净利润的影响分别为 966.29 万元、1531.06 万元、1640.75 万元、840.73 万元;政府补助则以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为主,同期对净利润的影响分别为 1425.76 万元、1709.38 万元、1763.39 万元、614.67 万元。这些政策红利一旦变动,将直接冲击公司的盈利水平。
易思维也在招股书中坦诚提示风险:若未来国家调整相关税收优惠或政府补助政策,或公司不再符合认定条件,可能导致补贴与税收优惠金额减少甚至取消,进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于 2025 年上半年补贴占净利润比例出现负数(政府补助 614.67 万元,净利润 - 485.51 万元,占比 - 97.71%)的情况,本质上是短期亏损导致补贴 “覆盖” 亏损的比例反向放大,更凸显了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不足。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分别为 2023.47 万元、-1232.31 万元、-5838.44 万元、1643.79 万元。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由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变动、非现金项目、存货变动等因素驱动,与经营状况相匹配,具有合理性。但连续两年现金流为负,仍引发市场对其盈利质量与资金链稳定性的担忧 —— 毕竟,净利润可以靠补贴 “美化”,但现金流的短缺却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与项目推进。
从业务层面看,易思维主打机器视觉相关产品与服务,此次 IPO 募资也将投入主营业务,试图通过资本市场助力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但股权频繁变动可能影响团队稳定性,补贴依赖则暴露了核心盈利能力的短板,短期亏损与现金流波动更让其上市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对于投资者而言,12 亿募资能否真正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公司能否摆脱对政策红利的依赖,实现独立可持续的盈利增长,才是决定其投资价值的关键。
目前,易思维已回复首轮问询,但监管层与市场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在科创板强调 “硬科技” 属性与持续盈利能力的背景下,这家依赖补贴、股权变动频繁的企业,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12 亿募资能否破解其发展困境?答案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能尽快提升核心业务的盈利水平,摆脱对政策红利的过度依赖,即便成功上市,也难以在资本市场走得长远。










